李庆聪
目的:对PICC患者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延长导管的使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 年1月至2011年12 月PICC 置管患者 282 例.所有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接受专人、全程计划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导管留置时间为58d-425d,平均 257.8d.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满意度为98%.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高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差异,寻找能够帮助鉴别诊断宫颈癌的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73例宫颈癌患者和56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56例宫颈癌和36例健康人)与测试组(17例宫颈癌和2O例健康对照).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技术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Wizard统计软件比较训练组宫颈癌与健康对照间的蛋白质谱差异,再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筛选出一组差异蛋白构建决策分类树模型以鉴别宫颈癌病例和健康人群,后用测试组对分类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宫颈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14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以质荷比分别为3958、4288、4974、5902、8518、8930、9282和11 360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鉴别宫颈癌与健康对照组的敏感性为82.43 (61/4),特异性为83.33 (30/36),准确性为82.73 (91/110),用测试组进行验证的敏感性为86.O5 (37/43),特异性为65..0 (13/20),准确性为79.37 (50/63).结论宫颈癌与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存在差异,SELDI-TOF -MS技术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有助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韩云炜;范娟;吴敬波;韩新平;王开正;李宗衡;唐学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为中等动脉出血,一般比较难以止血,若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生命危险,其主要表现为黑便、呕吐物带血、腹部疼痛以及有周围循环系统衰竭症状等,出血主要部位在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现将抢救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庆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择125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营养干预、护理配合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二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营养干预及护理配合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效果
作者:韩阳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神经生长因子是早发现的神经细胞生长因子.70 年代确定了它的氨基酸组成及顺序,成为目前唯一被阐明结构的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它兼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的双重效应,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再生和功能性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卫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皮屑中马拉色菌的带菌情况、菌种构成及马拉色菌感染与头皮屑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采用Leeming和Notman培养基、Dixon培养基和含菜子油培养基分别同时培养232份的头皮屑,观察培养阳性率与头皮屑严重程度的关系,根据生理生化学及形态学特点鉴定菌种,并比较在这3种培养基中菌落初长时间及对菌种有无选择性.结果:232人中189人的头皮屑中分离到马拉色菌,阳性率为81.47%,培养阳性率与头皮屑的严重程度有正相关关系.3种培养基共分离到481株马拉色菌,从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共5个种.3种培养基对菌种无选择性,但在含菜子油的培养基中菌落初长时间短.分离到单一菌种的头皮屑标本有155份(66.81%),分离到2种菌种的有24人(12.70%),分离到3种菌种的有9人(14.94%).结论:头皮屑中马拉色菌菌种检出率较高,优势菌种主要为合轴和球形马拉色菌,部分头皮屑患者存在2个、甚至3个马拉色菌种感染,头皮屑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宝福凯;胡兴国;柳爱华;吴知情;李冰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异常多胎妊娠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一宫内三胎妊娠,两胎为连体双胎的病例资料(孕妇,27岁,孕1产1,妊娠14周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此次妊娠是通过试管婴儿方式,宫内植入两个受精卵)及超声诊断图像特点及生物学测量指标.结果:宫内可见三个胎儿回声,其中两胎为联体双胎,具体表现如下:F1为正常胎儿,位于宫底部,F2、F3为腹与腹相连型双胎,位于耻上.该病例于14周后去上级医院行宫内减胎术,减胎成功,F2、F3被减除.目前F1胎儿生长正常.讨论:超声检查为异常多胎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鹏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N末端B型利纳肽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心力衰竭患者30例,正常组30例NT-proBNP检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NT-proBNP检测在正常范围,心力衰竭组NT-proBNP检测值在2105-10200 ng/L之间,心衰级别越高,NT-proBNP的结果越高.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的分级越高NT-proBNP的浓度相应的升高,因此NT-proBNP既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
作者:周瑞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较少见,今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儿XX,男性,7岁,汉族,主因发现转氨酶升高伴智力低下2年入院.患儿2年前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就诊我院,当时查乙肝五项阴性,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后复查转氨酶较前升高,家人自行停药.其后监测肝功能转氨酶持续升高,其父母发现患儿记忆力低下,学习成绩不好,多动.于2月前在次就诊我院.
作者:忻加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泼尼松治疗感冒后咳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们医院于2009年2月~2010年2月的感冒后咳嗽患者50例,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随机分组,对治疗组以口服阿奇霉素联合泼尼松对感冒后咳嗽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和无效分别为70%、30%和0;而对照组分别为65%、15%和20%.结论:在本文中的50例患者中,其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很多,从而体现在足量抗生素基础上对感冒后咳嗽口服激素治疗,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临床推广的价值也就很大.
作者:陆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X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X线的产生是依靠超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撞击物质突然受阻,从而产生波长较短的电磁波,目前诊断常用的波长范围约为0.008-0.031nm(相当于40-150kv).临床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等物理特性及其生物效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放射治疗.胸部的常规X线检查包括透视及摄片,当X线穿过胸部时,由于人体各组织对X线吸收的差别,在荧光屏或者胶片上产生对比影像,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X线诊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应用X线检查较其他系统疾病普遍.本文就胸部常规X线检查方法及相应的防护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翟健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医院护理中礼仪服务的作用1.1医院工作的重点是疾病治疗,而疾病治疗的重点是护理工作,护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护理工作是治疗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患者于护士之家存在着完全服从型医护关系,患者必须完全听从医护人员的护理安排,由于护理工作的繁重,就会导致护士不顾患者态度而强制执行护理工作,不会去与患者交流,更不会听取患者意见,这种绝对的让病人服从医护人员护理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导致患者不相信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埋怨患者不配合,这种护理模式在和谐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必将被社会淘汰,为了适应和谐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要求医院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己的观点,将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引入到护理工作中,使原来根本的护患的从属型关系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基础护理理论和各种专业操作为指南,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作者:杨菊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针对各种创伤致皮肤缺损弹力减张缝合结合VSD负压吸引治疗的应用体会.方法:对32例皮缺损的弹力减张缝合结合VSD负压吸引的应用.结果:32例回访,16例在院一期愈合,10例在院二期植皮,6例离院后换药治愈.结论:弹力减张缝合结合VSD负压吸引可使小面积皮缺损得到一期愈合,能降低创伤早期植皮坏死、感染率,部分大面积缺损可以缺损面积缩小减少患者二次手术植皮面积.
作者:李魁武;李犇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就诊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患者采用宫颈炎康拴阴道给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用药后能显著改善阴道清洁度及自觉症状.痊愈24例,显效22例,有效6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17 %.结论: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安全.
作者:幸碧芬;侯瑞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张,相互沟通吻合,扩约肌间沟通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整体者称为混合痔.混合痔很长见诱病因素也很多,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肛门静脉压力增高,腹内压增加等因素均可诱发.我科采取外剥内扎术治疗.现谈谈混合痔术后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李跃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耳鼻咽喉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临床学科,正确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将TBL(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引入耳鼻咽喉科教学并结合典型病例讨论,能够在理论课程阶段让学生对临床病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够在学生进入临床阶段之前更好的掌握、运用相关知识,并且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此次教学改革初探旨在由小范围入手将TBL教学模式引入耳鼻咽喉科理论课程的教学,探索出一套适合耳鼻咽喉科教学的更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优选槐米的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槐米中所含成分芦丁的含量和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槐米沸水煎煮提取效果的诸因素(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优选.结果:槐米中芦丁佳提取工艺条件是A2B3C3,即溶剂250mL、提取3次、提取时间40min/次.结论:本实验为优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周长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轻度的宫颈裂伤在每一次足月分娩中均要出现.裂伤少于1cm,无需处理,产后留下疤痕.如严重损伤,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致重度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可危及产妇的生命.
作者:肖景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并探讨手术治疗的佳时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2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53例.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中,将手术时间≤3d的记为实验组,≥3d的记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8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治愈28例,治愈率为87.5%,死亡4例,病死率为12.5%,未经过手术治疗的53例患者中,治愈34例,治愈率为64.15%,死亡19例,病死率为35.85%.此外行手术治疗的3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实验组病死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如果能够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低其病死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对于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其病情趁早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壮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对纹状体组织块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分析.方法:采用纹状体组织块与胚胎干细胞联合培养的方法,以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以基础培养基+人胚胎纹状体组织块作为实验组.在分化的第1、4、7、11d分别取出细胞爬片,经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对照组为0.54%,实验组为7.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状体组织块能够很好的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作者:左云周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