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思文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鼻咽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35例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32例可评价病例均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按肿瘤位置及供血情况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肝转移瘤经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及生存期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转移瘤经化疗栓塞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5例 + 部分缓解10例)为46.9%(15/32).单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与同时行灌注化疗并联合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2.66个月,其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3.8%、15.6%及6.3%.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以作为治疗鼻咽癌肝转移瘤的一种姑息手段.
作者:郭彦君;周纯武;史仲华;刘德忠;李槐;李忱瑞;曾辉英;姜文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15岁,因反复胸闷半年,活动后加重入院,无胸痛、紫绀、恶心、呕吐等.入院时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有4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不亢进.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作者:裴蕾;杨建立;李京雨;赵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的横断面形态及相互关系,为临床开展颅颈交界区手术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外科解剖学依据.方法从中国正常男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从枢椎齿状突上缘到下缘的连续断面图像,将其与相对应的MRI 断面图像对照,观察枕下海绵窦及毗邻结构的细微解剖结构.结果枕下海绵窦部分共计50层,每层断面结构图像清晰,数据集大小为2.7 GB.数据集显示枕下海绵窦、枕下静脉丛、椎动脉旁静脉结构、椎内、外静脉丛、髁前、髁后静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相互交通.结论在横断薄层断面上可较好显示枕下海绵窦正常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枕下海绵窦的三维重建提供了准确的实验数据,为临床影像诊断学(超声、CT、MRI)提供了完整、连续的薄层断面解剖学资料,对枕下海绵窦区颅底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伟国;陈现红;张绍祥;赵涛;刘正津;谭立文;陈金华;杜兴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 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2±10.9岁)女性(68.7%),常见症状为肢体无力(74.2%)、感觉障碍(52.7%)和视力障碍(48.9%).MS病灶可单纯位于脑内(31.9%),或单纯仅位于脊髓内(31.3%),或脑与脊髓内均存在病灶(36.8%);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58.2%)、颈髓(52.8%)、胸髓(44.0%)、半卵圆中心(41.8%)和胼胝体(28.0%);病灶多呈斑片状;在T1加权像上可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为斑片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段云云;秦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和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37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77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3% (94/103),特异度85.1% (63/74),假阳性率14.9%,假阴性率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无髓质或髓质位置偏心、淋巴结血流信号杂乱预示淋巴结有转移.淋巴结回声均匀、髓质居中、血流规则预示无转移.结论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淋巴结转移与否的诊断.
作者:刘艳君;王学梅;周旭;蔡至道;季文樾;关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MRI信号强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33例正常成人,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个组(15~30岁,31~50岁,50岁以上),测量其前列腺外周带信号和膀胱内尿液信号强度,计算出前列腺外周带的相对信号强度,并对各年龄组信号强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各组间外周带T2信号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F=30.474,P<0.001),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T1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2,P=0.921).结论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强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信号越高,T1信号强度随年龄改变则不明显.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丁建平;周良平;许玉峰;肖江喜;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大密度投影法(MIP)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所有病例均用Marconi Ultra Z型螺旋CT机扫描,并在独立工作站上用MPR、SSD 及MIP技术获得多平面和三维图像.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50例共82处骨盆骨折;MPR在发现骨折方面较MIP、SSD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钉方面较MPR好.结论螺旋CT MPR、SSD及MIP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练旭辉;陈忠;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受体显像已从长期实验室基础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研究阶段,脑受体显像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人脑受体显像,是分子生物学和核医学结合产生的新医学示踪技术的分子医学,即分子核医学将用于脑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是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脑科学研究及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HAART问世后,由于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作用,AIDS病程进展延缓,病人存活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死亡率降低.然而,脂肪营养不良、高血脂、高血糖及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副作用被广泛报道.HIV感染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均可引起心血管损害,但其确切关系尚不清楚.超声心动图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价HAART疗效及其心血管毒副作用的研究中.
作者:朱好辉;袁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18岁,发现智力低下6年,伴视力逐渐下降.MRI显示:矢状位的T1加权像胼胝体未显示,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随上移的第三脑室顶部呈放射状排列,小脑扁桃体位置下移,平枕骨大孔水平(图1).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下腹疼痛2个月.体检:右下腹以耻骨联合之上右侧区域压痛明显,有轻度反跳痛,无肌紧张,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右侧睾丸缺失.超声检查:右下腹可见大小约10.2 cm×8.6 cm的中等回声包块,边界清楚,有包膜,有一定移动度,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图1);CDFI:包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周边可见少量血流.
作者:蒋洁;张华斌;王金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18F-FDG PET与99Tcm-ECD SPECT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例,轻度AD组 15例.利用ROI技术获得受检者的脑代谢比值(RARmetab)和脑血流比值(RARflow).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病人的RARmetab和RARflow减低,经统计学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度AD葡萄糖代谢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代谢减低,额叶代谢保留在正常水平.SPECT脑血流显像特征与PET相似,但其灵敏度低于PET.
作者:杨吉刚;马云川;李春林;邹兰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DTDE)对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治疗慢性缺血心肌研究价值.方法在猪冠脉左旋支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4周后分组注射编码血管生长素(ANG)基因腺病毒(Ad)转染的自体BMSCs(Ⅰ组)、编码ANG基因的Ad(Ⅱ组)、单纯BMSCs(Ⅲ组)和空Ad磷酸盐缓冲液(Ⅳ组).再4周后行病理学检查.分别于正常状态、置环后4周和注射后4周开胸时采集二维图像,应用TomTec 4D cardio-view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观测各时期左室形态、侧后壁(LPW)回声和运动、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LVEDV, 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均出现左室重构和LPW室壁运动减弱、回声增强,LEDV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P<0.01).注射后4周, Ⅰ~Ⅲ组均不同程度出现左室重构现象减轻,LVEDV缩小(P<0.05),LVEF增大(P<0.05),其中以Ⅰ组治疗效果好,侧后壁室壁回声减弱,运动增强(P<0.05).Ⅳ组与缺血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TDE对评价基因转染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缺血心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徐静;赵宝珍;黄盛东;王韦;贾宝成;崔勇;龚德军;周桂花;王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膜部型室间隔缺损(VSD)各种形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选择的关系.方法 VSD封堵成功的209例膜部型VSD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VSD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及判断缺损右室侧粘连情况.结果 209例VSD中有184例缺损口呈局限性向右室侧突出,形成不同形态,其中不规则形66例,漏斗形56例,瘤形38例,管形24例.不同形态的VSD大小不同,以管形较小,不规则形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84例中有140例呈多孔,平均大孔径(3.6±1.1)mm.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准确的测量VSD的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缺损右室侧分流口多少及周缘粘连的牢固性等,以筛选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VSD封堵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军;张军;石晶;周晓东;段云燕;朱霆;姚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高血压病人的左心房收缩功能.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二尖瓣环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A'),衡量其与传统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如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等的相关性.结果伴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与LAEF、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高度正相关.结论 QTVI技术测定的A'是评价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温朝辉;吴长君;温朝阳;孙琪伟;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MSCT检查后进行VB成像,并与同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S)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CTVB与FBS所见一致性达93.3%.CTVB可清楚显示腔内型病变大小、形态、部位,浸润型及腔外型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结合其他三维重建技术亦可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VB能准确地显示中央型肺癌病变位置、大小及支气管狭窄程度.
作者:许茜;时高峰;彰俊杰;李如迅;王亚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症的钼靶摄影表现,以进一步认识该病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5例经钼靶摄影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增生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摄影表现为:①片状影 44例(占52%),②肿块影36例(占42%),③结节状影 30例(占35%),④条索状影6例(占7%),⑤Cooper韧带增粗、变形5例(占6%),⑥囊性低密度影 6例(占7%),⑦钙化12例(占14%).结论乳腺增生症的钼靶摄影表现多种多样,充分认识和分析其X线表现,并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朱明霞;欧阳羽;刘佐贤;张静;冯会蓉;谭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心脏、心包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例泡状棘球蚴病、8例细粒棘球蚴病(单纯型1例,复杂型7例)全部经X线检查;B超检查7例;MR检查2例;CT和ECT检查各1例.结果细粒棘球蚴病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轮廓外肿块,呈密度不一,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分叶状,导致心影变形、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B超示心脏或心包腔内边缘清楚、光滑锐利的囊性团块回声,破裂感染时回声增强.1例泡状棘球蚴病B超示中强回声实性团块并有钙化,CT平扫及增强显示混杂密度占位,低密度小囊聚集和小圆形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细粒棘球蚴病2例MR表现囊状长T1长T2信号,T1WI、T2WI低信号囊壁,内囊及囊膜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质子密度75%为低信号,囊肿破裂感染时呈不均匀信号,壁不均匀,不连续.结论 X线检查先于超声发现本病.X线、B超同为本病首选检查,CT对泡状包虫病显示小囊样和小圈状钙化细微结构优于其他,MR当超声、CT不具特征时仍可显示囊壁与小囊.
作者:孙绪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53岁.患者于2001年4月开始出现骶部疼痛,逐渐肿胀,病情进行性加重,2005年2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困难,不能坐位及平卧.彩超:子宫膀胱受压移位,于子宫后方可见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3.8 cm×14.6 cm×18.1 cm,呈不均匀实质性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形态尚规则,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斑片状增强回声,后方声衰不明显(见图1).CDFI: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短线及分支状血流信号,PW可录得动脉血流频谱,Vmax=86.8 cm/s.诊断:盆腔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骶尾部脊索瘤?术后病理诊断:骶骨脊索瘤.
作者:侯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儿男,3个月,因发现右足部内侧有一沟来诊.查体:患儿足部内侧有一环沟,触之,哭闹,皮肤无异常改变.X线:右足内侧中部软组织见一环形透亮区,未累及周围骨质结构(图1).X线诊断:产前肢体环沟.
作者:秦秋菊;王洪森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