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淼;薄小萍;王强;龚杰;羊镇宇(通讯作者)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额外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3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银花解毒汤加减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结果:治愈39例,占95.1%,好转2例,占4.9%。结论: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任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无论是在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中,还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冰冻切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冰冻切片被广泛的运用在科研、教学和临床诊断中。所谓冰冻切片就是组织在低温状态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变硬并进行切片。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常常需要进行快速病理诊断,而冰冻切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作者:吴增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院骨科于2011年10月在创伤科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根据医院的发展建设规划,为该院重点学科之一。2年多来,骨科在人才队伍、专科设备、技术能力、服务管理等方面日趋成熟,科室运行状况良好。为进一步加快我院市级特色专科--骨科的建设,提高特色专科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全院“二甲”创建工作的目标,特制定2012年-2015年发展规划。
作者:郭远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报告一例老年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降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了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胡丽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隆鼻术后并发症常见诱发因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接受硅橡胶隆鼻术的95例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对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体重与是否服用抗免疫药物对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不明显(P>0.05);鼻炎病史、术中假体偏斜、切口大小三个因素,对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治疗和控制鼻炎、假体安置方法得当、控制切口大小等方式对于减少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焕标;周小生;孙越;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研究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以便给医院针对医院产妇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手术护理相关工作带来帮助。方法:在医院的产妇中选取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再次妊娠的32例产妇进行阴道试产,这32例产妇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同时选择32例非疤痕子宫产妇进行阴道试产,这32例产妇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产妇的分娩时的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的窒息、apgar评分以及产妇的住院天数。结果:疤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28例,试产成功率为87.5%,与非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再妊娠之后,经阴道分娩与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没有太大的区别,产妇在条件合适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阴道进行分娩,安全性还是能够得到保障。
作者:林若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肝性脑病(H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时的临床表现、诊断,查找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寻找出突出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探讨 HE发病机制,结合 HE早期诊断指标,对其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结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转变,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耀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在早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1例因胃癌晚期放弃治疗,其余11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观察内容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术后护理资料,总结术后有效护理经验。结果:经有效的术后护理,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赵薛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昌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给予对照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研究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羟基磷灰石出现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治疗在治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加制度化。方法:把手术室工作中应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低程度。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从而使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春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常州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自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实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断裂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6~24周。本组优28例,良10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较满意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王带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在医疗机构中推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1]。院内转运是急诊科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由于转运过程中风险较大,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急诊护士在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准确仔细的病情评估记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转运风险,也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完整填写转运交接记录是急诊科危重病人转运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改进急诊科转运环节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我科于2013年4月成立“接力圈”品管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胡友珍;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对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概念的阐述,追溯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渊源及发展机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医眼科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伍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多种疾病,且病程长,反复发作,给临床静脉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根据75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及病情特点,同时为减轻静脉给药时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结合我们科老年患者的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疗程、输注药物性质等因素,我们在首次静脉给药时均选择静脉留置针,合并肿瘤需行化疗着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即 PICC。本组观察病例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1±4.5)。经严格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及细致地护理,所有病例中仅有一例行PICC置管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余静脉留置针中有6例出现了红、肿、痛等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病理及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方式,同时加强观察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曹俊;王靖;张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青年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A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联合妥塞敏的治疗方案,B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 组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2%,B组的总有效率为87%,A 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不太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妈富隆与妥塞敏联合应用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妈富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及新生儿无1例死亡,有1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10%。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产前、围产期、产后实施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确保孕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林飞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处方260例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46例,占17.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头痛等。结论:在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要对各药物的相关作业机制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提高医生的技能能力,减少或者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