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 主管单位: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 主办单位: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4949
  • 国内刊号:61-1231/R
  • 影响因子:0.21
  • 创刊:201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2013年11期文献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影响,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及新生儿无1例死亡,有1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10%。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产前、围产期、产后实施科学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确保孕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林飞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例老年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围术期护理

    报告一例老年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降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了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胡丽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V SD 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VSD技术对17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6例创面植皮后愈合,1例瘢痕愈合。结论:运用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过程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植皮的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预防伤口的感染。

    作者:李婉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ADL评分以及满意度都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改善患者对预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瑞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非透析时间的急诊就诊率、内瘘堵塞率、留置导管感染率以及血磷达标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预防干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预防干预因素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1至2013-10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院内感染明显减少,对照组发生率69.23%,观察组发生率30.7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可通过护理预防干预,使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率降低,从而减少并发症。

    作者:章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标准化床旁交接班模式在病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会

    从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责任制护理使护士的工作由协助医生完成治疗,转变为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关注点也由之前重点关注治疗和病情,拓展为更加关注患者及其家庭对于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和健康教育。

    作者:黄珍;徐夕;周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终关怀的护理

    做好临终关怀护理,让临终病人能安心、安详、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后路程,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宗旨。

    作者:傅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造瘘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孙燕的恶性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为基础,对2011年1-2013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直肠癌行M ile’S术的85例患者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及入院时调查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出院时调查评分,生活质量好的共38人,其中实验组占25人(占61%)。实验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M ile’S术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前,生存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作者:喻身润;张好春(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及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对患者的负性心理和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12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 SCL -90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分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SCL -90评分都出现下降,但是试验组下降的水平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患者的因子得分也出现下降,但是试验组要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发生的院内感染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此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作者:郭晓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治疗7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其顺利完成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新的微创手术方法。在半月板切除、膝关节粘连松解、膝关节滑膜切除、膝关节腔内游离体取出等手术中运用有优势,我近期巡回21例此类手术,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室护士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应熟练掌握该仪器的使用,做好术中的配合,观查好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邹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广播规范化电子管理在病区优质护理的应用

    医疗环境即健康照顾的环境。医疗环境对病人不仅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的职责之一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性环境,以促进全民健康[1]。住院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服务的对象--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的舒适与方便。2012年8月我科将健康教育广播规范化进行电子管理作为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使病人在享受悦耳、清晰、舒缓的电子健康教育广播中恢复身心健康,与此同时电子广播的实施也节省了护士的工作环节与时间,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周敏;孙晨;靳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施行的66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缜密的护理,63例患者在术后1~25d意识清醒,均治愈出院。3例患者因脑组织严重受损,分别在术中、术后抢救无效死亡。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颅内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

    作者:郑晓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评估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4.6%优于对照组76.3%,且SAS、SDS、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肖虹;周新平;占韩;韩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舒适护理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及观察其效果。方法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测量基线指标后开始实施干预措施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科护理。结果:两组干预前 FEV1%、FVC%、FEV1/FVC、P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FEV1/FVC无明显变化,不过治疗组的 FEV1%、FVC%、PEF和6分钟步行试验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感染率为60.0%,治疗组并发感染率为16.0%(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Ⅱ型呼吸衰竭的肺功能状态提高6分钟步行距前同时可减少并发症与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志霞;褚翠;严霞(通讯作者);卢菊萍;黄红梅;雍金萍;叶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案例教学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以其形象、模拟真实、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互动等特点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但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法联合应用,将取得佳教学效果。

    作者:张芳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防范护理纠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探讨

    近几年医院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是由于比较低级的失误造成。使医院、科室的正常工作和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手术室近几年发生护理纠纷虽然很少,但也存在不少隐患,建立预防机制,大限度地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钱元华;钟均霞(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栓塞(中低危)患者的应用

    肺栓塞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十分常见,病情变化快,后果严重,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而且还影响着患者的各个方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是很高,因此针对该病种,寻求一种合理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19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为病人实施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护理工作,形成主动护理与患者的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其目的是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使患者的诊疗护理达到佳效益[1],同时它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促进医患交流,增进患者满意度。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肺栓塞患者(中低危)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综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梅永红;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为了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经过积极的护理,患者在护患沟通满意度、住院环境满意度、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及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均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病区管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效能和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发挥她们的自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未来护理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点[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护士,使她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其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智慧,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方友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系统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有效系统护理,促使其对疾病正确认知并尽快接受角色转变,主动配合治疗,避免和减轻各种并发症,促进生理功能恢复。方法:收集我院2年中收治的13例外伤致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随访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经过住院期间精心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指导,至今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是较易发生心理生理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实现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乔天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例中耳置管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中耳置管手术行鼓室内滴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20例突发性耳聋行中耳置管手术的护理,无置管脱落、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耳置管术后有计划落实护理流程、正确指导使用滴耳剂、加强心理支持、做好全面健康教育是保证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积极执行的保障,从而帮助患者大限度的改善听力。

    作者:徐夕;黄珍;周敏(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护理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选择性分析了我科2010-2012年收治的12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伤口护理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均健康出院。结论:在12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中。认为,针对患者伤口做好护理是手术成功关键,可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朱建花;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特征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智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智力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智力状态,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曾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介入检查及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现对我院100例冠心病病人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了进一步认识,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结论:重视健康教育,进行全程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加强心理护理,对冠心病病人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冰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在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1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有1例患者放弃治疗;24例患者中有1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一过性加重;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焦虑症状,给予心理护理之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冲击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工人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护理工作仍然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危象、改善患者的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风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80例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建立医患联系卡,并进行电话访视;实验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建立回访的档案,并由相关的责任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护理。所有肿瘤患者均依据其生活质量评估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肿瘤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访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的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植;李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S 管理在科室护理中的运用实践与效果

    目的:降低科室医务人员对5S管理的不规范、不遵守,保持科室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方法:制定相关检查表,通过对科室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等方面的检查、分析,找出关键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优化5S流程。结果:5S管理不规范从改进前的46.67℅降低到改进后的17.33℅.结论:优化5S管理。

    作者:葛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并探讨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区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患儿,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缺陷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率。结果:患儿在干预后发生缺陷的概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病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家属满意程度,降低缺陷发生率,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6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采用全面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结石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满意度。

    作者:张雯洁;冯丽;游婷;韩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伤性脾破裂术后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患者术后的观察内容与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术后护理资料,总结术后有效护理经验。结果:经有效的术后护理,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赵薛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病人在临床上常见,因病人机体丧失了自主活动功能,心理变化较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恢复结果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截瘫病人易发生高热、肺炎、褥疮、泌尿道感染、肢体关节僵硬和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可危及病人生命及影响健康的恢复。因此做好截瘫病人的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保证病人顺利的恢复健康,是极为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作者:李秋仙;苗永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康复护理的的对象是功能障碍者,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缺损的功能,以及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使偏瘫肢体病人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的康复护理措施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管外科高龄患者静脉治疗护理

    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多种疾病,且病程长,反复发作,给临床静脉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根据75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及病情特点,同时为减轻静脉给药时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结合我们科老年患者的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疗程、输注药物性质等因素,我们在首次静脉给药时均选择静脉留置针,合并肿瘤需行化疗着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即 PICC。本组观察病例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1±4.5)。经严格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及细致地护理,所有病例中仅有一例行PICC置管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余静脉留置针中有6例出现了红、肿、痛等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病理及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方式,同时加强观察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曹俊;王靖;张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青壮年为多见,突然起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烦燥不安、短暂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呈癫痫发作多伴有昏迷。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减少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中医护理临床实践中一些宝贵经验进行科学的整理、系统的应用,以提高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提高中医护理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奎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体现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加上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志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的84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满意情况。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2.1±6.1)h,住院时间为(8.1±1.3)d;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40.7±5.4)h,住院时间为(6.2±1.1)d ,观察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满意度为85.71%,观察组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提升胃癌手术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嫄;吴骋婷;周危;占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住院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应用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患者满意度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病情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

    目的:就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发生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借助于护理干预,10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患在手术以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为6例,其发病率是6%,且这些病患都通过早期发现与处理后,终康复出院,病患对于这种护理干预方式的满意度为93.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中,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方式,能够使妇科盆腔手术以后病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得到降低,且护理成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与应用价值。

    作者:江飞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镜联合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0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30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术后护理对是腹腔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成功的有利保障。

    作者:张文琼;张玉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给予对照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研究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羟基磷灰石出现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治疗在治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作为目前治疗BPH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几率很大。本文就 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11年11月14日公布的新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10%的成年人可能罹患糖尿病,全球可能有5.52亿人罹患糖尿病[1]。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伴有糖尿病足病[2]。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的脚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足溃疡,溃疡可以触及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缺血可导致坏疽[3]。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愈后差,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4]。

    作者:胡晓红;庞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心理情绪的变化严重影响疾病的冶疗与康复。灵活应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知识,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冶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年限和质量。

    作者:鲁华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交腿皮瓣术后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交腿皮瓣术后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腹部皮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卧位排便,呼吸训练,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8%、93.15%,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交腿皮瓣术后患者便秘,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的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髋关节疾患病人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其创伤大,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患者年龄大小不等。如何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是我们护理关注的问题。我院从2004年至今,对70例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等措施,主要采取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并发症、调整机体功能,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傅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

    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其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患者身体,心理,社会能力处于健康状态;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目的主要是消除或减轻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幸;刘佳;周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创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为了促进人性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贯穿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对护理模式的要求,也反映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2]。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以及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响应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我院在护理人员的配备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本科在开展优质服务的同时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进一步探讨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1年0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已经痊愈,7例患者采用腹腔引流和内营养支持后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术,术后已经痊愈,7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通畅引流进行治疗,现已痊愈。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可进行引流和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游婷;张劲;范晓丹;韩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所接受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并使用 KDQOL-SFTM 量表进行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的评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实际临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4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2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临床体会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与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当前护理质量已经成为患者选择医院,医保选择定点医院的重要因素。在医疗卫生服务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各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世后国外医疗机构的涌人,冲击着国内的医疗市场,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的唯一法宝就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以质量打造品牌,品牌是竞争中的法宝。在我国的医疗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不可忽视的[1]。而护理安全又是护理质量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如何促进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医疗机构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医疗机构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持续改进,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需要,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医院品牌的需要,是形势的需要,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笔者就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冯静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在早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1例因胃癌晚期放弃治疗,其余11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及早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谢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采用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动脉导管未闭首选的治疗方法,[1]因其较传统手术更安全、有效、康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深受患者及家属青睐的治疗方法。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0月行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共54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16例,房间隔缺损(ASD)23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 )189例。

    作者:高芸;陈虹艳;余安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采用的护理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较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盛萍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近年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对内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对加强疗效,减少医疗事故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口咽通气管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气道辅助工具。近年的工作中对口咽通气管的材质、结构、型号和置管方法及置管后的护理等进行研究,现将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额外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3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护理体会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05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然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工作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矛盾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制定哪些工作标准和采取哪些预案对策,成为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祝杏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787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ASCUS以上者28例,对28例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787例检出阳性病例28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例。28例阳性病例病理结果:炎症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1例。微生物检查项目阳性31例,其中细菌感染22例,滴虫感染7例,念珠菌感染2例。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宫颈病变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祥霞;张祖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多巴胺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即通过作用时间长的多巴胺能药物)对运动并发症的疗效,寻求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治疗左旋多巴相关运动并发症的方法。延长病人的运动时间;减少运动波动;减少关期;治疗异动症。方法:选择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帕金森病相关运动并发症病人,联合给予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和恩他卡朋口服,每4小时给药一次,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 UP-DRS subscale IV 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UPDRS subscale IV 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和恩他卡朋,每4小时给药,治疗帕金森病相关运动并发症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作者:李志玲;陈会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于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医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医治,对照组(45例)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6.7%,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呕吐和恶心等肠胃症状3例,对照组则出现4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疏通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为输卵管阻塞采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疏通术。结果:90例患者发现输卵管病变89例,对病变进行治疗再通率68.4%,随访一月到两年,妊娠41例,宫外孕2例,过期流产1例。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疏通术治疗不孕症可完成宫腔及盆腔病变的检查与治疗,同时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层流手术室管理中的几点心得

    层流手术系统以快速、持续、高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有效地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的含量而实现“无菌”的环境。层流手术室的正确使用将为手术提供一个安全、理想的环境,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因此,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作者:钟均霞;钱元华(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控制性降压药在鼻内镜手术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鼻腔和鼻窦手术都在鼻内镜下进行,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治疗,由于鼻腔狭小和血管丰富,手术操作时过多渗血使术野解剖标志不清,直接影响手术进度和手术质量。因此,有效地控制术野出血,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后的并发症。本文就鼻内镜手术中如何应用控制性降压药及其现阶段在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金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制作冰冻切片的体会

    无论是在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中,还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冰冻切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冰冻切片被广泛的运用在科研、教学和临床诊断中。所谓冰冻切片就是组织在低温状态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变硬并进行切片。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常常需要进行快速病理诊断,而冰冻切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作者:吴增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和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常州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自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实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断裂等情况;骨折愈合时间6~24周。本组优28例,良10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较满意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王带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科学地观察常规切片,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常规 HE切片的组织学改变是病理诊断的基本的依据。所谓“HE切片上分高低”,就是说常规切片诊断水平是反映一位病理医师的基本功和临床病理的知识水平。正确的诊断产生于认真仔细地观察切片之末。能否观察到切片中真实全面的病理改变是决定诊断的关键。要想取得真实的病理改变认识,要有一套科学的观察切片的方法。现将作者多年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祖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弹力绷带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运动,意外伤害,暴力等因素容易导致肌肉组织甚至骨骼创伤,如骨折、骨裂可能造成错位、变形,必须复位、固定才能利于骨骼创伤愈合,医用绷带在医治骨骼创伤过程中就起临时固定支撑作用,保护患者的骨骼和软组织,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用以固定和保护手术和受伤部位的材料,为外科所必备。同时,它还可以用于外科以及整形外科一些需要固定支撑的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更多更好的医疗用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就很重要了。

    作者:龚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疗效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观察和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5~90岁,平均6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5例,EvansI型18例,II型32例,III型3例,IV 型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25例,SeinsheimerII型17例,III型5例,IV 型3例。手术前请内科协助诊治内科并发症,无手术禁忌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防及骨质疏松的治疗。结果: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个月。结论: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应遵循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原则。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戴勇;曾莉;唐晶;王芳;陈波;朱敏;成玉琴;王宏伟(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泵灌洗注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导管炎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微泵灌洗注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导管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乳腺导管炎伴乳头溢液的患者160例,采用导管灌洗保留注药配合理疗治疗,每疗程灌洗注药3-5次,间隔2-3天;同时配合红外线及低频脉冲交替进行理疗,10-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愈123例,好转33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7.50%,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导管灌洗保留注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导管炎疗效高,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娟;莫可良;滕慧;覃贵铭;石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离子敷料(silver ions dressing)用于难愈性伤口换药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silver ions dressing )在慢性难愈性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伤口修复中心近一年来的126例慢性难愈性伤口换药患者采用随机分类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使用银离子敷料处理伤口;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处理伤口。观察两组慢性难愈性伤口在使用银离子敷料或因经济原因未使用银离子敷料的伤口恢复时间、换药频率、伤口愈合面积、及换药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慢性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离子敷料使用于慢性难愈性伤口换药无论是从安全有效性还是从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及患者关注的经费问题几大特点考虑,都是优于传统方法换药的;银离子敷料是一种用于慢性难愈性伤口理想、安全、经济的换药敷料。

    作者: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经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并将头皮颞浅动脉连同颞肌贴覆梗塞大脑表面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均经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并将头皮颞浅动脉连同颞肌贴覆梗塞大脑表面治疗,经术后复查及随访3~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尽早施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浅动脉与颞肌贴敷术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治疗色素痣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针对色素痣患者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法的效果分析。方法:分析色素痣的病理特征,了解痣的发生机制,有利于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分析80例色素痣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根据痣的部位,大小及美容要求,采取电离子治疗法和手术切除法。结果:色素痣手术切除法后外观基本正常,均无感染、无复发、周围器官无牵拉变形,总体效果相对良好。结论:手术切除法运用于色素痣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痊愈和有效率显著提高,一次性根治率高,且降低了发生瘢痕、二次治疗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冯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创拔牙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的下颌多根阻生智齿164例,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分别用微创拔牙刀及高速涡轮机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比较两者的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症程度、术中术后患者的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程度、术中术后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去冠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谢桂英;聂志莉;傅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随访观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1.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贞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营养自助餐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营养自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5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自助餐组和非自助餐组,分别测定前后两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结果:与前一天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与非自助餐组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自助餐非常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吴春香;计丽燕;马向华(通讯作者);朱婧;向雪萍;黄丽;陶新城;卢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0例,平均70.5岁(65~82岁),男性6例,女性24例。根据N 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5例。手术均采用 PHILOS内固定治疗,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保留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5例四部分均予人工颗粒骨充填。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切口感染。按 N 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优15例,良7例,满意6例,优良率73.3%(22/30)。结论 PHILOS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吕巍;储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会阴水肿应用速冷冰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会阴水肿应用速冷冰袋冷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会阴水肿产妇1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速冷冰袋会阴冷敷治疗,对照组会阴不予冷敷,采用产后会阴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产后会阴肿胀疼痛情况、产后会阴水肿疗效比较情况、产妇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肿胀疼痛程度、产后会阴水肿疗效情况、产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后会阴水肿应用速冷冰袋冷敷会阴,具有消肿、镇痛的效果,有效率高,且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宏洁;林芝彩;杨敏;张会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环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的 AMI诊断一般无困难,而不典型的 AMI则可能导致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6例不典型 A M I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兰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杏苏止嗽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杏苏止嗽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服用杏苏止嗽汤,疗程4W ,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应用杏苏止嗽汤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其中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结论:杏苏止嗽汤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辛宝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牙周炎治疗中甲硝唑缓释药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对两组用药前后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等进行对比,研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数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下降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治疗组有效率为88.9%,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牙周炎的过程中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效果要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治疗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军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来我院就诊的40例丧失正常咬合关系的患者,均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观察患者修复3个月内、3年内的咀嚼效果、固位效果、舒适度、美观性和发音影响。结果:修复3个月内、3年内的咀嚼效果由于修复前,且固位效果、舒适度、美观性和发音影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咬合重建修复的患者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可提高咀嚼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道生;朱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动脉预处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必要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24例先于腹腔镜下电凝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18例未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电凝阻断,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组23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平滑肌瘤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80ml。手术时间40~180min ,平均90min。术后高体温38.3℃,2d后恢复正常。对照组16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肌瘤切除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180ml ,手术时间50~210min ,平均110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明显减少了组织坏死,术后渗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月经正常。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抑郁症的中药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产后抑郁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西药治疗组80例,口服抗抑郁西药;中药治疗组80例,采用自制抗抑郁中药复方。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通过疗效比较,显示中药组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较西药组稍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闻昊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眼科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

    通过对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概念的阐述,追溯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渊源及发展机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医眼科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优势和意义。

    作者:伍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传统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引起患者皮下出血原因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近些年被提出的一个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临床类型,其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冠脉斑块发生破裂、表面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者是非完全性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是原有缺血恶化或发生心肌坏死。普通肝素是经典的凝血酶抑制剂,但普通肝素的药效学与药物动力学特性决定了它对于不同患者抗凝效果难以预测、抗凝效果不稳定等局限性,因此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徐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产儿经口及经鼻留置胃管的观察

    早产儿由于解剖及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功能较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经口喂养,临床上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及药物,以保证患儿足够的能量及满足治疗的需要。传统方法多采用经鼻留置胃管,但由于新生儿的解部特点,其易导致鼻黏膜水肿、充血、呼吸不畅等。为此,我们采用经口留置胃管,发现更易操作,对早产儿的肺功能影响较小。报告如下。

    作者:莫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才配穴治疗结合纳米银乳腺贴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多发病,主要是由于乳管不通畅,使乳汁淤积,从而导致继发细菌感染。既往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疗程较长,而且还需考虑某些药物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若治疗不及时还会继发化脓性乳腺炎,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既影响了母乳喂养,也直接关系到母亲和下一代的健康,我院经给予三才配穴治疗结合纳米银乳腺贴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敏;覃贵铭;莫可良;邓海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探讨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病因尚不明确,缺乏根治手段。研究发现,应激可致 H PA轴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理论与中医药整体调节观点相结合,以整体平衡调节的方法,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吴小芬;罗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阴道镜联合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在妇科普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对子宫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296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用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刮片及阴道镜细胞学检查296例。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病变(CIN)286例,占96.6%,其中CIN Ⅰ156例(52.7%),CINⅡ99例(33.5%),CINⅢ41(13.8%),宫颈癌0例(0%)。宫颈刮片及阴道镜细胞学检查诊断CIN符合率96.7%,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符合率9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吴存香;王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对比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经皮肾镜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完成膀胱结石清除后行前列腺电切术,对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直视下插入电切镜分次前屈钳取膀胱结石并行前列腺切除术,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取石时间以及总体手术时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俊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检测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定量测定中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定量中的应用价值,丰富临床检测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50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A1c水平,依据血红蛋白A1c水平将其分成低值组、中值组以及高值组,同时通过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以及酶法对不同组别的血红蛋白 A1c待检样本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检测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定量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应用酶法和 HPLC 对患者的高脂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检测结果显示应用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略高于应用 HPLC的检测结果,但是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结果显示酶法检测的高脂蛋白值无异常,而应用 HPLC法检测的高脂蛋白值偏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酶法与 HPLC 在糖化血红蛋白的定量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相比之下酶法检测的操作更为简便、快捷,且较为经济,因此酶法可作为糖化血红蛋白定量的主要检测方法。

    作者:刘冬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拔牙矫治对面部容貌的影响

    目的:探讨拔牙矫治对面部容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科收治正畸临床非拔牙病例和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各45例,分别对其矫治前和矫治后模型下颌尖牙间和上颌尖牙问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点为尖牙牙根齿槽部之突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两组病例的下颌及上颌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ρ>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67mm(ρ<0.05),上颌宽度增加了0.86mm(ρ<0.05);而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2.48mm(ρ<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2.38mm(ρ<0.001)。矫治后,拔牙组比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1.52mm(ρ<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1.91mm(ρ<0.001)。结论:拔牙矫治比非拔牙矫治上下颌牙弓宽度不但未降低,反而有明显的增宽。拔牙矫治导致牙弓缩窄、从而影响美观的结论不成立。

    作者:朱明敏;臧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皮层电刺激对伴有幻听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皮层电刺激对致幻灶及致痫灶定位价值及疗效评估。方法:1例伴有幻听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依据动态脑电监测结果第一次手术行皮层电极埋藏,术后予以皮层脑电监测,并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意外发现患者致幻灶,第二次手术在保护功能区的前提下行致痫灶及致幻灶切除术。结果:患者成功埋藏32导、24导及6导皮层电极各1枚覆盖额、颞、顶枕区。皮层脑电监测捕获3次临床发作,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并意外发现致幻灶。手术实行致痫灶及致幻灶切除,术后随访癫痫控制满意,Engel分级 II级,无幻听发作。结论: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已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定位致幻灶目前文献未见有报道,本例患者通过皮层电刺激成功定位致幻灶,且手术效果满意,据此笔者认为皮层电刺激对于幻听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作者:徐虎;徐纪文;章威;袁坚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脐部外用驱风油缓解静滴阿奇霉素致腹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腹痛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100例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驱风油外涂于患者脐部,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脐部外用驱风油对预防和缓解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腹痛有较好效果。

    作者:郑莹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目的:对肝性脑病(H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时的临床表现、诊断,查找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寻找出突出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探讨 HE发病机制,结合 HE早期诊断指标,对其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结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转变,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耀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按压方法对注射克赛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

    克赛又名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具有抗血小板、防栓及促进冠状动脉再通等作用的抗血栓形成药物[1]。由于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等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2],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治疗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国外报道[3],使用 LMWH(低分子肝素钠)6d大出血的发生率为0.7%,14d为1.3%。也有国外临床研究资料报道,低分子肝素钠导致大出血发生率仅为3.1%[4]。但克赛毕竟是一类抗凝药物,还是会有皮下出血的发生,在应用中仍要非常小心。目前,临床上主要靠延长注射部位的按压时间、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注射药物前后皮下注射空气、采用垂直皱褶法注射药物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通过研究发现,皮下出血可能主要是因为注射时针头损伤真皮内毛细血管及注射后药物沿进针时形成的真皮孔道回流有关[5]。笔者于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对20例 PCI术后接受克赛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提捏止血法,并与常规的压迫止血法进行比较发现:在临床治疗中,提捏止血法在止血效果方面要优于常规压迫止血法。

    作者:任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术前体验式宣教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焦虑影响的观察

    目的:在于探讨体验式术前宣教对冠脉动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4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和对照组,利用体验式术前宣教作为干预措施,观察病人术后情绪变化。结果:冠状动脉搭桥后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焦虑,与对照组相比较,宣教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在术后有所下降。结论:术前体验式宣教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康复。

    作者:吴记先;冯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血管内血液的血常规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了解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所得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性,为血常规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门诊患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BC5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结果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 WBC、RBC、HGB、MCV、MCHC、PLT 数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以选择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K2)抗凝的静脉血为佳。

    作者:朱晶;鲍波(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隆鼻术并发症常见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隆鼻术后并发症常见诱发因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接受硅橡胶隆鼻术的95例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对1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体重与是否服用抗免疫药物对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不明显(P>0.05);鼻炎病史、术中假体偏斜、切口大小三个因素,对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治疗和控制鼻炎、假体安置方法得当、控制切口大小等方式对于减少硅橡胶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焕标;周小生;孙越;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酶免试验的影响因素及处置

    目的:减少影响酶免试验结果的因素。方法:认真总结可能遇到的因素并找出对策。结果:大大的提升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水平。结论:使实验室的工作便于管理,使其工作的有效性得于持续。

    作者:张占生;刘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针对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且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室间隔增厚有65例,占患者总数81.3%;左室后壁增厚有54例,占患者总数67.5%;左房扩大有35例,占患者总数43.8%;动力过度则有34例,占患者总数42.5%;左心舒张功能减退有57例,占患者总数71.3%;右心功能减退为53例,占患者总数66.3%;主动脉硬72例,占患者总数90.0%;主动脉增宽则有25例,占患者总数31.3%。结论:超声心动在心电图出现异常之前,就可以非常准确并且及时的对左室肥厚等现象进行观察和诊断,对于早期诊断高血压类型心脏病患者以及对其预后进行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曹剑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次性根充法治疗牙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充治疗法在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接受牙髓炎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6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发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24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治疗法可有效的治疗牙髓炎,显著改善患者的牙痛程度,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对于牙髓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唐拥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腔镜电切术截石位摆放时机的比较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宫腔镜电切术(患者体位摆放舒适度的效果。方法:将38例宫腔镜电切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访视时只进行单纯语言交流,麻醉后护士凭经验及功能位的要求安置截石位;观察组术前访视时由护士携带有体位图片的术前宣教单,与病人、家属共同观看,并对体位配合的要求加以指导。麻醉前让患者主动配合模拟安置截石位,根据患者感受调整支腿架高度、角度以及软垫厚度和约束带松紧度,麻醉后根据再按原先的角度和高度摆好患者的腿在截石位腿架上,用约束带固定好,将软枕垫于患者臀下及腰部。观察两组患者摆放配合情况及术后6h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配合程度及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宣教单及麻醉后摆放体位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使患者享受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马平;付东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对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脂肪、凝块、不足量、破损、溶血、絮状物)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因素,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方法:利用一年来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避免脂肪血一定要加强采前咨询,尤其是饮食、用药、休息等方面;对于避免凝块、不足量、破损、溶血和絮状物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血。结论:通过对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汇总分析,加强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作者:刘玥;冯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孙申田教授针灸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验案一则

    1概述屈指肌腱腱鞘炎( trigger finger ,TF),是由于慢性劳损或退化性因素,导致肌腱及腱鞘的无菌性炎症,肌腱、腱鞘内充血水肿所引起。TF俗称“弹响指”、“扳机指”,指由于手指伸屈频繁,屈指肌腱和腱鞘因摩擦劳损而发病。 TF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使之不能完成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执筷、端碗、扣钮扣等。

    作者:宋琦;王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接触式电子体温计的临床应用

    目的:用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代替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减少水银危害,保证病人、医务人员及环境安全。方法:调查护士对接触式电子体温计及水银温度计认知情况,比较各类温度计优缺点,对照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测温准确性。结果:70%以上的护士不清楚水银的危害和水银体温计破碎后的正确处理方法,两种体温计测温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护士愿意使用接触式电子体温计。结论:接触式电子体温计测温安全、准确、使用便捷,可代替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作者:何海燕;康秀华;王玉莲;陈斌;尚银菊;何秋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之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情况分别对其甲状腺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0例(25%),其中男性26(10.8%),女性34例(14.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3例(22.1%),其中临床甲减患者19例(7.9%),亚临床甲减34例(14.2%)。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则其 TSH水平越高,FT3水平越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比率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工作中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尤其对于女性、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作者:周广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0mg/d ,n=62)和强化治疗组(强化组,40mg/d ,n=66),均在入院24小时内给药,晚上睡前1次服用,总疗程6月,观察6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观察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外科手术切口无菌保护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脑外科手术切口无菌保护膜我院已使用了四年,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如肠梗阻手术进行肠腔减压时收集肠腔渗出液、开颅手术时收集切口出血和大量的冲洗液等。近两年更广泛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直肠癌 M iles术以及其他会阴部手术,此类手术需要大量冲洗液冲洗手术术野,这些冲洗液顺着切口及无菌单下流,对手术人员、无菌区域及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手术患者切口出血量、渗出液及冲洗液量无法统计。

    作者:王志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60min。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次,连续10次。并随访。结果:116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9例患者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9例,复发率16.37%。结论: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在灌药时加强对患者灌注前、灌注中及灌注后护理,可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患者灌药的依从性。

    作者:李青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0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异位妊娠经腹腔镜下手术者80例为“腹腔镜组”与同期经开腹手术者70例作为“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结果理想,治愈率100%,平均住院天数为4d ,患者恢复好。结论:腹腔镜不仅可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且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可靠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是治疗异位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彭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精神病患者是一些特殊的患者,对护理他们所需的护理人员要求要有很高的素质,那么对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所需的护理人员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作者: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对本院诊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选择同期无产后出血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5.6%,发生在2h内86%;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无力130例,占68%,胎盘因素35例,占17.5%,软产道裂伤20例,占10.0%,其他15例,占7.5%。结论: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原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李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治疗痤疮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口服维胺酯胶囊予以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的方式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以两星期作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完全治愈患者54例,对照组完全治愈患者39例,观察组有52例患者非常满意,对照组有33例患者持满意态度,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胺酯胶囊、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更明显,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雷静;郑亚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健康教育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出院后责任护士电话回访追踪评价指导、督促每月一次门诊医师随访、督促患者参与每月一次我科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大讲堂。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由科室宣教组护士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答卷式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明显,自我管理遵循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依从性好,采取健康生活方式,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业、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措施,督促患者参与高血压健康大讲堂学习,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药物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血压控制达标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康复影响50例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具体康复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胸部CT 的总好转率为92%,高于对照组70%,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时间,促进康复效果的实现。

    作者:张海燕;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中隔及粘膜复合组织在重度眼睑全层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中隔及粘膜复合组织在重度眼睑全层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至2010年,对12例眼睑因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眼睑全层缺损的创面,应用鼻中隔及其粘膜作为支撑物及衬里,外加局部皮瓣覆盖修复,术中根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大约1.5cm*1.0cm 小0.8cm*0.8cm ,切取相应的大小的鼻中隔及其粘膜作为支撑物及衬里,周边固定于缺损处,并行睑缘粘连,再用局部皮瓣覆盖,术后6-8周打开眼裂。结果:12例患者随访3-36个月,眼睑没有外翻、退缩或凹陷,上下眼睑能够轻松、完全闭合,修复的组织与周围组织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形态及美学上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结论:应用鼻中隔及其粘膜在眼睑的重度全层缺损修复重建中可以使眼睑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作者:陈文斌;冯军;朱晓云;刘志安;张学文;叶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急性肠梗阻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层医院诊断和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试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79.5%(31/39);此外,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及早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确诊,然后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肠等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智忠;朱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口腔粘膜与羊膜在 II°结膜囊狭窄的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和羊膜在II°结膜囊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24例24眼 II°结膜囊狭窄患者。其中12例12眼采用自体口腔粘膜行结膜囊成形,12例12眼采用羊膜移植等行结膜囊成形,观察两组术后义眼佩戴情况。结果:口腔粘膜组一次手术成功配装义眼9例,羊膜组一次手术成功配装义眼10例。结论:用口腔粘膜及羊膜治疗II°结膜囊狭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炳乾;丁亚梅;姜海涛;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用面膜辅助口服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医用面膜辅助异维 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使用医用面膜和口服异维 A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口服异维 A 酸治疗,10周疗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医用面膜辅助口服异维 A 酸比单用口服异维 A酸治疗中度痤疮更加有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沈彦伶;邓列华(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缺血修饰性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及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 ,cTnI)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192例在胸痛3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分别即时和在3-6小时内抽取两次静脉血,检测血清IMA、hs-CRP及cTnI水平;并根据终的临床诊断分组,其中130例ACS患者入选ACS组,62例排除ACS的胸痛患者入选对照组即非缺血性胸痛组(NICP);比较两组患者在胸痛3小时内和3-6小时两个时间段IMA、hs-CRP及cTnI的水平。并分别评价在胸痛早期单独或联合应用对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ACS组的IMA、hs -CRP水平已显著高于NIC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nI水平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胸痛发作的3-6小时内,ACS组的cTnI、IMA、hs-CRP均显著高于NIC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单独应用IMA诊断 ACS的敏感性为86.15%,特异性为79.49%,准确性为82.13%;高于应用 hs -CRP或cTnI单独诊断 ACS的敏感性(分别为53.84%,34.62%),及准确性(分别为61.23%,57.29%)但特异性低于 cTnI(91.18%)。IMA 联合cTnI或 hs -CRP二联与单独应用 IMA相比,灵敏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各组中 IMA 联合cTnI和 hs -CRP三联的灵敏度、准确度高。结论:血清 IMA 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可能优于cTn I和 hs -CRP对 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 IMA、hs -CRP及 cTn I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 ACS有一定价值。

    作者:顾志淼;薄小萍;王强;龚杰;羊镇宇(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安全性的探讨

    甲氨蝶呤作为叶酸拮抗剂,可干扰叶酸代谢,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S期,常产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粘膜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通过对上述毒副作用的总结,探讨甲氨蝶呤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作者:季静;化罗明;薛华;任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几种西药合用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处方260例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46例,占17.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头痛等。结论:在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要对各药物的相关作业机制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提高医生的技能能力,减少或者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的国际接轨问题日益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在从战略层面凸现出来。这就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构建知识型企业。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源的配置需要有“相关利益者合作”产权理论及制度作为基石,否则将会加剧财务资本所有者与知识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应以无形资产投资为主要决策内容,财务机构的设置应具有灵敏快速的特征,财务人员应具有很强的信息接受处理能力及财务方法创新能力,否则企业财务管理将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

    作者:何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艾迪注射液对食管癌病人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艾迪注射液加常规三野放疗,并与单纯放疗组进行对照。两组放疗方案相同(三野照射,DT6000-7000cGy)。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率为76.6%,而对照组为3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karnofsky评分的好转率分别为80%和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变化的好转率分别为60%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

    作者:杨颜梦;宋国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人残留牙的拔除与否与修复的关系

    目的:对100例60岁-90岁的男女老年人少数残留牙进行了分类分析。方法:门诊收集100例,义齿修复患者根据余留牙齿的实际情况包括松动度(Ⅰ°松动、Ⅱ°松动、Ⅲ°松动)、伸长、残冠、可保留残根、半根冠、孤立倾斜牙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治疗并确定是否可留,是否可拔除进后进行义齿修复。结果:经临床分析、研究、治疗后进行了合理的义齿设计、修复缺失牙120例,保存余留基牙276牙,大大延长了松动牙、伸长牙、残根牙、半根牙、孤立倾斜牙的利用和减少了患者拔除牙造成的痛苦,充分增加了活动可摘铸造义齿和固定烤瓷义齿的固位和稳定,较好的发挥咀嚼功能,满足了严重牙齿缺失后义齿修复患者的生理、心理要求,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并在临床上很有参考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侯林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1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理疗,研究组51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则为80.00%(40/5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周炎患者经臂丛神经麻醉下行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肾盂肾炎的中西医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7%,优于对照组96.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的病例在诊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洽愈80例,缓解8例,无效3例,原发伤加重死亡5例。结论:观察与救护的要点包括重视评估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密切观察原发性损伤的同时,注重出血先兆的观察,给予早期鼻饲及使用抑酸剂综合性预防,做好出血期间的急救处理,以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翟育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护理管理

    目的:注重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流程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血标本质量及筛查准确率,确保阳性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出生后72小时至20天的新生儿累计采血3010例,筛查率达到100%。结果: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 H )可疑阳性12例,确诊3例;苯丙酮尿症(PK U )可疑阳性14,确诊0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可疑阳性42例,确诊24例。总结:通过一年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实践,明确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就健康宣传、采血技巧、血片传递、检测结果及对阳性或可疑阳性者电话通知复检、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了儿童健康。

    作者:刘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防范处理机制

    暴力(violence)行为是精神科为常见的急危事件。暴力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精神疾病患者因为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人格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患者中。因此,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作者:范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氧化锆种植体骨结合的系统综述

    Branemark于1971年,首次针对种植体提出“骨结合”[1]的概念,种植体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应用种植体修复缺失牙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钛及钛合金凭借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已被广泛用来制作种植体,并且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钛及钛合金种植体有较高的成活率,所以钛及钛合金材料已成为目前评价种植材料是否合格的金标准。但是,也有文献报道钛及钛合金材料有以下缺点:①当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较少时,钛及钛合金由于其在空气中自发形成的灰色致密的氧化膜会暴露出来,影响美观。②钛及钛合金长期存在体内时会析出钛离子,并且有文献报道钛种植体附近的淋巴结中发现钛离子存在。③当患者对金属过敏以及不接受金属种植体,钛及钛合金种植体的应用受到限制[2]。

    作者:徐耀卿;艾红军(通讯作者);孙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完善急诊科转运交接记录中的成效分析

    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在医疗机构中推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1]。院内转运是急诊科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由于转运过程中风险较大,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急诊护士在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准确仔细的病情评估记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转运风险,也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完整填写转运交接记录是急诊科危重病人转运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改进急诊科转运环节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我科于2013年4月成立“接力圈”品管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芳;胡友珍;吴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高频超声(7.5M Hz)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3年10月到我院检测乳腺肿的64例病患,采取普通高频超声对其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会与后期手术的病理验证进行比对。结合诊断验证对比,讨论了乳腺炎、恶性肿块超声显像的基本特征,并对误诊原因展开了细致分析。结果:有57例病患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对比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到达了89%,其中良性诊断的符合率为91.2%,恶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7.3%。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乳腺肿块病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柳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的护理体会

    目的: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加制度化。方法:把手术室工作中应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低程度。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从而使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朱春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传统藏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改革的思考

    在任何课程的教育中,教材都是进行教学实践基本、有效的工具,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既是教学大纲的关键依据,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工具。传统藏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改革既要遵循传统语言学习模式,又必须加快其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进程,以便培养适应新社会、新时期的复合型藏医药人才。因此,针对藏医专业学生的水平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传统藏医药文化知识的英语教育,编撰一本适合传统藏医院校研究生的教材及其改革极为重要。

    作者:格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加强老年患者的饮食安全管理

    随着21世界人口老年化,有些高龄的老年人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差;有些由于躯体疾病,吞咽困难,正常的饮食对他们来说存在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易发生噎食,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者:赵翠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原发性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艾迪注射液配合CEF方案组,对照组为单纯CEF方案组,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手术后标本的淋巴结转移和C2erbB -2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为90.62%,对照组为75.00%,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程度及消化道反应轻于对照组( P <0.05),生活质量、体重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有明显差异( P <0.05或 P<0.01);治疗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及乳腺癌C2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25%及6.25%,对照组为60%及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对提高化疗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叶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手术留置尿管拔除后自行排尿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妇科肿瘤手术后病员留置尿管拔管后引起自行排尿困难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168例妇科肿瘤术后留置尿管的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病员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病员尽快恢复膀胱排尿功能。结果:两组病员有明显的差异,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病员,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优于对照组,出现排尿障碍、尿潴留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肿瘤手术留置尿管拔除后自行排尿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郑小凤;郑循香;邓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ICU专人静脉管道维护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在综合IC U 实行专人静脉管道维护的效果,为患者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将在 IC U 治疗需要输液的5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0例,实行专人静脉管道维护;对照组267例,实行多人静脉管道维护。比较两组静脉管道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静脉管道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 U 实行专人静脉管道维护有利于延长静脉管道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娟;陈斌;康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90例心电监护的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和ST段大压低时进行检查。结果:本组每例患者均有1~2个以上的室壁节段出现运动异常。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监护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SMI时的心功能状况,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NSE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具体是指成人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的时间至少10S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5),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1],是严重影响各重要脏器功能的危险因素,并可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并发症。

    作者:黄圆(综述);冯晓辉(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LXRα参与 Insig -Srebp -Scap 途径调节脂质代谢的机制

    脂质的内稳态的平衡机制是复杂的,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Insig -Srebp-Scap途径以及胆固醇自我调节反馈等多种机制均参与到脂质的内在平衡过程中。在高浓度胆固醇的环境下,通过胆固醇负反馈的调整 HMG -CoA 还原酶和 Insig -Srebp-Scap途径来抑制胆固醇的生成,与此同时,高浓度胆固醇通过 LXRα/RXR激活SREBP -1c上调多种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的转录,从而均衡的调整多种脂质水平的上升。而在低浓度胆固醇的环境下,通过Insig -Srebp -Scap途径增加 HMG -CoA 还原酶的生成,并使胆固醇的量维持在机体需求的水平上。机体通过以上机制体现了维持脂质内稳态的平衡能力。

    作者:陶文剑;朱凤琴(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牙根纵折18例拔除后病例分析

    临床上,牙齿牙合面隐裂通过一些临床症状和常规的检查,通常能够确诊再加上必要的治疗而保住患牙。而牙根纵折,由于病灶隐蔽,特别是并发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常易误诊。现通过对我科近几年拔除患牙经确诊为根折的18例进行分析总结,先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军;杜娇;王庆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臂丛分支变异一例

    目的:在解剖一具1.48m少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臂丛发出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存在交通支,并有臂内侧皮神经发起自下干后股等多处变异。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神经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高。结果:距下干后股起始处15.88mm ,有臂内侧皮神经(起始处外径2.78mm),长交通支长度为13.78mm ,短交通支长度为13.78mm。讨论:可见本例标本为臂丛分支变异,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臂丛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张智锋;徐梦寒;刘永强;孙建永;刘婷婷;苏明珠;廖鸿纯(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46例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4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真菌性鼻炎患者,对患者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患者出现炎症或真菌情况,术后随访2年发现,无复发情况。结论:对于真菌性鼻炎患者,可选择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减少创伤,降低复发率,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妈富隆治疗青年子宫出血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青年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A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联合妥塞敏的治疗方案,B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 组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2%,B组的总有效率为87%,A 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不太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妈富隆与妥塞敏联合应用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妈富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及结局,以便给医院针对医院产妇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手术护理相关工作带来帮助。方法:在医院的产妇中选取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再次妊娠的32例产妇进行阴道试产,这32例产妇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同时选择32例非疤痕子宫产妇进行阴道试产,这32例产妇作为此次临床观察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产妇的分娩时的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的窒息、apgar评分以及产妇的住院天数。结果:疤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28例,试产成功率为87.5%,与非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再妊娠之后,经阴道分娩与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没有太大的区别,产妇在条件合适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阴道进行分娩,安全性还是能够得到保障。

    作者:林若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调脊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脊推拿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调脊推拿法配合自拟中药方内服治疗,观察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6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76.67%,有效率为98.33%。结论:调脊推拿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卢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芪葶苈桑白皮汤治疗肺心病64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是临床较严重的症侯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正确规范治疗将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泽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术后出血58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并发出血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58例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有23例患者属于颈前静脉出血,有13例患者属于甲状腺残面出血,有14例患者属于颈前肌群出血,有8例患者属于皮下血肿;对患者统一进行了止血治疗后,患者的出血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须及时进行止血处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参与治疗小儿急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1病例介绍患儿女性6岁9个月,因“四肢无力2天”入院。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随之出现四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昨日出现握物无力,不能站立。今日外院查头颅 C T ,头颅 M RI未见异常,遂转至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2/65mm Hg 体重15kg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圆,直径约30mm ,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各方向运动灵活,伸舌示活动正常,悬雍垂居中,病理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低下,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入院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后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儿入院三天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双下肢肌力降为Ⅱ级,肌张力低下,出现矛盾呼吸并伴有发热38.0℃,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请中医科协助治疗。现患儿发热,四肢软弱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唇干,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排,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中医诊断为痿病,证型为肺热津伤。予以中药清燥救肺汤加减如下:麦冬10g ,生地黄10g石膏15g沙参15g玉竹10g天门冬10g金银花10g龟板15g鳖甲15g 桑叶10g生山药10g胡麻仁10g麦芽10g生甘草6g。服药2付后热退大便出,舌质红苔燥较前好转。再予原中药方去石膏、金银花,加入党参10g ,白术15g ,黄芪15g。五付后,患儿精神较前好转,下肢肌力由原来Ⅱ级转为Ⅲ级,舌质淡红,苔薄,脉细。予调中药方为: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芪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生白芍10g ,当归10g ,鸡血藤15g ,龟板15g ,鳖甲15g ,山药15g ,甘草6g ,麦芽20g ,神曲10g ,焦山楂15g。服完五付后患儿病情稳定,由监护室转为普通病房治疗。因患儿不愿再服中药且病情已稳定遂停中药治疗。

    作者:姚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昌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体会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临证配合培土生金法、理气法及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可靠。笔者运用清气化痰丸结合此法,治疗小儿肺炎,就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头孢唑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观察期间有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按照年龄和性别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给与头孢唑肟0.5g/次,2次/d;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剂量0.1g/(kg · d),1~2次/d ,观察疗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4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2%,两组比较,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愈时间(5.82±0.89)d,对照组治愈时间(6.79±0.87),使用头孢唑肟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所用时间少,两组的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唑肟方法临床疗效更好,更适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作者:何书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目的:总结近年来报道的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和零售药房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阿奇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低血压反应、肝损害及急性胆囊炎、尿潴留、急性肾衰竭、白细胞减少、致严重溶血、耳鸣、锥体外系反应、致四肢肌肉剧痛等。结论: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汪海霞;沈礼民;王宏伟(通讯作者);王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药联合使用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药联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单药治疗组、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组(联合治疗组)和氟桂利嗪单药组3组,每组均为39例患者。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副作用。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氟桂利嗪组的总有效率为64.1%,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为59.0%,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中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疗效更明显。

    作者:李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和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轻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1日/次;对照组5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1日/次。4周后,依据心血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92%,观察组为94%;两组患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收缩压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较快降压,而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较平稳。两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

    作者:戴云;石锋(通讯作者);曹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花解毒汤加减治疗眼睑带状疱疹

    目的:观察银花解毒汤加减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结果:治愈39例,占95.1%,好转2例,占4.9%。结论: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任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谢春光教授应用归脾汤经验

    谢春光教授应用归脾汤经验独到,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晓玲;谢春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敏煎联合保湿剂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敏煎联合丝塔芙保湿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舒敏煎联合丝塔芙保湿润肤露。对照组(50例)外用尤卓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舒敏煎联合丝塔芙保湿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王晓军;王玲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是孕妇因避孕失败导致计划外妊娠或胎儿先天畸形、死胎及孕妇全身疾患不宜继续妊娠等原因,需终止妊娠的方法。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传统方法之一,但由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宫颈条件不成熟,宫颈扩张期延长,导致产妇疼痛时间长、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等。

    作者:唐仕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治疗糖尿病患者对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给予诺和灵)和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一定控制,但观察组患者的 FPG、PPG下降幅度更显著,且诺和灵用量及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诺和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改善糖代谢水平,减少诺和灵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符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对半及HBV-DNA-PCR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两对半、HBV -DNA 的相关性,并分析 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 ELISA、PCR的方法对160例乙肝患者进行 HBV 血清标志物、前 S1抗原及 HBV-DNA 的检测。结果:在 HBsAg (+) 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5.9%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 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 HBsAg(+)HBeAb (+)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 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45.9%;47.4%、46.2%;11.0%、11.0%。在 HBV-DNA(+)情况下, 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86.8%,HBV-DNA 和 PreS1一 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一 Ag与两对半及 HBV-DNA 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万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水肿责任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

    外伤、感染、肿瘤、卒中等许多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发脑水肿,而脑水肿又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密切相关。关于脑水肿的机制的基础理论涉及水通道蛋白、金属蛋白及一些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B及血管生成素。利用它们进行治疗脑水肿正在成为热点。其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作为一组与水的跨膜转运有关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参与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当前,至少13种水孔蛋白已经被发现存在于人类和300多种低等生物中。研究指出,大脑组织能够表达6种水通道蛋白(AQP -1/3/4/5/8/9),但是与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主要是AQP -1、AQP -4和 AQP -9。在此我们将进一步讨论AQP-1、AQP-4和AQP-9与脑水肿的关系。

    作者:曾剑平;刘青;金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右归丸干预自身免疫性POF小鼠Treg和Foxp3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卵巢组织内 Treg和 Foxp3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右归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透明多肽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RT -PCR法检测卵巢组织 Treg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Treg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右归组 Treg和 Foxp3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 Treg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早衰的组织损伤可能与 Treg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对自身免疫反应的抑制降低导致,而右归丸可通过上调 Treg 和 Foxp3基因表达水平来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和抑制自身免疫性卵巢损伤。

    作者:丁青;徐杰;刘惠萍;陆惠;陈怡(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

    PICC是从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它因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造成的血管损伤,留置时间长,因而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患者及反复采血、输注血液制品者等[1]。尽管 PICC 有许多优点,但其并发症也频繁发生,如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其中导管堵塞是导管留置过程中除感染之外常见的并发症[2],发生率高达21.3%[3]。导管堵塞中有57%为血栓栓塞,27%为非血栓因素,16%为机械因素[4],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现将堵管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君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植皮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植皮成活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面部植皮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有21例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取得良好的效果,完全恢复功能,基本恢复外形,有9例患者虽然植皮成功,但疤痕较大,患者满意度不高。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恢复功能,使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思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治疗新方法方法:对符合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的1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50例,以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以传统的康复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对照研究。采用SANS(阴性症状量表),NOSIE(住院病人观察量表),SDSI(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ANS ,NOSIE ,SDSI评定,研究组明显对照组改善(p<0.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疗效优于传统的康复治疗。

    作者:苏本忠;姚子英;孟艳;张磊;柏松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治疗性沟通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概述治疗性沟通在对肿瘤患者的方式、作用及影响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因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应用治疗性沟通还需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依从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因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治疗性沟通的效果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仲金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A型)肉毒素治疗露龈笑的新进展

    目的:讨论颧骨内侧缘提上口角肌矫正露齦笑,露龈笑的类型个性化选择注射部位和剂量。方法:垂直注射 A 型肉毒素150UBotox用4ML生理盐水稀释,点位注射每点2U。结果: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者无痛苦。结论:维持时间短约6个月需反复注射。

    作者:魏思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实践教学在经络教学中的应用

    《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因其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针灸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运用的是否恰当,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养成勤动手、会动手、动好手的良好习惯,为以后中医临床的教学,特别是针灸和推拿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里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效应在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学科都在应用这方面的内容,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都有这方面的应用,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心里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的相关争议

    上颌牙弓狭窄是颌骨畸形中常见的错颌畸形,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在临床上是一种手术创伤小且效果明显的辅助手术,本文就外科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Surgically Assist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SARME)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的牙-上颌骨鼻腔复合体的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等存在争议问题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刘丽(综述);王旭东(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外科患者身份识别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方法:认真制定了完善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检查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长达半年的跟踪质量改进,从而提高了急诊外科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患者套卡率下降了,更改姓名数下降了。结论:在急诊外科患者身份识别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对于医疗安全感和护理满意度,加强了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及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周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践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心得体会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心身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制定了医药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卫生事业改革美好的蓝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努力学习自己的业务知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具体实际行动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是每一个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潘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如何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交流无时无刻不在。所谓交流就是信息发出者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向信息接收者通过传递相关信息,以达到自己主观或客观意愿得以实现。在时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该如何做好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门诊常见意外损伤因素及对策

    为了保证儿科门诊就诊安全,因此罗列常见意外损伤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儿童在门诊就诊安全性。1常见意外损伤因素1.1非医疗性损伤1.1.1患儿因素:患儿在一起追跑、推搡,易发生与桌椅门墙碰撞。患儿未及时清理的排泄物、呕吐物造成地面湿滑,走路不小心容易跌倒受伤。

    作者:葛蕾;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市级特色专科(骨科)发展建设规划初见成效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院骨科于2011年10月在创伤科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根据医院的发展建设规划,为该院重点学科之一。2年多来,骨科在人才队伍、专科设备、技术能力、服务管理等方面日趋成熟,科室运行状况良好。为进一步加快我院市级特色专科--骨科的建设,提高特色专科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全院“二甲”创建工作的目标,特制定2012年-2015年发展规划。

    作者:郭远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加强医院药剂管理的方式方法

    医院药剂的主管部门是药剂科,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药品管理的规范、药剂人员素质的高低等等都影响到医院的形象。

    作者:符振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加强岗前培训教育,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重视临床带教,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等几方面培养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李成万;许刚;卢咏蕙;李文婷;谢杰;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住院病人费用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分析我科住院病人费用误差的主要原因,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对低年护士加强培训,把好费用录入关;加强医、护、患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规范收费;制定《出院病人核查表》,保证病人住院期间费用准确。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袁萍;龙兰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注射室相似药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加强门诊注射室相似药物的管理,杜绝用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门诊注射室2013年上半年相似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并采取悬挂相似药物对比图片,加强科内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等,加强了门诊注射室相似药物的管理。结果: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结论:不断完善注射室相似药物的管理措施,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相似药物的辨识能力,引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可以避免因药物近似而发生护理缺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丹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与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增强医院竞争力密切相关的薪酬绩效改革制度改革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制是我国分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该项改革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落实过程是否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成败。本文就绩效工资的含意,绩效工资改革的现状,存在问题思考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吴俊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思考

    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创建”工程。建立中西医结合管理组织体系,实施中西医结合特色医疗,打造中西医结合专家队伍,是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作者:戴建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确保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医院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内涵建设之一,对促进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医疗文化建设的内涵,阐述医疗文化、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内在联系,提出通过丰富医院文化,加强医疗管理,实现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双提升、双发展。

    作者:吴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保总额控制不会导致看病难

    近期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普遍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的费用控制方法,致使医院因负担不起超过总控标准的资金,而不得己推诿参保病人,使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新的看病难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这种说法的来源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出自医保定点医院。

    作者:黄宪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对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不同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比例。结果:健康素养干预后,社区老年人常见病患病率由62.0%下降到22.0%,多发病患病率由67.0%下降到26.0%,P<0.05表明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推行健康素养的干预,可使社区老年人群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几率大大降低,预防效果理想,健康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作者:祁雪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压力与应对措施

    目的:当今护士工作的现状及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原因、预防压力的产生及产生后的应对措施、扩大认知,增加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谐自我。

    作者:瞿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升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与当前能够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差距导致医疗纠纷无法避免。但扎实做好内部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纠纷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作者:蒋忠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在口腔修复中采用正畸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牙列间隙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12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局部义齿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采用对正畸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使用对正畸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美观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宏;黎逢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颌面外伤治疗中两种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颌面外伤治疗中两种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08月到2013年04月我院收治120例颌面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钛修复体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空义齿修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牙齿松动度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钛修复体修复治疗应用于治疗颌面外伤中的效果明显优于空义齿修复治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晓雪;寇强勇;饶一鸣;张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免拆线美容缝合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法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美容缝合法,即用4-0薇乔缝线真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即单纯间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愈合、瘢痕增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采用可吸收线真皮内连续缝合与常规皮肤缝合比较,同样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但在减少瘢痕增生、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皮肤缝合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美容缝合效果满意,且而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高权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