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刘佳;周敏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植皮成活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面部植皮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有21例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取得良好的效果,完全恢复功能,基本恢复外形,有9例患者虽然植皮成功,但疤痕较大,患者满意度不高。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恢复功能,使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思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经笔者多年临床观察,临证配合培土生金法、理气法及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可靠。笔者运用清气化痰丸结合此法,治疗小儿肺炎,就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之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情况分别对其甲状腺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0例(25%),其中男性26(10.8%),女性34例(14.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3例(22.1%),其中临床甲减患者19例(7.9%),亚临床甲减34例(14.2%)。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则其 TSH水平越高,FT3水平越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比率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工作中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尤其对于女性、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作者:周广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青壮年为多见,突然起病,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烦燥不安、短暂意识障碍等,部分患者呈癫痫发作多伴有昏迷。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减少或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概述治疗性沟通在对肿瘤患者的方式、作用及影响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因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应用治疗性沟通还需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依从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因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治疗性沟通的效果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仲金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05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然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工作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矛盾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制定哪些工作标准和采取哪些预案对策,成为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祝杏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中隔及粘膜复合组织在重度眼睑全层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自2001年至2010年,对12例眼睑因肿瘤或外伤造成的眼睑全层缺损的创面,应用鼻中隔及其粘膜作为支撑物及衬里,外加局部皮瓣覆盖修复,术中根据眼睑缺损的大小,大约1.5cm*1.0cm 小0.8cm*0.8cm ,切取相应的大小的鼻中隔及其粘膜作为支撑物及衬里,周边固定于缺损处,并行睑缘粘连,再用局部皮瓣覆盖,术后6-8周打开眼裂。结果:12例患者随访3-36个月,眼睑没有外翻、退缩或凹陷,上下眼睑能够轻松、完全闭合,修复的组织与周围组织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形态及美学上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结论:应用鼻中隔及其粘膜在眼睑的重度全层缺损修复重建中可以使眼睑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作者:陈文斌;冯军;朱晓云;刘志安;张学文;叶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产后会阴水肿应用速冷冰袋冷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会阴水肿产妇1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速冷冰袋会阴冷敷治疗,对照组会阴不予冷敷,采用产后会阴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产后会阴肿胀疼痛情况、产后会阴水肿疗效比较情况、产妇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肿胀疼痛程度、产后会阴水肿疗效情况、产妇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后会阴水肿应用速冷冰袋冷敷会阴,具有消肿、镇痛的效果,有效率高,且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宏洁;林芝彩;杨敏;张会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法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美容缝合法,即用4-0薇乔缝线真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即单纯间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愈合、瘢痕增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采用可吸收线真皮内连续缝合与常规皮肤缝合比较,同样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但在减少瘢痕增生、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皮肤缝合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切口采用美容缝合效果满意,且而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高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营养自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5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自助餐组和非自助餐组,分别测定前后两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结果:与前一天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与非自助餐组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自助餐非常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吴春香;计丽燕;马向华(通讯作者);朱婧;向雪萍;黄丽;陶新城;卢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1年0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有9例已经痊愈,7例患者采用腹腔引流和内营养支持后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术,术后已经痊愈,7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通畅引流进行治疗,现已痊愈。结论: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可进行引流和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游婷;张劲;范晓丹;韩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有效系统护理,促使其对疾病正确认知并尽快接受角色转变,主动配合治疗,避免和减轻各种并发症,促进生理功能恢复。方法:收集我院2年中收治的13例外伤致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随访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经过住院期间精心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指导,至今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是较易发生心理生理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护理,实现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乔天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当今护士工作的现状及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原因、预防压力的产生及产生后的应对措施、扩大认知,增加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谐自我。
作者:瞿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并发出血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58例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有23例患者属于颈前静脉出血,有13例患者属于甲状腺残面出血,有14例患者属于颈前肌群出血,有8例患者属于皮下血肿;对患者统一进行了止血治疗后,患者的出血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须及时进行止血处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智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智力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智力状态,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丁曾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升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与当前能够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差距导致医疗纠纷无法避免。但扎实做好内部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纠纷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作者:蒋忠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额外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35%),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牙周炎治疗中甲硝唑缓释药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对两组用药前后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等进行对比,研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数均有下降,但是治疗组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下降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治疗组有效率为88.9%,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牙周炎的过程中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效果要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治疗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军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青年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A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联合妥塞敏的治疗方案,B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 组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2%,B组的总有效率为87%,A 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不太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妈富隆与妥塞敏联合应用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妈富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肝性脑病(HE)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和分析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时的临床表现、诊断,查找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寻找出突出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探讨 HE发病机制,结合 HE早期诊断指标,对其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结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转变,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耀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