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洁;林芝彩;杨敏;张会芳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观察和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5~90岁,平均6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5例,EvansI型18例,II型32例,III型3例,IV 型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25例,SeinsheimerII型17例,III型5例,IV 型3例。手术前请内科协助诊治内科并发症,无手术禁忌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预防及骨质疏松的治疗。结果:术后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不愈合,髋内翻及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个月。结论: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应遵循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原则。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戴勇;曾莉;唐晶;王芳;陈波;朱敏;成玉琴;王宏伟(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即通过作用时间长的多巴胺能药物)对运动并发症的疗效,寻求简单实用且有效的治疗左旋多巴相关运动并发症的方法。延长病人的运动时间;减少运动波动;减少关期;治疗异动症。方法:选择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帕金森病相关运动并发症病人,联合给予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和恩他卡朋口服,每4小时给药一次,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 UP-DRS subscale IV 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UPDRS subscale IV 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和恩他卡朋,每4小时给药,治疗帕金森病相关运动并发症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易行,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作者:李志玲;陈会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需要拔除的下颌多根阻生智齿164例,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分别用微创拔牙刀及高速涡轮机和传统拔牙器械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后比较两者的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症程度、术中术后患者的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拔牙时间、牙科畏惧程度、术中术后主观感觉、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微创拔牙刀结合高速涡轮牙钻去冠法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谢桂英;聂志莉;傅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VSD技术对17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并实施临床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6例创面植皮后愈合,1例瘢痕愈合。结论:运用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过程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植皮的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预防伤口的感染。
作者:李婉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应用情况。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加上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志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多发病,主要是由于乳管不通畅,使乳汁淤积,从而导致继发细菌感染。既往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疗程较长,而且还需考虑某些药物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若治疗不及时还会继发化脓性乳腺炎,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既影响了母乳喂养,也直接关系到母亲和下一代的健康,我院经给予三才配穴治疗结合纳米银乳腺贴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敏;覃贵铭;莫可良;邓海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疏通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为输卵管阻塞采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疏通术。结果:90例患者发现输卵管病变89例,对病变进行治疗再通率68.4%,随访一月到两年,妊娠41例,宫外孕2例,过期流产1例。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疏通术治疗不孕症可完成宫腔及盆腔病变的检查与治疗,同时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解剖一具1.48m少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臂丛发出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存在交通支,并有臂内侧皮神经发起自下干后股等多处变异。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神经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高。结果:距下干后股起始处15.88mm ,有臂内侧皮神经(起始处外径2.78mm),长交通支长度为13.78mm ,短交通支长度为13.78mm。讨论:可见本例标本为臂丛分支变异,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臂丛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张智锋;徐梦寒;刘永强;孙建永;刘婷婷;苏明珠;廖鸿纯(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对子宫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296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用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刮片及阴道镜细胞学检查296例。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病变(CIN)286例,占96.6%,其中CIN Ⅰ156例(52.7%),CINⅡ99例(33.5%),CINⅢ41(13.8%),宫颈癌0例(0%)。宫颈刮片及阴道镜细胞学检查诊断CIN符合率96.7%,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符合率9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吴存香;王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处方260例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46例,占17.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头痛等。结论:在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要对各药物的相关作业机制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提高医生的技能能力,减少或者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做好临终关怀护理,让临终病人能安心、安详、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后路程,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宗旨。
作者:傅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所接受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并使用 KDQOL-SFTM 量表进行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的评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实际临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4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2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脂质的内稳态的平衡机制是复杂的,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Insig -Srebp-Scap途径以及胆固醇自我调节反馈等多种机制均参与到脂质的内在平衡过程中。在高浓度胆固醇的环境下,通过胆固醇负反馈的调整 HMG -CoA 还原酶和 Insig -Srebp-Scap途径来抑制胆固醇的生成,与此同时,高浓度胆固醇通过 LXRα/RXR激活SREBP -1c上调多种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的转录,从而均衡的调整多种脂质水平的上升。而在低浓度胆固醇的环境下,通过Insig -Srebp -Scap途径增加 HMG -CoA 还原酶的生成,并使胆固醇的量维持在机体需求的水平上。机体通过以上机制体现了维持脂质内稳态的平衡能力。
作者:陶文剑;朱凤琴(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两对半、HBV -DNA 的相关性,并分析 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 ELISA、PCR的方法对160例乙肝患者进行 HBV 血清标志物、前 S1抗原及 HBV-DNA 的检测。结果:在 HBsAg (+) 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5.9%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 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 HBsAg(+)HBeAb (+)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 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45.9%;47.4%、46.2%;11.0%、11.0%。在 HBV-DNA(+)情况下, 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86.8%,HBV-DNA 和 PreS1一 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一 Ag与两对半及 HBV-DNA 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万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多种疾病,且病程长,反复发作,给临床静脉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根据75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及病情特点,同时为减轻静脉给药时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结合我们科老年患者的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疗程、输注药物性质等因素,我们在首次静脉给药时均选择静脉留置针,合并肿瘤需行化疗着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即 PICC。本组观察病例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1±4.5)。经严格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及细致地护理,所有病例中仅有一例行PICC置管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余静脉留置针中有6例出现了红、肿、痛等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均治愈。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病理及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方式,同时加强观察和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曹俊;王靖;张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妈富隆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和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青年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A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联合妥塞敏的治疗方案,B组的患者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 组的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8.2%,B组的总有效率为87%,A 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B组(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现象不太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妈富隆与妥塞敏联合应用治疗青年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妈富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营养自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5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自助餐组和非自助餐组,分别测定前后两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结果:与前一天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的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与非自助餐组相比,自助餐组第二天中餐后1小时血糖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营养自助餐非常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作者:吴春香;计丽燕;马向华(通讯作者);朱婧;向雪萍;黄丽;陶新城;卢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并发出血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58例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有23例患者属于颈前静脉出血,有13例患者属于甲状腺残面出血,有14例患者属于颈前肌群出血,有8例患者属于皮下血肿;对患者统一进行了止血治疗后,患者的出血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术后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须及时进行止血处理,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中耳置管手术行鼓室内滴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20例突发性耳聋行中耳置管手术的护理,无置管脱落、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耳置管术后有计划落实护理流程、正确指导使用滴耳剂、加强心理支持、做好全面健康教育是保证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积极执行的保障,从而帮助患者大限度的改善听力。
作者:徐夕;黄珍;周敏(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脂肪、凝块、不足量、破损、溶血、絮状物)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因素,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方法:利用一年来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避免脂肪血一定要加强采前咨询,尤其是饮食、用药、休息等方面;对于避免凝块、不足量、破损、溶血和絮状物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血。结论:通过对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汇总分析,加强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作者:刘玥;冯震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