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对半及HBV-DNA-PCR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相关性研究

万建美

关键词: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HBV-DNA,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两对半、HBV -DNA 的相关性,并分析 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 ELISA、PCR的方法对160例乙肝患者进行 HBV 血清标志物、前 S1抗原及 HBV-DNA 的检测。结果:在 HBsAg (+) 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5.9%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 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 HBsAg(+)HBeAb (+)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 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45.9%;47.4%、46.2%;11.0%、11.0%。在 HBV-DNA(+)情况下, 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86.8%,HBV-DNA 和 PreS1一 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一 Ag与两对半及 HBV-DNA 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唑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观察期间有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00例,按照年龄和性别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给与头孢唑肟0.5g/次,2次/d;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治疗剂量0.1g/(kg · d),1~2次/d ,观察疗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4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2%,两组比较,治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愈时间(5.82±0.89)d,对照组治愈时间(6.79±0.87),使用头孢唑肟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所用时间少,两组的治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唑肟方法临床疗效更好,更适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作者:何书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对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80例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建立医患联系卡,并进行电话访视;实验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建立回访的档案,并由相关的责任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护理。所有肿瘤患者均依据其生活质量评估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肿瘤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访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的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植;李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治疗性沟通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概述治疗性沟通在对肿瘤患者的方式、作用及影响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因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应用治疗性沟通还需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依从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因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治疗性沟通的效果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仲金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门诊常见意外损伤因素及对策

    为了保证儿科门诊就诊安全,因此罗列常见意外损伤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儿童在门诊就诊安全性。1常见意外损伤因素1.1非医疗性损伤1.1.1患儿因素:患儿在一起追跑、推搡,易发生与桌椅门墙碰撞。患儿未及时清理的排泄物、呕吐物造成地面湿滑,走路不小心容易跌倒受伤。

    作者:葛蕾;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对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素养的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不同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八三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100例行健康素养的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比例。结果:健康素养干预后,社区老年人常见病患病率由62.0%下降到22.0%,多发病患病率由67.0%下降到26.0%,P<0.05表明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推行健康素养的干预,可使社区老年人群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几率大大降低,预防效果理想,健康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作者:祁雪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5S 管理在科室护理中的运用实践与效果

    目的:降低科室医务人员对5S管理的不规范、不遵守,保持科室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方法:制定相关检查表,通过对科室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等方面的检查、分析,找出关键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优化5S流程。结果:5S管理不规范从改进前的46.67℅降低到改进后的17.33℅.结论:优化5S管理。

    作者:葛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创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为了促进人性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贯穿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对护理模式的要求,也反映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2]。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以及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响应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我院在护理人员的配备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本科在开展优质服务的同时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佳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传统藏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改革的思考

    在任何课程的教育中,教材都是进行教学实践基本、有效的工具,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既是教学大纲的关键依据,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工具。传统藏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材改革既要遵循传统语言学习模式,又必须加快其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进程,以便培养适应新社会、新时期的复合型藏医药人才。因此,针对藏医专业学生的水平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传统藏医药文化知识的英语教育,编撰一本适合传统藏医院校研究生的教材及其改革极为重要。

    作者:格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加强岗前培训教育,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重视临床带教,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等几方面培养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李成万;许刚;卢咏蕙;李文婷;谢杰;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芪葶苈桑白皮汤治疗肺心病64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是临床较严重的症侯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正确规范治疗将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泽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787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ASCUS以上者28例,对28例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结果:787例检出阳性病例28例,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例。28例阳性病例病理结果:炎症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1例。微生物检查项目阳性31例,其中细菌感染22例,滴虫感染7例,念珠菌感染2例。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宫颈病变检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祥霞;张祖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防范护理纠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探讨

    近几年医院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是由于比较低级的失误造成。使医院、科室的正常工作和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手术室近几年发生护理纠纷虽然很少,但也存在不少隐患,建立预防机制,大限度地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钱元华;钟均霞(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随访观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1.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重度软组织撕脱伤创面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贞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并探讨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区2010~2012年收治的500例患儿,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缺陷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率。结果:患儿在干预后发生缺陷的概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病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家属满意程度,降低缺陷发生率,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针对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和分析。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所接受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并使用 KDQOL-SFTM 量表进行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的评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实际临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两组患者之间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4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2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推广。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非透析时间的急诊就诊率、内瘘堵塞率、留置导管感染率以及血磷达标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康复护理的的对象是功能障碍者,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缺损的功能,以及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使偏瘫肢体病人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的康复护理措施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况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治疗7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其顺利完成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尚永霞;汪丽;张琴;王桂云;赵焕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保总额控制不会导致看病难

    近期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农合,普遍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的费用控制方法,致使医院因负担不起超过总控标准的资金,而不得己推诿参保病人,使患者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新的看病难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这种说法的来源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出自医保定点医院。

    作者:黄宪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几种西药合用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几种西药联合使用处方260例患者进行分析,同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此次研究发现,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46例,占17.7%。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头痛等。结论:在几种西药一起使用时,要对各药物的相关作业机制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提高医生的技能能力,减少或者防止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