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陈良;张梅;张运;姚桂华

关键词:实时三维,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和定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及斑块的形态,测量斑块面积以及三维体积,并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测量结果.结果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均可以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的立体形态,在钙化斑块也可显示远场的结构.实时三维超声测量斑块大面积为(0.34±0.16)cm2,二维超声测量斑块大面积为(0.19士0.12)cm2,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技术测量的斑块面积存在高度正相关(r2=0.65,P<0.01).三维超声定量斑块的体积为(0.18±0.11)cm3.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及定量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FDG PET评价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目的评价FDG PET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方法51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行FDG PET显像,并与CT及血清CE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DG PE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3%、93.8%、94.1%;CT结果为84.4%、57.9%、74.5%;血清CEA结果为57.9%、85.7%、65.4%.51例患者中FDG PET显像发现29例肝脏转移,灵敏度为100%,CT诊断肝转移21例,灵敏度为72.4%.结论FDG PET显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明显优于CT及血清CEA.

    作者:孙爱君;刘健;苏富勇;杜静波;苏继辉;宋述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坐骨骨软骨瘤1例

    患者女,54岁.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左坐骨棘处一骨性圆锥形突起物.骨盆正位片显示:左坐骨棘处可见一向盆腔内生长的骨性圆锥形突起物,近端稍细、远端稍粗(图1).骨盆侧位片显示:背向坐骨生长,长约6 cm(图2).CT扫描显示其端部可见菜花状软骨帽,生长方向斜朝向骶尾骨侧.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

    作者:段书宏;杜海峰;赵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变化.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76例川崎病患儿,测量冠状动脉内径,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和冠脉狭窄,测量房室内径,计算心功能,观察是否有瓣膜返流.结果在受检的76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损害的29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16例,双支病变9例,7例发生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川崎病患儿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其进展及转归,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小丛;杨松青;徐卉;杨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子宫腺肌病的MRI与DSA研究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MRI和DSA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27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前行MRI和DSA检查.MRI检查采用SE T1、Tubor-SE T2WI和SE T1WI增强成像,造影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信号及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造影,对不同时相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子宫体积均有增大,19例结合带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平均(36.11±10.50)mm,子宫腺肌瘤8例,体积大小平均为(155.70±81.86)mm3,85%的病例在低信号病变内出现高信号灶(T2WI),有明显强化.27例腺肌病子宫动脉分支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增多、延长,9例有增生血管,与纡曲、增粗的螺旋动脉同时参与供血.结论子宫腺肌病具有典型的MRI和DSA征象,常规MRI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DSA则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张伟国;李力;罗香国;陈金华;严景恩;陈蓉;王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核素法探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前哨淋巴结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3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Ⅰ b1期19例,Ⅰ b2期15例,Ⅱa期3例.术前注射99Tcm-右旋糖酐(DX),进行SLN显像;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对离体淋巴结再次进行探测,明确SLN.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本组37例病人,SLN检出率为97.3%(36/37).36例病人共检出SLN 83枚,平均每例2.3枚.36例病人中,8例病人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占22.2%.SLN检测的敏感性为87.5%,准确性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6.6%,假阴性率为12.5%.②36例中69.4%(25/36)的病人SLN位于双侧;83枚SLN中89.2%(74/83)位于闭孔和髂内、外血管区.③术前SPECT/CT融合图像较平面显像多检出4枚宫旁淋巴结.结论术前SPECT/CT三维断层显像检测宫旁淋巴结优于平面显像,更能对SLN在术前进行准确定位;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病人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作者:张雯杰;郑容;吴令英;李晓光;陈盛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应变率显像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获取25例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二腔观、三腔观和四腔观应变率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图像,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应变率曲线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计算左室各节段应变率(SR)、平均峰值应变率(mSR)、左室平均应变率传播速度(PVS)和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V).常规测量二尖瓣口E、A、E/A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舒张早期V、SR均有明显降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PVS均降低.舒张早期SR与V呈高度正相关.舒张早期除后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外其余相应节段心肌SR均有显著降低.结论SRI是一项准确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舒张功能的无创性新技术.

    作者:苏玲俐;郭瑞强;周青;周立明;郝力丹;陈金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后人造血管狭窄的因素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评价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移植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与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有目的地控制狭窄的发生提供简单快捷、准确、可重复的检查手段.方法将35例行周围动脉旁路转流术的患者共37条人造血管按不同术式分短距离和长距离移植两组,应用CDFI观测术后时间≤1年、1年<术后≤3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情况.结果CDFI能够显示人造血管管壁、管腔内情况,判定狭窄部位和程度;人造血管狭窄与术式和术后时间有关,长距离人造血管移植组发生狭窄的比率(9/16)高于短距离移植术组(5/20)(P<0.05),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人造血管发生狭窄的比率(11/14)明显高于术后1~3年(3/14)(P<0.05);人造血管狭窄多发生远心端吻合口处(9/14).结论CDFI是评价人造血管的准确、可信赖的方法.人造血管发生狭窄与人造血管长度和术后时间有密切关系.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基于各向异性扩散和小波变换的磁共振图像降噪和增强方法

    降噪是医学图像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去噪方法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会模糊图像的边缘,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在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能够使图像的边缘得到保持.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使我们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对图像进行处理.本文利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对MRI图像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平稳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能够增强图像的细节,有效地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作者:黄世亮;裘鉴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炭材料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炭材料一般没有磁性,与CT、MRI等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手段完全兼容.本文介绍医用炭质假体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表现出的特性以及炭材料在医学影像设备中的应用.

    作者:高林;马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在神经放射的应用进展

    多层螺旋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问世,使其数据采集更加快速,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神经放射的诊断开创了新领域,尤其是CT血管成像和脑灌注成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听觉中枢的fMRI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与正常听力者的听皮质频率敏感性排列结构的差异;双侧听皮质中枢半球优势的变化;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皮层下区听觉传导通路的变化.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和2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分别采集T1WI、GRE-EPI及3D GRE T1WI影像.采用组块式方法分别随机给予500 Hz,4000 Hz两种纯音刺激,每种刺激重复2次.所有图像均经AFNI进行后处理,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10-5,激活范围阈值设定为半径5 mm,体积300 mm3的连续激活区域考虑为有意义激活区.结果正常听力者和单侧耳聋病人给予单耳500 Hz,4000 Hz刺激时,二者对于听皮质激活容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听力者给予单耳刺激表现为对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7.56,6.02(右耳刺激);2.56,5.11(左耳刺激).而单侧耳聋病人则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0.62,0.69(左侧耳聋,右耳刺激);0.96,0.83(右侧耳聋,左耳刺激).结论正常听力者对500 Hz和4000 Hz的频率刺激激活区的位置存在差别.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了听觉中枢的频率敏感性空间排列结构.单侧耳聋病人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500 Hz对正常听力者和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的听皮质激活范围明显大于4000 Hz者.

    作者:夏爽;祁吉;尹建忠;薛永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人体系统辐射场的量子化与物质相互作用

    人体系统辐射场的量子化与物质相互作用是量子人体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研究了人体系统辐射场的量子化,主要内容有场量子化基本思想和人体系统辐射场能量密度分布;然后从人体系统经典辐射场的多极展开和多极辐射场的量子化两方面阐述了人体系统多极辐射场及其量子化;后从四个方面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对量子人体的深入研究有了进一步认识.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彩色室壁运动定量分析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室壁运动(CK)和定量分析软件(ICKTM)检测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室壁运动(CK)检测24例主诉心前区疼痛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左室节段舒张功能,通过定量分析软件(ICK TM)得到各节段的舒张指数(DI).24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K检测异常者进行核素检查.结果20名正常人左室各节段舒张运动呈现同步性,DI分别为:左前降支供血节段(72士12)%,左旋支供血节段(76±11)%,右冠状动脉供血节段(71士12)%(P>0.05).24例患者中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狭窄相关节段舒张早期运动减低,DI较正常节段明显减低(P<0.05).当以DI<55%为异常标准时,CK检测心肌节段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检查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应用CK和ICK TM定量分析软件能敏感地检测出左室节段舒张功能异常,为判断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作者:王茵;赵宝珍;李卫萍;朱海云;成爱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学影像储存介质特点浅析

    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以各种媒介承载的原始真实的影像在医、教、研、防中有着重要意义[1-4].随着超声、X线、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X线断层摄影等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的种类越来越多且存储方式日趋多元化,了解保存医学影像的各种存贮介质的特点以及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云珊;薄建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技术

    磁共振成像设备采集到的射频信号很弱,极易受到来自外界噪声的干扰,因此提高图像信噪比是磁共振成像的首要任务.而射频线圈作为信号接受链前端,则是信噪比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分类探讨了射频线圈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它们的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线圈性能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旨在达到提高磁共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水平以及优化图像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宏杰;宋枭禹;包尚联;俎栋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股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

    患者男,20岁,武警战士,右膝关节疼痛半年余,近期加重.查体:右膝关节活动正常,股骨下端局部未触及包块,皮温不高,表面无曲张的血管,稍压痛.X线平片:右股骨下端内侧、偏前方可见偏心性、多发肥皂泡样低密度区,大者约2.0 cm×1.0cm,病变内缘骨质硬化增厚,外缘骨皮质变薄,轻度膨胀,未见中断(图1).CT检查:右股骨下端骨皮质下见一约3.0 cm×1.8cm大小的骨质缺损区,内见分隔及点状高密度影,边缘硬化,髓腔侧明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2).诊断:右股骨下端骨肿瘤,骨化性纤维瘤.术后病理:右股骨骨化性纤维瘤.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胆管空肠吻合口巨大结石1例

    患者女,47岁,因右上腹肿块逐渐长大7年入院.患者22年前因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高位胆管空肠吻合术.影像学检查:B超发现肝下缘偏内第一肝门与胰头外侧之间异常回声,大小约10.2 cm×7.6 cm,病灶前缘为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大片声影,未探及确切血流信号,考虑为实性占位.CT检查:肝左叶与胰头之间见一巨大的肿块,大小约11.2 cm×8.2 cm×9.6 cm.

    作者:彭娟;罗天友;吕发金;方维东;李咏梅;项劲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PW-TDI)所测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测量36例RH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同时记录三尖瓣环的PW-TDI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并计算出Tei指数.结果①36例RHD患者中,A组(n=16)有较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扩大,B组(n=20)患者虽有少量三尖瓣返流及轻度肺动脉高压,却无右心扩大征象.但A、B两组患者的Tei值均明显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单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中,Tei指数与年龄、心率均无相关性(P>0.05);RHD患者中,Tei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心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用右室三尖瓣环的PW-TDI法获得的Tei指数可以较敏感的反映RHD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作者:郑光美;黎春雷;邓又斌;毕小军;曹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患者女,14岁,因鼻衄1个月就诊,时有发热,无胸闷、胸痛、咳嗽等表现.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右肺门见约4.5 cm×4.0 cm肿块影,无明显分叶及毛刺,密度较均匀,CT值+49 Hu,右肺下叶支气管受压变窄(图1),纵隔上腔静脉后见一枚肿大淋巴结.手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肺中叶及下叶之间,实性,包膜完整.病理诊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图2).免疫组化:Keratin(-).

    作者:燕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MRI,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全部病例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能直观显示上述改变.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CE-MRA检查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闭塞及其周围海绵样侧支静脉扩张为其特征性征象.

    作者:赵大兵;单鸿;孟晓春;朱康顺;王晓红;康庄;杨全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