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比较持续负压加冲洗引流技术在皮瓣移植手术之后的应用与护理效果

杨小青

关键词:皮瓣移植, 持续负压, 冲洗引流, 手术之后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持续负压加冲洗引流技术在皮瓣移植手术之后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抽取98例皮瓣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试验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在进行皮瓣手术之前,需要使用0.9%NS+庆大16U冲洗液进行创面清理,并对患者使用VSD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对比组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结果:试验组皮瓣移植手术患者中出现2例皮下积液症状,无切口延迟、皮瓣坏死以和堵管情况的发生。对比组皮瓣移植手术患者中出现8例堵管症状、9例皮下积液症状?7例皮瓣坏死症状?9例切口延迟愈合症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手术之前进行冲洗引流,结合术后VSD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皮瓣移植手术之后在使用持续负压装置进行疏导的基础上,再增加VSD敷料进行过滤,能够有效的导出坏死的软组织和细胞,将创口出多余的渗血和液态吸出,使活跃的细胞能够附着在伤口处,加速软组织再生。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堵管的现象,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的状况发生,能够稳定负压,并且有效的吸出创面上渗出的血,从而促使皮瓣能够顺利的成活?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在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实行了护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指标的统计数据,与实行前的作比较,观察两个时期内的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士在健康知识普及、病房管理、护理文书书写及护理操作等专业操作与知识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7.55、6.75、5.59,P均<0.05)。实行后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实行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结论:分级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满意度,可以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王运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达到长期穴位刺激以治疗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的在可行条件下进行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我科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穴位埋线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荨麻疹患者20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痊愈98例,占49%;有效40例,占20%;无效62例,占31%,有效率68%。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治疗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患者时间安排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于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影响的研究,以此强调助产士在产妇分娩时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分娩的孕产妇160例,均为初产,并在我院建立了孕妇保健卡且无产科并发症。人数上均分为两组,实际上随机抽取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并对两组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对比。结果:自然分娩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明显较观察组的多,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助产士的有效护理,能够对产妇在分娩期间的产生的负面情绪有效缓解,能够有效的预防产妇分娩时存在的隐患,进而确保整个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海利;赵彦荣;江振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

    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四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且保留时间短。而腋静脉粗、直,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使患儿在治疗中既能及时用药,又有效的保护了周围静脉血管,且患儿活动不受限制,保留时间长。与其他部位穿刺相比,有诸多优势。

    作者:刘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老年继发性肺结核CT影像特点

    目的:通过对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其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得以确诊的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按照60岁的标准将90例患者列入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每组各为45例,对两组患者的 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性质和胸膜粘连的增厚相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如纵膈淋巴结肿大和下肺病灶以及肺部疾病等的发生率显著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病灶部位缺乏典型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肺门的淋巴结容易发生肿大或者钙化现象。

    作者:田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析血透患者重心经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4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透患者,年龄21~69,平均(45.1±3.1)岁,其中男28例,女17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日置管浓肝素封管或抗生素封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结果(1)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4(16.7%)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12(57.1%),有统计意义,=8.008,P=0.006。(2)颈内静脉封管感染率6/26(23.1%)显著低于股静脉感染率12/19(63.2%),=7.348,P=0.013。(3)2W内感染率显著低于2W以上感染率:抗生素封管组2/24(8.3%)低于3/24(12.5%),差异不显著;浓肝素封管组4/21(19.0%)显著低于9/21(42.9%),=5.459,P=0.043。所有封管患者中2W内感染率5/45(11.1%)低于2W以上感染率13/45(28.9%),有统计学意义,=4.444,P=0.035。结论颈静脉置管方式相对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低,不同置管方式2W内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2W以上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静脉置管采取颈内置管,短期内拔除置管,感染率相对较低。坚决使用无菌操作,尽可能使用颈内经脉置管封管方式,在缩短置管时间的前提下,提高置管操作技能,大程度保持置管口皮肤的清洁度,使用透气性好的敷贴材料为置管口气功干燥环境,避免其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加强置管期间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观察,感染扩散或逆行性感染,发现后及时拔除置管。对发生菌血症患者及时给予全身持续的静脉给药治疗,同时做血培养,针对病原菌种抗生素用药3W以上。对可能发生的相关感染疾病,进行积极检查、治疗。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水平与其预后关系。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EICU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状态分脓毒性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依据治疗转归分存活组与死亡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ANGⅡ水平,记录入院首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患者血ANG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间相关性。结果1.脓毒性休克组患者液体复苏前血ANG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休克组(P均<0.05)。2.不同预后组间,仅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存在差异(P<0.01),死亡组高于存活组。3.患者APACHEⅡ评分仅与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相关(R=0.339,P<0.01)。结论监测外周血ANGⅡ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血ANGⅡ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士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100例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护理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均在确诊后接受药物综合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水平、羊水粪染Ⅱ~Ⅲ度发生率、宫缩间隙胎心异常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明显下降,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护理干预后羊水粪染Ⅱ~Ⅲ度发生率、宫缩间隙胎心异常率明显下降,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羊水粪染,逆转胎心异常,对妊娠结局有益。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矽肺并发肺结核4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矽肺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多有胸闷、胸痛、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且X线有相应的改变。48例中治愈31例(占64.6%),迁延未愈11例(占22.9%),死亡6例(占12.5%)。结论矽肺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由于矽肺患者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结核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乏力、盗汗、午后低热、消瘦、胸闷、胸痛、咳嗽、气急、咯血等;X线表现表现复杂;治疗原则为加强基础营养、正规抗结核治疗、早期加用抗生素、长期氧疗。临床特点是病变重、进展快、并发症多、抗结核疗效差等。

    作者:李志梅;敖及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加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纠纷呈大幅上升,如何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是我们每个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绳晋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抗凝、溶栓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内科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24)。观察组在12小时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30min内滴完;之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bid抗凝,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冠脉再通率为85.7%,病死率3.5%,再出血率7.1%;对照组治疗冠脉再通率33.3%,病死率25%,再出血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抗凝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再出血并发症相应增多。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实习护士临床带教心得与体会

    实习护士的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实习者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转变角色定位,培养自身独立工作能力等。这不仅需要实习者自身的努力,临床实习阶段的带教也至关重要。本文从带教准备、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的关系、带教计划和目标、带教方法等方面,探讨骨科实习护理临床带教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取得的经验。

    作者: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胰腺炎1例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妊娠胰腺炎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手段为:以保守治疗为主;广谱的抗生素和胰酶抑制剂的使用;血液净化。结论遵循保守综合个体化治疗原则,掌握正确手术时机和方法有助于降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率。

    作者:游小红;黄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血压管理

    目的:总结5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血压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环境的管理、饮食排泄的护理、血压的监测管理以及头痛的护理等,控制血压在100-130/70-80mmHg。结果:经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肺部感染2例,穿刺点局部血肿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认为控制和管理好血压是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成功的重要措施,通过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碧霞;李燕;王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围术期通气策略的新进展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二维纵向应变评价冠心病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纵向应变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善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心外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经三个月随访完整得到43人PCI或CABG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7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l)、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Sr)、环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Sc)的变化。结果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Sl)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可以评价冠心病术后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善。

    作者:高磊;李春擎;田洁;穆维娜;刘颖华;卢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延续护理主要是为了对提早出院的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这样能够实现高效以及低成本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护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对所有出院患者都实施延续健康的教育,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本文主要是对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紫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改良后的教学计划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通过将教学计划进行改良,从而提高护生的学习效率。方法本科室2010年至2012年实习的73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名)采用改良后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对照组(34名)采用本科室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教学计划的完成效率、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时实习计划的完成率为(96±2)%、对照组实习计划的完成率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实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良后的教学计划在临床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王勤;熊丽娟;黄珺;桂敏华;韩莎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快综合征患者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的参数调整及预后

    目的:探讨慢快综合征患者在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后参数的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62例植入自动化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慢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的起搏心率设置为55次/分,而对照组的起搏心率则设置为65次/分,观察并比较在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频心房事件的发生率(AHRE)、心室起搏百分率(Vp)、心房起搏百分率(Ap)、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脑钠肽(BNP)。结果:实验组Ap和Vp明显降低,而LVEDD和LVEF得到较大改善,BNP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AHRE和LAD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适当降低起搏心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的LVEF和LVEDD,同时可降低BNP,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孕期体重管理对产妇自然分娩及产妇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孕期体重管理对自然分娩及产妇健康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6.4—2007.4,200例日本孕妇及我国某医院孕妇的孕检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即日本组和国内组,每组100人,通过比较孕妇产前检查体重指数BMI来观察对于分娩方式的影响及产妇体形健康恢复。结果:对孕检资料发现,日本产妇剖腹产例数明显少于国内组及健康体形恢复良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控制孕妇体重,按时指导孕期饮食,鼓励适当运动,能够促进自然分娩,而且剖宫产例数会大大减少。

    作者:李彩萍;郭晋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