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欣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HCV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发生过程的研究仍十分有限,也缺乏有效的保护性疫苗和治疗方案,目前治疗HCV主要是通过α干扰素(INF2α)与病毒唑(dbavirin)的组合疗法,现将我院使用重组人干扰素2b联合利巴韦林与聚乙二醇干扰素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抗丙肝病毒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分析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采取利培酮与碳酸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各自40例。A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而B组采取碳酸锂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90.00%、15.00%,B组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分别为92.50%、20.50%,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采取利培酮与碳酸锂治疗可取得相似的效果,疗效确切,利培酮安全性稍高于碳酸锂,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谷晓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神经外科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病人86例,其中发生意外拔管23例,通过对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中心静脉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有导管堵塞、感染、局部肿胀、意外拔管、导管破裂、静脉血栓等。结论对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防感染、预防导管堵塞等,可以避免意外拔管。
作者:范莉;严为东;孙贵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瑞芬太尼是真正意义上的副作用小,药效强,超短效,易控制,就目前来说瑞芬太尼是有点多,新型的麻醉性质镇痛药。虽然在现代瑞芬太尼被广泛的运用,但是客观来说瑞芬太尼也有其副作用,给药剂量的大小和速率会引起骨骼肌僵直。如若剂量<2μgΠkg、注药时间>1 min 就不会发生以上所述情况。瑞芬太尼与神经肌肉阻滞货异丙酚一起用可大大减轻肌僵直现象发生。但总的来说瑞芬太尼现代麻醉中的佼佼者,其缺点甚少,优点十足。
作者:房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重病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及有效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及应采取对策。结果:影响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护理人员素质、医患沟通不良以及患者医药费支付方式。结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重症病人时,我们要通过改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管理、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适当减轻患者医药费用等方式预防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曾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跌倒是每个人一生中从幼儿到老年、健康到衰老都会面临的问题。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上很常见,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不但有生理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退,而且大多有机体病理的因素存在,这样大大增加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几率。笔者回顾了由2000年8月至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根据患者跌倒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2000年8月-2009年7月,两家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病患发生跌倒事件共34例。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上使用联合药物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有终止妊娠需要的240例妊娠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n=120)与对照组(n=120)。其中研究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人为流产,对照组只使用米索前列醇行人为流产,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妊娠者的成功流产率为95.0%,对照组妊娠者的成功流产率为75.0%,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组妊娠者的阴道血流量及胚胎排出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可以显著提高流产成功率,减少阴道血流量,缩短胚胎排出所用的时间,且并发症发生几率小,安全、有效、痛苦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黎秋燕;林定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血透患者重心经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4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透患者,年龄21~69,平均(45.1±3.1)岁,其中男28例,女17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日置管浓肝素封管或抗生素封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结果(1)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4(16.7%)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12(57.1%),有统计意义,=8.008,P=0.006。(2)颈内静脉封管感染率6/26(23.1%)显著低于股静脉感染率12/19(63.2%),=7.348,P=0.013。(3)2W内感染率显著低于2W以上感染率:抗生素封管组2/24(8.3%)低于3/24(12.5%),差异不显著;浓肝素封管组4/21(19.0%)显著低于9/21(42.9%),=5.459,P=0.043。所有封管患者中2W内感染率5/45(11.1%)低于2W以上感染率13/45(28.9%),有统计学意义,=4.444,P=0.035。结论颈静脉置管方式相对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低,不同置管方式2W内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2W以上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静脉置管采取颈内置管,短期内拔除置管,感染率相对较低。坚决使用无菌操作,尽可能使用颈内经脉置管封管方式,在缩短置管时间的前提下,提高置管操作技能,大程度保持置管口皮肤的清洁度,使用透气性好的敷贴材料为置管口气功干燥环境,避免其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加强置管期间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观察,感染扩散或逆行性感染,发现后及时拔除置管。对发生菌血症患者及时给予全身持续的静脉给药治疗,同时做血培养,针对病原菌种抗生素用药3W以上。对可能发生的相关感染疾病,进行积极检查、治疗。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经过开腹手术治疗后,在手术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情况分别是(8.4±2.5)d、(68.2±11.85)min、(26.8±4.5)ml,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经过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切口感染及镇痛药服用方面的发生情况分别为6例(11.54%)、15例(28.84%),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得到极大的降低,极大的降低了急性阑尾炎治疗的副反应。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并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上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蒋怀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导致患者出现剥脱性皮炎的药学反应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的患者50例将他们作为实验组,选取单独接受静脉滴注莫西沙星的患者50例,将他们作为对照1组,选取单独接受静脉滴注甲硝唑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2组,对他们在进行了滴注治疗之后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中的患者在进行了这两种药物的滴注之后出现了剥脱性皮炎的症状,甚至出现了皮肤脱落和糜烂的现象,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患者在进行滴注之后出现剥脱性皮炎的例数明显较少,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莫西沙星同甲硝唑进行联合的使用,会使得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因此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的安全性需要引起相关的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缪丽;李艳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疾病是一种因为大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患者通常有精神失常以及行为异常等表现,发病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是该病具有的特点,这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在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之后患者的家属会产生许多复杂的心理状态。对精神病患者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对患者恢复简单的社会功能具有促进的作用。怎样对患者其家属所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来调解,这是当前精神科门诊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人将在精神科门诊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工作体会做以总结,供相关人士做以参考。
作者:唐冬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发展快,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中的一种,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临床研究报道高达30%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或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而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3%。同时诸多证据表明出血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出血是独立的凶险因素,现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0例AM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谈谈原因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在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以23例行一次硬膜剪开术患者为对照组,22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60.87%,观察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中,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顺序硬脑膜剪开术,能起到显著减压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征华;蒋祁;文爱国;毛德龙;王力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构建、表达并纯化含有蛋白转导结构域TAT的黑色素瘤相关基因MAGE-A3融合蛋白TAT-MAGE-A3-EGFP,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1)构建质粒pET28a-TAT-MAGE-A3-EGFP、对照组pET28a-MAGE-A3-EGFP和pET28a-TAT-EGFP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并通过Ni+柱纯化获得TAT-MAGE-A3-EGFP、MAGE-A3-EGFP、TAT-EGFP三种融合蛋白;2)动态荧光显微镜观察MAGE-A3、TAT-MAGE-A3-EGFP、TAT-EGFP三种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不同分布,流式细胞术观察三种融合蛋白穿膜效率的差异。【结果】1)成功构建了pET28a-TAT-MAGE-A3-EGFP、pET28a-MAGE-A3-EGFP和pET28a-TAT-EGFP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TAT-MAGE-A3-EGFP、MAGE-A3-EGFP和TAT-EGFP融合蛋白。2)动态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显示TAT-MAGE -A3-EGFP与MAGE-A3-EGFP相比能更高效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与TAT-EGFP相比穿膜效率区别不大。【结论】TAT-MAGE-A3-EGFP融合蛋白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并具有高效穿透细胞膜能力,且带有PTD结构的融合蛋白穿膜能力与分子量无直接关系。
作者:王晓盈;吴林青;陈杏婷;张文敏;黄爱民;章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而急诊科作为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是医院中重症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所以,人们对日常紧急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为了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我科对2014年1月-2014年6月的2500例急诊病人进行了电话回访或院内回访。
作者:魏翠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名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按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理情绪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后情绪比对照组稳定,同时,实验组疼痛感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无痛人流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护理与影响技术一体化管理对提高放射科室整体的质量效果。方法通过实行护理和影像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质量。如构建护士、技术一体化层级的岗位;建立护理和技师考评制度;加强一体化培训等。结果通过实验,患者满意度从85%提升至98.4%,技师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7%,对比剂渗漏率则从0.3%降到0.09%。结论实施护士、技术一体化的管理对提高放射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李晨;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结合循证医学相关理论,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循证医学为理论指导,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共624例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治疗组(324例),治疗组病人在循证医学下行个案管理模式的常规治疗,而对照组未行以上措施的常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二组患者疗效,治疗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51.54%,对照组临床患者满意度为42.33%,治疗组临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医学下行个案管理模式,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照护,迅速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与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孙朝文;周崇民;张皓;张广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连花清瘟胶囊组)35例和对照组(病毒唑组)35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作为常用药物广泛应用。
作者:戴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代表性疾病,具有发病快、高致死致残的特性,而患者在送医后往往伴随焦虑症,比如紧张、恐惧、暴躁等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及时采用医疗手段将会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出现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严重症状,加大了后期治疗的难度;而同时患者的情绪也难以稳定,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焦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对医学上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冬梅;李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