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李文静
目的:探索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描述了62例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概况,用组化和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肌纤维形态,组织结构以及肌纤维内酶或线粒体的表达。结果: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发病,无季节发病特点,无男女性别差异,无多器官受累,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肌肉病理呈形式多样、重叠出现的广泛或片状肌纤维坏死,并伴有大量吞噬现象和肌纤维肥大增生,少数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肌肉病理学检查存在特异性。
作者:汪茜;蒲传强;石强;毛燕玲;刘洁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有效的降低护士心理压力,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献进行查阅并分析。结果大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工作中承受过度心理压力。
作者:黄俊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观察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咳痰喘消失时间、肺音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疗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詹骐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探讨其他防范感染性腹泻方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的病例,按照8:1的比例进行粪便样本采集,根据检测标准进行病原体检测,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病原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病毒可吸附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上,成为病菌的载体而作用于人体。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空气质量因素有一定关联。结论空气质量对感染性腹泻发病有一定影响。
作者:袁艳玲;王剑云;翁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经皮气管切开术(简称PDT以下均用此简称)越来越成为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人-机连接的途径。PDT因其易操作,创伤小,能够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通气和供氧,所以在呼吸科及危重症患者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将我科对PDT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连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3年3月-2014年6月接诊的128例131指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8指因缺血坏死,其余各指均再植成功,成活率93.89%。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情况,掌握并积极预防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末节断指再植成活与否的关键。
作者:严雪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笔者主要对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对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共计43例,经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别,观察组23例患者选择采用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则选择采用阿莫西林、兰索拉唑、甲硝唑治疗,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HP根除率等几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疾病时选择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治疗有着十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大力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广。
作者:张建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措施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误诊为贫血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包积液、心衰、心肌病等5例,误诊为肾病综合征4例,误诊为垂体瘤1例,误诊为高泌乳素血症2例,肝硬化腹水1例,误诊为胃肠病变2例,误诊为低血糖昏迷1例。结果采取治疗后全部患者除一人因甲状腺危象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长期在门诊监测甲功,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原发性甲状腺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涉及多学科,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认识,争取疾病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高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传统观念一直以来都认为护理工作的主旋律都是女性,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随之以来的护理工作的繁重程度也与日俱增,临床对男护士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多,据调查显示,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精神科、神经外科等,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术配合,随着男护士的加入,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也使科室充满了活力;但与此同时受到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手术室男护士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问题。
作者:崔鹏宇;王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进行鉴别。对需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循环超负荷的危险。对重危病人、大手术以及紧急情况下作为大量输血、补液途径,确保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准确监测。方法对50例长期静脉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堵塞率、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结论该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输入,且具有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周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科常见重症,出血量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秦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费用低,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我院从2012年开始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103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史庆;吴静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 DM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1.1内疚、歉意,焦虑、恐惧心理昂贵的治疗费使DM患者感觉愧对家庭,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歉意,长期处于自我封闭和压抑状态;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DM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故焦虑反应较普遍,比如情绪紧张、易激动、急躁等。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有的父母自己患DM,影响到下一代,认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而产生内疚心理。尤其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感到恐惧,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依赖性”,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焦虑乃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威胁主要为躯体和心理受到威胁。这种生理及心理上的威胁往往是统一的,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病人在生理与心理再度达到安全稳定为止。
作者:郭立群;任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总结促进儿童手足口病康复的经验。方法:对我院收住院的36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3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和精心的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可促进手足口病患儿康复,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倪天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很多人都选择跨地区到沿海来工作,成为外来流动人口,他们中女性生殖健康面临各种问题,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他们的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谢金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3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入住我院肝胆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观察这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基本资料。将临床护理路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远远高于应用前的效果,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对相关方面医学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前后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恢复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践模式。
作者:季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活血止痛软胶囊与愈伤灵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0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和愈伤灵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止痛软胶囊较愈伤灵胶囊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上更有效。
作者:周晓俊;高轶悝;时丹丹;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巩留县儿童临床疾病预后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确诊的70例儿童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继续进行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行为变化及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多数儿童对疾病保健基本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了解,自觉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结论】:行之有效的疾病预后评估有助于保持儿童健康,减少儿科疾病,增进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作者:文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人是管理的核心,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人的管理由过去的单纯人事管理到现在的对员工知识文化管理,更重视了人在创建医院文化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医院文化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与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浅析了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内在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如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来构建医院文化以及创建医院文化的途径中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有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91例FD伴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5例,B组96例。对照组A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黛力新(2片/天,早1片,中1片);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D症状及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D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6.02%和77.08%。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B两组SAS及SDS评分下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68%和7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FD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