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郭晋纲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外伤性颅脑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颅脑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11,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多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7,P<0.05)。结论:在颅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海军;任光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肌力得到恢复,活动能力增强,不良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高位截瘫患者的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2例高位截瘫患者,针对其特点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慧;管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肝内微小占位(直径≤2cm),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并分别做出诊断,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86例肝内微小占位患者经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微小肝细胞肝癌41例,其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17例(17/41,41.4%)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例36例(36/41,87.8%),增强CT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例(29/41,70.7%)。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49,P<0.05);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CT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64,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微小占位病变者诊断微小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一般院内常规护理100例,作为对照组;我科实施骨科综合护理干预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收治的老年患者反应慢、接受力差、易遗忘、骨质疏松,且老年患者原发疾病多容易诱发并发症及危象,恢复时间较长。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老年患者疼痛耐受较强,但其不易配合治疗,造成恢复时间延长,且各系统功能减退,不易进行功能性锻炼,造成预后不佳。我科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病情,应当大力推行,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规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腹部贯通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抢救与护理对策。结果:60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经过抢救与护理后,其中5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98.33%,有1例腹部贯通伤患者由于患有严重并发症,经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对腹部贯通伤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益于患者预后,同时有助于提高腹部贯通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腹部贯通伤患者死亡率。
作者:江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波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波检测,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2例与非冠心病组58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增厚发生率为75.9%,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超声波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测技术是一种显著有效的冠心病检测方法。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而高龄老人由于多病、共病等特点,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增多,加强干预更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老年病医院护理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李华梅;鄢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疾病概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据国内资料,常见的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作者:刘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经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出的25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多排CT术前检查、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Ⅱ期16例,Ⅲ期4例,Ⅳ期5例,手术治疗17例,8例予以放化疗及姑息治疗。结论: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为临床手术前正确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并为不能手术的患者开展综合治疗或放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孟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58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TCT联合阴道镜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300例,占总样本的82.28%;其余250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5.82%(250/1580)。TCT检测对于CINⅠ及以上的病例检出率高。结论临床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志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并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均较干预前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6%,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来,为了防止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国家和政府开始施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基本国策,这项政策能够有效的抑制人口快速膨胀、保证人口素质,有利于我国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本文主要讨论了优生优育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作者:王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借助微信平台在晨间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专科特点,对我科14名护理人员在晨间学习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安排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抢救仪器使用、技术操作示范、急救药品知识、病情观察和评估、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结合实际病例,开展应急预案学习及现场实景模拟演练,并在科室微信群中上传每日学习的录像,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后每月对晨间学习内容进行模拟演练考核和理论考核。结果:随着模拟演练次数的增加,护士各项考核指标达标率均明显提高。结论:护士通过理论培训考核结合现场实景模拟演练,通过微信上传给每位护士,能快速提高急救应急能力、整体综合素质、医护配合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裘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8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常规组发生显著提高(P<0.05),住院时间较常规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更年期神经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各20例。单药组:单纯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联合组: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疗前后用HAMD、HAMA的减分率统计疗效。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75.0%,单药组有效率为4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AMD及HAMA减分较单药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神经症疗效确切,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卫美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求美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的医学美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医疗美容纠纷也在大幅度的上升,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与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态有关。相关研究指出,在整形美容手术中,有52%的患者存在心理异常[1],术前57%的患者存在焦虑状态,33%存在抑郁状态,8%存在体像障碍[2],术前具有焦虑症与抑郁症的患者容易对美容效果不满意[3-4]。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美容受术者中有5%~15%存在体像障碍[5-6],国内也有研究指出在要求施行美容手术的就诊者中有7%~15%的是体像障碍患者[7]。在整形美容受术者中,有25%的是自恋人格障碍患者,有9.7%的是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往往不切实际,可能永远不会对手术效果满意[8]。本文从患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及人格障碍角度,使用SCL-90,EPQ两个心理测量工具来发现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就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及对手术效果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更好的服务患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心理干预策略。
作者:付东辉;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我院护理教学管理中发现的护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方法医院领导重视、强化带教老师管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分析就业情况与就业需要的考试内容针对性教学。结果避免了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结论提高了护理临床教学质量与护生的考试合格率与就业率。
作者:韩志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异常妊娠发生大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即出血量大小作为判定标准,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前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给予针对性急救处理。结果全部患者中,31例进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剖宫术,胎儿存活23例,11例行阴道分娩,胎儿均成活,10例患者行完全流产治疗,胎儿存活8例,胎儿死亡率6.7%。全部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出血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出现患者死亡病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9±1.8)d,均康复出院,本组患者急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胎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4.2%),且观察组恶化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9.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ALT升高、头昏头痛、皮疹、腹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12.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