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

白晶

关键词:脑血栓, 优质护理,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优质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脑血栓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目的:分析高压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院治疗的7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每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38例,总有效率71.05%,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44.7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并且副作用较少,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孙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有效健康教育和护理模式,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方法对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进细致的健康教育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患者病情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出现护理并发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配合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早期康复护理,是直接影响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冰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症肝炎患者并发症的综合性护理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观察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病情早期变化并对症处理,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丽慧;周美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特色疗法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患者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试验组除进行对照组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外,为病人进行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按摩和艾条灸)。结果:采用FIM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试验组FIM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中医特色疗法(穴位按摩和艾条灸)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纪志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43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笔者主要对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对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共计43例,经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别,观察组23例患者选择采用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联合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则选择采用阿莫西林、兰索拉唑、甲硝唑治疗,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HP根除率等几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疾病时选择阿莫西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治疗有着十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大力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广。

    作者:张建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

    客观分析了现存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以及科学地分析了造成了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可以采取的几类有效措施。

    作者:刘修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用药特点,总结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931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不合理用药83例次,适应症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男性患者用药不合理比率高于女性;其中以30~65岁患者为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临床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率为2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剖宫产率为1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0%,剖宫产率为3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分娩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余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和护患满意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并可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唐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治疗妊娠期合并呼吸道感染52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方式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莲花清瘟颗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妊娠结局以及感染消失时间。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则达到92.31%(p<0.05);妊娠结局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消失时间方面,对照组需要9.5天,观察组仅需5.1天,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另加大卫颗粒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月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对服务态度、输液排队等待时间、注射穿刺技术和主动巡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管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痔科术后肛门疼痛的中药熏洗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痔科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痔科混合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水加妇阴洁熏洗坐浴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痔科洗剂熏洗坐浴的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7%,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显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痔科熏洗方对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国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需要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与护理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晚期癌症患者,均采取临终关怀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终护理前良好率为25.00%,护理后良好率为67.50%,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临床关怀护理,能大限度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与生理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与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其疾病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危症之一。也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做好此类病人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范力;李彩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晕上切口隆胸术在乳房下垂症中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乳晕上切口隆胸术在乳房下垂症中的治疗效果,以为其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轻度乳房下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双环真皮帽法治疗,研究组采取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实施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总有效率92.5%,患者满意度90%,与对照组80%、75%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病例。结论:乳晕上切口隆胸术治疗乳房下垂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瘢痕不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估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点,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容易导致包括院内获得性或院外获得感染未得到控制的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预后[1]。妇产科围手术期发生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护理质量的提升日益受到关注。优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对145例本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评估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其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的降低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口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

    气管插管是将导管经鼻或口腔插入鼻咽或口咽部、气管内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因为经口气管插管插入容易,适用于急救场合,又因其相对管腔大,吸痰容易,所以在临床上较多用。但是经口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何大程度地减少人工气道带来的危害,尽可能地恢复自然气道功能,是当前气道管理所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现在将经口气管插管的气囊管理概述如下。

    作者:姜文昧;张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消化系统是早发生慢性病的系统。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首先是胃出现问题,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原因是消化的第一大关是胃,如果胃受到损伤,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无法保证各个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从而引发其他系统机能的衰退和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容易转化为癌症。胃病是当今世界比较难治的一类疾病,这种病种类比较多,而且症状也比较复杂,要想彻底治好胃病,需要各方面都要注意。我本人认为,胃病重在预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作者:刘章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相关疾病及交通事故关系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表现为睡眠呼吸紊乱,继发稳定睡眠减少,血液氧饱和度病理性波动,反复间断缺氧。慢性间断缺氧可加重或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睡眠呼吸紊乱,继发稳定睡眠减少,生理系统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复,夜间反复觉醒,引起睡眠片断,白天常出现嗜睡,伴认知功能下降,而机动车驾驶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警觉性和快速应变能力,OSAHS所致的白天嗜睡、认知功能下降可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研究OSAHS与其他疾病及交通安全的关系可引起对OSAHS重视,尽早治疗OSAHS进而控制及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并为驾驶员这一特殊人群OSAHS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早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丹;张湘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西医治疗法)各50例,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0%与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