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

刘长春;赵瑞华;马长顺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成像
摘要:患者男,40岁,头晕无力10余天,远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大量饮酒史10余年,每天平均7~8两酒,渴了以酒代水,无高血压及中毒病史.CT示胼胝体压部密度减低,脑沟增宽,脑室无扩张.MRI示胼胝体呈T1低,T2高信号改变(图1、2),膝部、体部局限性萎缩,其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灶(图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DOMV)的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进行常规心脏检查,重点观察二尖瓣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瓣口形态、瓣膜回声、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手术比较.结果7例患者完全型2例,不完全型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3例,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1例,无狭窄及反流1例.伴乳头肌发育异常1例,伴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1例.3例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并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容积及心肌重量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测量心室容积与心肌重量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应用RT-3PE采集15个双层橡胶水囊模型的超声图像,沿囊壁勾画并计算内、外囊的容积和囊间液体重量.同时在二维(2DE)超声心动图上采用Simpson's双平面法测定并计算内、外囊的容积和囊间液体重量.上述测值分别与实际注水量对照.结果RT-3PE可实时、直观、真实地显示心室模型的形态.2DE及RT-3PE上内囊容积及囊间液体重量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相关性良好(r为0.919~0.984).R-3PE测量的百分误差与系统偏倚均较2DE小.结论RT-3PE可准确定量测量心室容积和心肌重量,为临床简便、快速地评价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龚静吉;谢明星;王新房;吕清;龙莎;卢晓芳;王静;王瑶;张静;熊润青;郑智超;杨亚利;贺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脏MR灌注成像技术方法的优化研究

    目的优化肝脏MR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案.方法采用单层2D FSPGR序列对40例无肝脏疾病和30例肝硬化行MR肝脏灌注扫描.将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A、B组各含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快速团注对比剂(3.5 ml/s)后连续扫描100 s,A组采用经肝门单层横断面扫描,平静呼吸,B组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同时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屏气状态扫描;C、D组各包含1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及15例肝硬化患者,均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扫描,平静呼吸,C组于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60 s;D组则连续扫描100 s.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结果A、D组比较,采用单层斜冠位扫描方位可以避免呼吸运动导致的扫描层面的上下移动,并且避免腹主动脉的流入增强效应;B、D组比较,显示采用平静呼吸可以避免屏气后大幅度换气导致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大幅度波动.C、D两组正常肝脏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肝实质峰值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意义的组间差异(P>0.05);C组肝实质TIC未显示峰段.D组正常肝脏与硬化患者的TIC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之间均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层2D FSPGR行动态增强MR肝灌注成像时,选用斜冠状层面,平静呼吸,团注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00s更有利于肝脏疾病患者MR灌注量化评估.

    作者:张皓;顾爱华;缪竞陶;胡运胜;张贵祥;何之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低场MR二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在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快速扰相梯度回波(2D FSPGR)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70例颅脑用翻转角(FA)为70°的2D FSPGR(2D FSPGR 70°)获得T1加权图像,与常规自旋回波(SE)T1WI作对照,比较轴向图像的成像速度、血管显示、清晰度、增强效果、灰白质对比等方面,计算相关的质量控制参数,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C)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2D FSPGR 70°的图像具有成像快速、血管显示为高信号、增强效果佳等特点.2D FSPGR与SET1WI的SNR、C及CNR分别为81.98、0.116、6.58和87.15、0.117、7.18,二者基本相当.结论2D FSPGR 70°在颅脑低场MR检查中具有许多SE T1WI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代替SE T1WI或作为T1加权的优先替补序列.

    作者:胡晓云;胡春洪;王苇;张海平;宋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尿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中各种CT表现,分析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在诊断尿路结石中的价值.方法182例患者因临床疑为泌尿系结石而行螺旋CT检查,其中128例确诊为结石,25例被确认为结石排石后病例.另外29例确诊为非结石病例.CT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分别获得皮质期,实质期及分泌期图像.分析CT表现,并记录尿路结石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对于8种CT表现,两个观察者之间Kappa值分别为0.96、0.94、0.93、0.96、0.89、0.91、0.93和o.84,均显示有极高的判断一致性.在结石的诊断中,直接征象具有高的诊断准确性(85.2%)和敏感性(83.7%).但间接征象组织环征的特异性高于直接征象为96.6%.当用直接征象结合二个以上的间接征象为诊断结石的标准时,可以得到96.2%的准确性,99.3%敏感性.结论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结石的直接征象结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结石的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并能诊断结石排出后的病例.

    作者:王继琛;韩仁会;唐光健;侯振亚;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扩散敏感梯度磁场对核自旋运动的影响

    由于磁场与核自旋的相互作用,处于不均匀磁场中的核自旋将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处于扩散敏感梯度磁场中核自旋所受附加外力,并分析了这个外力对核自旋自由扩散的影响.结论是这种力是快速涨落力,强梯度场中核自旋的运动仍然是自由布朗运动.

    作者:高嵩;王霄英;包尚联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一种部分监督的乳腺肿块检测方法

    目的从医学影像中准确地提取出可疑肿块区域.方法通过引入主动相关反馈的思想,提出一种部分监督的乳腺肿块检测方法,在肿块区域预检测的基础上,主动提供部分可疑区域由专家(或用户)标定正负样本,通过几次交互反馈,终得到待分析的肿块区域.结果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出肿块区域,有效的去除检测结果中的假阳性区域.结论方法准确性较好,有助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进一步分析.

    作者:王颖;高新波;董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平面配对显像对99Tcm-C50,67Ga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分析

    目的分析99Tcm-C50和67Ga在病理状态下对各主要器官和全身的内照射剂量.方法应用SPECT进行平面配对显像,以自行设计软件计算*99Tcm-C50和67Ga在直肠癌和淋巴瘤病人各组织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结果发现99Tcm-C50主要累积在肝、肾中,肝、肾、肺和心的辐射吸收剂量较高;67Ga主要累积在肠道、肝脏、肾脏和骨骼内,肠、肝、骨骼、肾脏和心脏内辐射吸收剂量较高.结论本研究与ICRP第53号出版物公布的结论相近,且检测及计算方法简单、可靠,为临床合理应用上述两种放射性药物提供了实验性依据.

    作者:吕中伟;管梁;蔡海东;侯敏;余飞;郭万华;朱承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的有关参数,无创性评价SLE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及血管弹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SLE1组、SLE2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并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及大剪切率(SR).结果SLE1组、SLE2组内中膜复合体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颈总动脉SR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在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方面即有反映,表现为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大剪切率减低,弹性减低.高频超声在SLE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红英;邓又斌;毕小军;杨好意;陈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脏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2例

    例1:女,16岁.因右肾区疼痛2天,查体发现面部多发紫红色皮疹,鼻翼口角之间大.B超提示考虑错构瘤.肾脏CT表现:双肾多发大小不等、密度不一的占位病变,大者,有明显坏死液化,未坏死区强化非常明显,瘤内未见脂肪成分,较小病灶强化不明显.头颅CT扫描,发现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诊断:双肾多发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

    作者:唐光才;邱丽华;吴永娟;孙贞超;尹华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弥漫性胆囊壁增厚21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15例;伴发胆囊结石26例;肝-胆界面较清楚者24例,肝-胆界面不清者5例;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在动脉期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影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显示密度较高的黏膜线9例.结论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延迟强化,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轮廓及黏膜线的存在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作者:徐雯;周林江;程红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椎旁肋骨软骨肉瘤1例报告

    患者女,31岁,反复右侧腰背部胀痛半年余就诊.查体:脊柱外形正常,右侧腰背部第8后肋处压痛,两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张力正常.正位胸片示右下肺近心缘旁团片影.

    作者:邵志红;王培军;高晓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正常的胎儿心脏,在显示胎儿循环的单一的二维切面基础上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54例均可以在多切面显示胎儿心血管连接及其比邻关系,包括下腔静脉-右房连接,脐静脉-下腔静脉连接,动脉弓,肺静脉-左房连接.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心脏及血管连接,能够改善和补充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

    作者:狄海燕;吴钟瑜;吴银莲;彭芳华;张大英;李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的CTU三维图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U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8.3%、38.3%、3.3%.单纯轴位像与轴位像结合CTU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和95%(χ2=10.38,P<0.01).结论应用CTU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可得到比单纯轴位像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对输尿管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程姚儿;贺文;何青;张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CT和MRI功能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形态学发生变化前早期发现缺血病变,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普勒超声评价兔上腔静脉阻塞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实验性兔VX2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SVCO)时,上腔静脉(SV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VX2瘤组织悬液接种到SVC前壁前部的软组织内,建立SV-CO动物模型.对14只实验兔于接种后12天,每隔2天经右锁骨上窝切面超声检测SVC血流变化,测量相关指标,并与接种前的超声测值比较.结果随着肿瘤生长对SVC产生压迫,SVC受压和/或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SVC腔内逐渐出现五彩加速血流,至病变晚期血流信号反而减弱;频谱多普勒记录到病变早中期S波、D波血流速度分别为(78.25±14.97)cm/s、(59.68±13.16)cm/s,晚期各波速度分别为(33.71±15.90)cm/s、(33.55±20.03)cm/s.与晚期比较,在早中期SVC各波速度加快(P<0.001).结论兔SVCO时SVC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呈现典型狭窄图像,其多普勒图像特征与临床SV-CO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段云友;吕发勤;王文;曹铁生;王耀程;刘禧;袁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内膜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的准确性.方法对入院后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卵巢内膜样囊肿的515例共613个囊肿(其中98例为双侧囊肿)进行研究,随诊其术后病理诊断,并与术前超声结果对照比较.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内膜样囊肿共572个,其余41个为其他囊肿.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的准确性为93.3%.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卵巢内膜样囊肿,囊肿内壁回声及其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智;袁美贞;常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CT血管造影诊断下腔静脉中断1例

    患者女,61岁.临床无明显不适主诉,体检发现胸腹壁有浅表静脉曲张,肝脾肋下可及.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属正常.

    作者:虞崚崴;程普选;刘明;李文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皮质旁骨肉瘤术后复发1例

    患者女,30岁,8月前发现左股骨下端皮质旁骨肉瘤(图1),经病理证实.因病人要求保留患侧肢体拒绝截肢,故行左股骨下段切除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近1周来发现左腘窝上方软组织内质硬肿物,触之可移动.无其它不适症状.

    作者:李林坤;张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合并部分性胚胎癌1例

    患者男,22岁,自觉右侧睾丸肿大伴不适2个月就诊.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均正常,右侧睾丸略增大,偏下方可探及多个实性低回声互相融合,范围44 mm×21mm,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伴有不规则强回声及多处较小的无回声区,周围伴有低回声晕环(图1).其内及周边可见点条状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流速22 cm/s,RI值0.85.双侧附睾头、体、尾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术后病理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部分性胚胎癌.

    作者:赵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