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琼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并发肺炎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发现,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原发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及吞咽困难等,经过感染控制、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后,痊愈4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由各种危险因素形成的,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加强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措施,提高疾病治愈效果。
作者:陈立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静脉输液是主要的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作者:毕菊会;王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呕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集体健康宣教模式、改善病房环境、遮挡化疗药物、及时清理呕吐物等新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化疗期间本人进行相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对化疗期间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结论:实验组患者化疗呕吐的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欧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新生儿唇裂是较为常见的先天畸形,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腭裂并发。大多数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就进行了唇裂术治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患儿出现鼻唇部及上颌骨畸形,对患儿容貌及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针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就唇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王琨(综述);宋庆高(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玫瑰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笔者自拟凉血疏风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56例,效果理想。
作者:翟永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其基本病变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病理变化为内膜撕裂、管壁剥离及血肿在壁层中蔓延,并将中层撕开向内外及两侧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夹层血肿[1]。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此病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不易诊断,患者极度痛苦,容易引起医患纠纷,所以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护士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本文收集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傅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益肺颗粒治疗脾肺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96例脾肺气虚型哮喘缓解期患者,对照组96例患者,对照组只用舒利迭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黄芪益肺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益肺颗粒治疗脾肺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疗效确切,在临床治疗上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孟召莲;高燕;王振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下腹部手术应用丁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参照组应用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丁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麻醉,对比其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下腹部手术应用丁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糖对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2012-2013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尿液分析结果,筛选尿糖阳性且镜检阳性白细胞者及尿糖阴性而镜检白细胞阳性者,分析比较两组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尿糖阳性的标本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随尿糖的增高而增高(35.3%—71.1%),总假阴性率为53.5%,而尿糖阴性的标本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为27.2%,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糖可引起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假阴性,影响程度随尿糖含量升高而增加。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遵循率。方法成立“呵护圈”,按主题的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在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和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活动。结果护士职业防护遵循率由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活动前的64%提高到QCC活动后的84%,同时还提高了全体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提高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遵循率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的遵循率。
作者:董平;陈燕琼;胡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信息交流中的应用。方法:在手术室建立手术微信群,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信息交流中运用微信,加强护士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运用微信交流平台,有效地协调信息交流的过程,弥补了传统信息交流的不足,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运用微信交流平台,有效促进护士间的交流,提高了护理人的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杏荪;陈雅;任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理疗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病例均行针灸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结合理疗治疗,统计两组病例治疗预后效果并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1±2.1)分,发作频率为(6.7±4.3)次/d,临床有效率为91.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理疗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与发作频率,并明显提高临床预后疗效。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日益发达,传染病的种类及烈性传染病的不断蔓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作为医院的“心脏”,更加突出了它在预防和控制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医疗和护理安全,大限度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流程、新的验收标准等都有新的改变。在这种形式下给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院顺利的发展,我院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巧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及其对菌斑控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1周后比较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比较,龈炎指数和菌斑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1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配合牛黄解毒片治疗牙龈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掌握急救处理原则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了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补液促进乙醇代谢,做好病情观察和对症处理。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救治双硫仑样反应是成功救治双硫仑样反应的前提,医护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的明确认识是救治的基础。迅速妥善的处理是双硫仑样反应的救治的关键。
作者:池晓霞;季琼;熊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维持剂量为0.8μg/(kg?h);对照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维持剂量为0.4μg/(kg?h)。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合对照组的HR、MAP在t0时间点比较(P>0.05),在t1、t2、t3、t4各时间点内(P<0.05);两组患者SpO2均>9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MAP各时间点内(P>0.05);Ramsay评分在t1、t2、t3、t4,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点均较t0时高(P<0.05)。结论:在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右美托咪定使用1.0μg/kg,维持剂量为0.8μg/(kg?h)时效果好。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尖锐湿疣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是临床发病率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为黏膜及皮肤感染性疾病,极少累及血液循环,故病毒抗原不会接触到免疫细胞,人体很难释放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所以机体免疫系统很难有效清除病毒。一直以来,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都颇为棘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普遍主张化学联合物理,全身联合局部,西医联合中医进行治疗,在去除疣体的同时,也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本文现针对尖锐湿疣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何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安全感、舒适度、焦虑状态评分(76.57±9.57,89.24±10.24,35.24±4.2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5.24±8.24,63.12±7.24,63.84±5.1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叶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