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江
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独特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护理学在临床医学的具体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当前正处于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阶段,多元化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为显著的特性。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教育是临床医学与护理工作在社会中长远发展的核心基础,护理教学需要与多元化的时代特性相结合。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教学效率提供坚定的理论支撑。
作者:易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针单手送针法更满足于儿科护士实践操作的需要。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哮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9例,对照组共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舒适度评价、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舒适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仅2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复发,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哮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及舒适度,且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并发肺炎58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发现,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原发疾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及吞咽困难等,经过感染控制、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后,痊愈4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炎由各种危险因素形成的,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加强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措施,提高疾病治愈效果。
作者:陈立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效果,以判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47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7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穿刺后没有出现出血、感染、置管脱落等现象,置管后2至3小时内患者的疼痛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其中37例患者在拔管时,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14.3士3.1)天。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操作简单、安全,造成的创伤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福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负压吸引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心得。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一共128例,并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处理,对照组:68例患者,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滴加抗生素药水;观察组:68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负压吸引法来进行治疗,并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平均治愈天数为31.5±4.5天,平均治疗的次数为3.8±1.2次,听力提高值为6.8±1.2分贝;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平均治愈天数为42.5±7.5天,平均治疗次数为5.9±2.4次,听力提高值为3.4±2.5分贝,二者进行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负压吸引法来进行治疗十分安全,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创伤性脑损伤是大脑功能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多由跌倒,机动车事故,暴力袭击,重物击中等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脑组织被集中或弥散的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后大脑伴随一系列变化。比如神经细胞功能的变化、脑组织局部缺血,脑水肿。上诉的这些改变常会与血压,ICP,CPP,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导致脑组织的再次损伤{Mc-Net ,2010#24}[1]。
作者:唐继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统计描述了62例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的临床概况,用组化和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肌纤维形态,组织结构以及肌纤维内酶或线粒体的表达。结果: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多在50岁左右发病,无季节发病特点,无男女性别差异,无多器官受累,发病速度快慢不一,病情轻重不一,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肌肉病理呈形式多样、重叠出现的广泛或片状肌纤维坏死,并伴有大量吞噬现象和肌纤维肥大增生,少数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但肌肉病理学检查存在特异性。
作者:汪茜;蒲传强;石强;毛燕玲;刘洁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康模貉芯侩滓炙谻浓度水平在60岁以上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收集因肺炎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80名,将患者按年龄分布分为四个年龄组,每组20名患者,检测他们的胱抑素C浓度,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胱抑素C浓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浓度升高是较早反应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为监测早期肾损伤提供了临床依据。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向伟;谢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我国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营业人员医学不够,缺乏先关的资格证书等问题,这非常不利于该还也都稳定健康发展。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特殊就特殊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说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可靠性,是提供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零售药店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下,积极的进行相关人才的培训,提高药店药学服务质量,也不但是对人们用药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药店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从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开始论述,进而又提出了与其相对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作者:陈金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珊瑚骨粉、口腔修复膜应用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行即刻种植术治疗的前牙冠根折合并骨吸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原膜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珊瑚骨粉、口腔修复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采用珊瑚骨粉、口腔修复膜治疗前牙冠根折合并骨吸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饭前口服莫沙必利,一次一片,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10mL乳果糖。结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48h的通便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多以轻度腹泻、腹痛及腹胀为主,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好,通便时间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明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还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而且导致小儿贫血、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甚至肺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故积极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医生和家长的共同目标。绝大多数患儿的体内感染是内源性的,与其免疫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很有必要。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为卡介苗提取素,含核酸、多糖等十几种免疫活性物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调节机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痉挛作用,达到抗过敏及平喘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输刺取穴少,刺得深而留针久,深入而慢退针;半刺是浅入针而急速出针,仅刺皮毛而不伤肌肉,比浮刺要深些,虽然属于浅刺法,但不像梅花针那样浅,其实是一种快速针至皮下即迅速出针的点刺法。这两种刺法都有通透之意,对于降低体温有一定的帮助,目前中医针刺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将这两种针刺手法结合在第19队非洲刚果(布)中国医疗队援助卢旺基里医院期间用于治疗疟疾发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针刺治疗疟疾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基于此经验整理一篇文章以做记载,供后者研究。
作者:李作伟;李平;姚璐璐;金殿蓉;李东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明确诊断肺栓塞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明显改善为22例,总有效率为73.33%,死亡3例。结果: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诊疗方法的改进,对于该疾病的误诊、漏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施姮;黄波;陈营营;唐书福;李青;刘肖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十八反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医临床的一个禁区,因为它让人望而生畏,其实并不然,十八反也是中医的一方良药,很多中医药学家都有对它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也是巨大的。而且,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用在了中医外科和疼痛科,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例,治疗效果也相当好。本人也有将十八反有关治疗方法用在临床应用,效果也是十分可观的。
作者:李世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多根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以及冠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口腔门诊收治要求保留残根残冠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到61周岁,经根管治疗以及冠修复治疗,随访观察6到24个月,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2例多根牙残根残冠修复,成功例数48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2.3%。结论:在口腔临床修复中,选择性保留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再行桩核冠或冠桥修复,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正毅;姚月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等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遵医行为,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彭红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观察研究有效措施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PICC置管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PICC置管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5例):临床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1组(观察组55例):临床选择常规方法+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PICC置管患者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两方面具有的差异。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护理后,在临床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B1组低于B2组置管患者明显(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B1组高于B2组置管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患者,临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概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凸显预见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