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陈燕琼;胡铭
目的:对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导致患者出现剥脱性皮炎的药学反应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接受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的患者50例将他们作为实验组,选取单独接受静脉滴注莫西沙星的患者50例,将他们作为对照1组,选取单独接受静脉滴注甲硝唑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2组,对他们在进行了滴注治疗之后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中的患者在进行了这两种药物的滴注之后出现了剥脱性皮炎的症状,甚至出现了皮肤脱落和糜烂的现象,而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患者在进行滴注之后出现剥脱性皮炎的例数明显较少,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莫西沙星同甲硝唑进行联合的使用,会使得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因此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以及甲硝唑的安全性需要引起相关的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缪丽;李艳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增长,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对护理模式的要求,也反映出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2]。但是由于现阶段国内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以及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响应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我院在护理人员的配备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妇产科在开展优质服务的同时融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鲁清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胆总管损伤病因和胆总管损伤后对人体的影响,进而提高对胆总管损伤的认识和防范措施。方法:总结二例交通性腹外伤引起胆总管损伤以及12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其中二例并发胆汗瘘;二例并发胆总管狭窄,还经两次手术治疗。结果:二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治愈。各种术后并发症达35.1%,治愈率为85.1%。结论:胆总管损伤并发病变病程凶险;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保持胆道连续性,保证胆汗引流,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抗炎和营养支持是提高治愈率的可靠保证。
作者:孙建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研究外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匮乏及护理人力资源机构的不合理、职责不清等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应树立正确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搞好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尝试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能级划分,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使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柴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用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8例骨折手术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美洛昔康,实验组给予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显著降低,同时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6%,对照组为81.82%;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药物用量为47.23±2.13ml,对照组为64.89±3.0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骨折术后疼痛,减少药物用量,并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会娟;唐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方法1.1会议时间及参加人员护士例会每周二下午16:00-19:00举行,护士长、护理组长及全体护士成员参加。1.2会议流程1.2.1检查各自负责的区域管理:如护士甲负责管理治疗室,则应检查治疗室环境及卫生,物品摆放;护士乙负责药品管理则应检查所有药物是否过期,药品放置是否符合要求;护士丙负责病区则应检查病区内各种设施是否完好,有无需要保修;护士丁负责病房内仪器则应检查并登记。护理组长负责检查各自小组护士的工作,并向护士长报告。
作者:刘娅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带教,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变,提高实习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尽快成为技术、医德、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在带教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薛文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BG、TG、TC、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7.25%,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以有明显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茹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改良病员服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病员服,对照组使用传统病员服。对两组患者的病员服使用情况就两组护士为患者行导管维护所需要的时间、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以及两组患者在操作中焦虑程度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护士为患者行导管维护所需要的时间、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在操作中焦虑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改良病员服应用于老年PICC置管患者时,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桂敏华;夏梦;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各种原因和管理方法。方法:经常的对护理人员做安全、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教育,对监督管理各种护理安全质量的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各种培训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结果:护理人员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了对法制和法律的观念认识,加强了对操作技术的练习和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对在护理工作中职责履行不认真、没有责任心,与护理人员职业要求相违背的人员重点监管。结论:通过落实和加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性降到了低,使质量管理措施能够在全员、全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施,在制度、规范、标准方面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使患者能够得到方便、安全、满意、放心的护理和服务。
作者:余飞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投诉的原因,以便减少投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36起有文字记载的投诉,进行原因分类及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36起投诉中,因服务态度不好投诉多,其次是服务流程问题、医疗服务质量、收费等。结论门诊医疗投诉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要加强对门诊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感;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打造服务品牌,以减少病人投诉,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闫德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剖宫产率上升的临床表现,分析社会因素对剖宫产上升的影响,规范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分娩总数、剖宫产例数统计并计算剖宫产率。结果加强产前宣教,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人数,也就降低了剖宫产率。
作者:杜亚玲;曲艺;史利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用药特点,总结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我科931例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结果不合理用药83例次,适应症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男性患者用药不合理比率高于女性;其中以30~65岁患者为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临床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失修补术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并予以适当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后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0±23.51)min、(57±20.22)min、(45±16.53)min,术后1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结论予以全胸腔镜下房间间隔缺失修补术合理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杨晓慧;尼洁;吕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即刻乳房再造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皮瓣修补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组织扩张术,对两组患者的完成乳房再造时间、并发症发生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2.9个月-4.1个月,平均(3.46±0.37)个月,对照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3.0个月-4.2个月,平均(3.51±0.42)个月,两组患者完成乳房再造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假体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同时也没有出现新手术切口增加以及原手术切口延长,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假体外露、1例皮瓣坏死和1例切口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18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8例表示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96.43%,对照组中有9名患者对手术表示非常满意,10例表示满意,8例不满意,总满意率达67.86%,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艾红艳;周恩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颈髓外伤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比较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非常复杂,处理适当,可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回顾所在医院2010-2012年所收治病人护理过程中所得体会,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苏志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血液净化技术,是通过弥散和(或)对流、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疗法的统称。由于治疗的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特别是能够有效的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使得这种治疗方法不但应用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已广泛地被应用于非肾脏疾患,特别是一些危重病,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重症胰腺炎,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其地位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样重要[1]。本文对CBP 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杨小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病理诊断得以确诊。对比分析50例患者的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均可得到确诊,但是两组检测的清晰度和敏感度相比, MRI检测要显著优于CT检查,P<0.05,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疲劳性骨折的临床特点主要有:骨髓水肿、骨折线、骨膜反应以及软组织肿胀,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的敏感性和清晰度均显著较好,临床优势显著。
作者:谢雨晴;夏正嵩;谭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将中医研究带入了一个客观化、信息化研究的时代。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舌诊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后,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李雪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进入冬季后气温急剧下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概率明显提升,已成为生命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适当的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明显的疗效作用。本文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出发,进而提出可行的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
作者:杨艳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