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皓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家属248名,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患者家属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于两组患者家属分别应用症状自评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家属SCL-90都存在一些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两组之间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一般自我效能感、焦虑与抑郁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效能量表、Zung's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00名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白血病患儿父母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23.04±5.89)分;焦虑与抑郁得分分别为(41.10±9.12)、(46.46±9.91),其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与焦虑、抑郁量表的得分呈负相关(r=-0.339,-0.218,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与白血病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状态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白血病患儿家属的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春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静脉输液是主要的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作者:毕菊会;王春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131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1例研究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气修补术(Shoulice法或Bassini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并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结果首先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23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96~396,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存在一定困难,致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更高。因而防治产后出血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5月的分娩人数2131人,其中剖宫产572人,阴道分娩1559人,产后出血120人,其发病率为5.63%,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华敏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了不同喂养方式对母婴同室前后100例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按照喂养的方式分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组,用经皮胆红素仪监测胆红素水平,观察在两种喂养方式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结果人工喂养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混合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结论,新生儿不应单纯的人工喂养,应在母乳量不足情况下,适当添加辅食,能有效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汪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对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能够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董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舒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全麻操作中的心血管反应抑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78例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39人接受芬太尼全麻操作;实验组39人接受舒芬太尼全麻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HR、MAP、SpO2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T2、T4、T5三个时点的HR、MAP、SpO2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平;张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胎盘前置是妇产科的急重症也是妊娠晚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给母体带来危害,也会危机胎儿生命。所谓胎盘前置指的是在28孕周后,胎盘附着的位置异常,为附着在子宫体的前、后及侧壁,而是附着于子宫的下段,或者胎盘附着位置低于胎先露(如子宫颈内口处)[1]。到目前为止,前置胎盘的病病理机制还未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而多次意外怀孕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流产、多次生产及有剖宫产手术史、高龄产妇、附件及盆腔炎症等都是公认的可能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的因素[2]。鉴于前置胎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及其严重的危害性,现对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诊断、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作者:马淑芳;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某皮袋厂122例特发性下肢水肿患者,经应用具有温经除湿,养血通络的中药组方和缓解炎性疼痛与调节体内代谢功能的西药组方进行治疗,获得康复。
作者:谢克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脑积水患者64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行临床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其能够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涂小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通心络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7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86例患者。对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银杏叶片治疗,并将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的86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疗效显著(62.79%),25例患者治疗有效(29.06%),7例患者治疗无效(8.10%),总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疗效显著(36.04%),30例患者治疗有效(34.88%),25例患者治疗无效(29.06%),总有效率为70.93%。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极为有效的,且存在较少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国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邹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288例,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巩固组,每组各有144例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进行持续治疗,而对巩固组中的患者在进行持续治疗之后进行间歇性巩固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治愈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有96.53%的患者治疗有效,巩固组中有99.31%的患者治疗有效,即相对于对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进行持续治疗,在持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治疗,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应在持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治疗,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候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通过采取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安全警示,合理存放药物等多种举措,提高护士对用药安全的重视,降低给药错误。结论: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
作者:卢建丽;冯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方式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莲花清瘟颗粒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妊娠结局以及感染消失时间。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则达到92.31%(p<0.05);妊娠结局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消失时间方面,对照组需要9.5天,观察组仅需5.1天,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妊娠期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另加大卫颗粒治疗可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月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穿刺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针单手送针法更满足于儿科护士实践操作的需要。
作者:沈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进行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其临床效果较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磁共振常规成像、动态增强及功能成像等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成为继钼靶、B超检查之后的乳腺影像学诊断的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乳腺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文献,就其磁共振动态增强中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扩散加权成像中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性对比,以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邓雪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折复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折的患者,按照重建钢板固定和传统小夹板固定不同方式随机分成2组,A组重建钢板固定及B组小夹板膏固定,每组40例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重建钢板固定者中,优(90~100分)29例,良(75~89分)8例,尚可(50~74分)2例,差(<50)1例,优良率92.5%。B组传统小夹板固定者中,优(90~100分)7例,良(75~89分)15例,尚可(50~74分)13例,差(<50)5例,优良率,55.0%。结论:采用重建钢板固定老年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及稳定性要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友基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