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楠;高云华;谭开彬;刘政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数字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新兴的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医学数字图像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IDL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对医学数字图像的快捷高效读写和处理能力、简洁的编程风格等优点,使之非常适用于医学影像的研究人员和医生.IDL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我们在医学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内的科研水平.
作者:赵志强;郑小林;王星;王炼;吴旭东;杨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影像(tagged MRI)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标记线的引入,为使用非介入方式研究心肌运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使用tagged MRI提供的信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在tagged MRI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信息处理角度,对tag线跟踪、心脏MRI分割方法、左心室的形状恢复与运动重建、心肌形变应变研究和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朱近;汤敏;孙越泓;夏德深;王平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系列MRI动态演变.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5只,为假手术组;B组22只,为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于缺血3 h/再灌注后1 h(4只)、3 h、6 h、12 h、1天、3天、7天(各3只)行头颅MR 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强化后T1WI扫描,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2WI、DWI及强化后T1WI信号参数的改变.结果缺血3 h/再灌注后MRI可见左侧大脑半球颞顶叶及外侧基底节异常信号.缺血3 h/再灌注后1天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T2信号强度逐渐增加,随后开始下降,而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与此相反.结论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是血管源性水肿与细胞毒性水肿共同作用的表现,而且血管源性水肿与血脑屏障破坏的关系密切.
作者:贾秀川;刘怀军;吕红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组为2002年8月-2004年3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确诊的干燥综合征女性病人18例(按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确诊[1]),年龄18~74岁,平均51.4岁,另选同期非干燥综合征女性1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4~73岁,平均56.5岁,包括12例健康自愿者,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组均无甲减或甲亢以及糖尿病,均无呼吸系统及肾脏疾病.所有受试者均在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之前或停药两周后接受检查.
作者:史莉玲;杜联芳;苏一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同时有治疗前鼻咽部的增强螺旋CT与MRI资料的初诊鼻咽癌283例.由两名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CT与MRI的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CT与MRI检测各部位受侵的发生率.结果 MRI显示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95.1%和74.6%,均明显高于CT的90.5%和65.0%(P分别为0.035和0.013).MRI上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受侵的发生率分别为44.2%和39.6%, 均明显高于CT的29.0%和18.7%(P值均小于0.001).MRI上颅内及海绵窦的侵犯率为17.3%,明显高于CT的5.7%(P<0.001).结论 MRI对于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及通颅孔道侵犯、海绵窦及颅内侵犯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均明显优于CT.
作者:孙颖;沈君;马骏;卢泰祥;梁碧玲;陈健宇;黄莹;丁忠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报告基因显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中重要的显像技术,其可对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过程进行显像,有望更快地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分子影像学中报告基因显像的一般原则、分类、相关影像学技术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龙江;祁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不同序列成像对兔VX2肝微小肿瘤病灶的检出率.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分别在种植肿瘤后7天、14天行MR SE T1WI、FSE T2WI、GRE T2*WI、GRE T1WI平扫和SPIO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检查序列所显示的肿瘤数目,比较显示率,确定SPIO增强MRI佳扫描参数.结果 15只兔肝内种植VX2肿瘤后共有15个肿瘤生长,成功率100%.种植后7天肿瘤<5 mm,SPIO增强序列GRE T2*WI、GRE T1WI可显示所有的肿瘤病灶,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MRI平扫,SPIO增强SE T1WI及FSE T2WI序列,GRE T2*WI序列有更好的肿瘤-肝实质信号对比.14天后,肿瘤生长到1~2 cm, 除GRE T2*WI序列平扫显示率增加外,其他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SPIO增强MRI的GRE T2*WI、GRE T1WI序列对兔肝脏VX2微小肿瘤具有同样的高检出率,进行SPIO肝脏增强MRI检查时,GRE T2*WI序列是首选序列.
作者:张峰;国贵臣;徐宏;李康安;赵京龙;李玉洁;张贵祥;古宏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男,56岁.右侧胸痛3月余,自认为结石性胆囊炎,服用消炎药等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4天入院.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结肠成像与电子结肠镜、钡灌肠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探讨64层MSCT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结肠癌病人结肠充气后进行64层MSCT扫描,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VR、CTVE、SSD及MPR-CTVE融合图像等图像重建.56例同时行钡灌肠检查,36例同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重建的VR图像、SSD图像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评分;同时将重建的CTVE图像、MPR-CTVE融合图像与电子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4层MSCT对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钡灌肠的诊断准确率为73.21%(41/56),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30/36).结论 64层MS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柳澄;张安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闭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引起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1],临床较少见.成人发病易误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本文报道7例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原发性CTPV,并对其发病机制、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张燕明;梁熙虹;王振常;鲜军舫;刘中林;杨本涛;燕飞;付琳;李勇;刘兆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体肿瘤细胞凋亡监测作为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一种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细胞凋亡分子探针99Tcm-HYNIC-Annexin Ⅴ经化学和放射化学合成获得.20~25 g昆明种小白鼠右前腋下皮下组织接种S-180肉瘤,建立荷肿瘤小鼠模型.荷瘤小鼠在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8 h、24 h、48 h、72 h后,分别尾静脉注射99Tcm-HYNIC-Annexin Ⅴ,1 h后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体内生物分布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化疗后显像的佳时间,给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99Tcm-DTPA-HSA,测定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血流分布情况.所有体内生物分布的实验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荷瘤小鼠在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后72 h进行SPECT显像时,肿瘤的显像效果明显,且体内生物分布测定显示在化疗后72 h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1.87±0.58)高,是对照组(1.18±0.128)的1.58倍(二者比较,P<0.05),与显像结果具有一致性.肿瘤/肌肉(T/M)放射性摄取率之比为5.83±0.799,肿瘤/血液(T/B)为1.03±0.258,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化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对99Tcm-DTPA-HSA的摄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单次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后72 h,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对 99Tcm-HYNIC-Annexin Ⅴ的摄取显著增加,细胞凋亡体内显像作为一种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无创性的监测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王荣福;刘萌;张春丽;郭凤琴;赵光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定量分析并比较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室壁不同节段心肌长轴方向舒张运动速度和时相变化,评价TDI速度和时间参数检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组16例、前壁心梗组21例,对照组16例.记录左室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运动频谱.检测指标: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心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e/a比值、e波开始时间(QE)、e波峰值时间(Te)和局部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冠心病两组各节段e和e/a均显著降低;前壁心梗组梗死较非梗死节段a和e降低、e/a显著增大.冠心病两组QE、Te和IVRT均显著延长;但前壁心梗组与心绞痛组比较,仅IVRT显著延长.结论 TDI所测e、e/a、QE、Te和IVRT均可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异常;IVRT还可反映心肌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莉;伍卫;王景峰;张小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的虚拟三维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例正常脑血管和216例脑动脉瘤的DSA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DSA资料作为蓝本,利用三维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脑动脉系统和动脉瘤模型,并由多名医生评价该模型与DSA图像的相似性,后考察虚拟模型在临床教学和造影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虚拟脑动脉系统与DSA图像相比,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在视觉上更容易理解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②虚拟动脉瘤与DSA图像相比,能正确表现动脉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和形态特点;③在临床教学上能帮助学习者建立并加强血管和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概念;④通过模拟瘤体和瘤颈的佳的显示角度,指导血管造影工作角度的选择.结论由软件方法建立的脑动脉瘤虚拟三维模型对于形态学研究和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欣;谢晓东;王朝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67Ga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对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1例胸部X线或CT检查怀疑为肺癌的患者进行67Ga胸部平面显像,其中105例另行67Ga胸部断层显像.肺癌诊断全部由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良性病变的诊断由病理、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等确定.结果 67Ga平面显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5%、85%和73%;而67Ga断层显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84%和83%.良性病变中,肺结核(假阳性率为26%)是导致67Ga显像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67Ga显像对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一简便、可行的方法.67Ga断层显像比平面显像对肺癌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作者:王火强;吴吉勇;刘进军;潘惠忠;赵宪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分子影像学的成像基础是生物体的细胞,都含有水、无机盐、离子和碳水化合物或有机小分子等小分子物质和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机体内直接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分为三种:局部化学介质、激素和神经递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三大要素为分子探针、信号放大和高灵敏探测仪.分子影像学利用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遇到特定基因产物或特定分子时→发射信号→PET、MRI、CT、光学成像仪或红外线记录其信号→显示其分子图像、代谢图像、基因转变图像.
作者:张贵祥;赵京龙;李玉洁;李康安;张峰;周根泉;张悦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MR 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CISS)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3D-CISS影像表现,并与常规MR T1WI、T2WI进行对照.结果常规MRI发现病灶11例,8例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似,难与蛛网膜囊肿鉴别,11例均不能辩认肿瘤的确切边界.3D-CISS发现病灶12例,均表现为高信号脑脊液中的低信号充盈缺损,信号不均,10例呈沿脑池脑室匐行生长,3例包绕三叉神经,1例推挤三叉神经使之移位,1例部分包绕基底动脉.结论较之常规MR,3D-CISS在发现病灶、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复杂的信号特点方面更敏感,对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可靠,并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是表皮样囊肿的佳检查序列.
作者:黄劲柏;徐海波;孔祥泉;史河水;李欣;吴汉平;刘定西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B超、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IVU)、99Tcm-葡庚糖酸盐(99Tcm-GH)肾皮质显像等成像方式对体积细小、功能较差的女性患儿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隐匿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1例出生后长期反常性尿失禁,疑患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隐匿性输尿管异位开口女性患儿的临床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1例行腹部B超检查,仅1例显示单侧发育不良的肾脏,阳性率9.09%(1/11),9例行IVU检查,均未能显示发育不良的肾脏.3例行腹部CT检查,结果阴性.后全部患儿行99Tcm-GH肾皮质显像,均能检出单侧发育不良肾脏,阳性率达100%(11/11),6例手术患儿术中确诊为单侧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开口位于阴道.结论结合先天性单侧肾发育不良伴隐匿性输尿管异位开口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99Tcm-GH肾皮质显像对此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健;徐浩;罗劲祥;张爱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脉门脉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与动脉门脉瘘 (APF)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A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癌患者的MSCT和DSA表现.结果①86例肝癌患者MSCT检查发现APF 36处,DSA检查发现33处.与DSA相比,MSCT检查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8.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②肝癌合并APF的几率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相关性,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MSCT对肝癌合并APF的正确诊断很有价值,可作为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检查方法.
作者:姚宏亮;胡道予;张玉琴;黄艳蓉;王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有大量吸烟史.入院查体:血压170/105 mmH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血化验:胆固醇6.5 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血糖5.5 mmol/L,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前壁V4~V6 ST段上斜性压低0.1~0.2 mV.心脏二维超声示: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 51%.核素心肌显像心尖部灌注减低.
作者:陈少伯;陈士金;赵季红;梁国庆;姜铁民;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女,26岁,孕22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整个右肺增大,大于1/2的胸腔面积,且回声增强,呈类实性改变.心脏移至胸腔左下角,左肺明显变小,未见胎儿腹水及水肿(图1、2).膈肌稍下移,近水平状.超声诊断为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Ⅲ型).引产后经病理证实.
作者:张爱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