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冠状动脉严重痉挛1例

陈少伯;陈士金;赵季红;梁国庆;姜铁民;李玉明

关键词:冠状血管痉挛, 血管造影术
摘要:患者女,70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有大量吸烟史.入院查体:血压170/105 mmHg,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血化验:胆固醇6.5 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血糖5.5 mmol/L,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示:前壁V4~V6 ST段上斜性压低0.1~0.2 mV.心脏二维超声示: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 51%.核素心肌显像心尖部灌注减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单次化疗后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显像研究

    目的探讨活体肿瘤细胞凋亡监测作为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一种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细胞凋亡分子探针99Tcm-HYNIC-Annexin Ⅴ经化学和放射化学合成获得.20~25 g昆明种小白鼠右前腋下皮下组织接种S-180肉瘤,建立荷肿瘤小鼠模型.荷瘤小鼠在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8 h、24 h、48 h、72 h后,分别尾静脉注射99Tcm-HYNIC-Annexin Ⅴ,1 h后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体内生物分布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化疗后显像的佳时间,给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99Tcm-DTPA-HSA,测定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血流分布情况.所有体内生物分布的实验结果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荷瘤小鼠在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后72 h进行SPECT显像时,肿瘤的显像效果明显,且体内生物分布测定显示在化疗后72 h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1.87±0.58)高,是对照组(1.18±0.128)的1.58倍(二者比较,P<0.05),与显像结果具有一致性.肿瘤/肌肉(T/M)放射性摄取率之比为5.83±0.799,肿瘤/血液(T/B)为1.03±0.258,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化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对99Tcm-DTPA-HSA的摄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单次环磷酰胺腹腔内给药化疗后72 h,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对 99Tcm-HYNIC-Annexin Ⅴ的摄取显著增加,细胞凋亡体内显像作为一种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无创性的监测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王荣福;刘萌;张春丽;郭凤琴;赵光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1例

    患者女,26岁,孕22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整个右肺增大,大于1/2的胸腔面积,且回声增强,呈类实性改变.心脏移至胸腔左下角,左肺明显变小,未见胎儿腹水及水肿(图1、2).膈肌稍下移,近水平状.超声诊断为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Ⅲ型).引产后经病理证实.

    作者:张爱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基于形态和灰度特征的乳腺肿瘤B超图像识别

    目的为B超诊断乳腺肿瘤建立计算机辅助诊断手段,以降低活检数以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通过提取良性和恶性肿瘤B超图像的形态特征和灰度特征,包括傅立叶描述子,粗糙度和前后场回声比,组成特征矢量,再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特征矢量进行分类处理.结果 k-均值聚类算法对良性肿瘤的识别率为89.85%,对恶性肿瘤的识别正确率达78.26%.结论本文中建立的方法能较肉眼更精确地反映良性和恶性肿瘤B超图像的特征,如果再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能大大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盈;汪天富;彭玉兰;李德玉;林江莉;罗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组织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评估

    目的评价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用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175名患者的184个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145/184),76.1%(51/67)和80.3%(94/117).结论组织弹性成像为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尽管可能会增加一定数量的假阳性,但更重要的是弹性成像能有效地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作者:王怡;王涌;张希敏;秦茜淼;王意达;徐智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技术及影像学评估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定位技术并观察封堵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5条健康杂种犬,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规格为(12~15 mm)×6 cm、人工血管长度为4 cm.随机封堵左或右侧肾动脉.术后1、4、8、12、16周,复查主动脉造影及增强CT.结果 15条犬均成功地置入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分别封堵7条右肾动脉及8条左肾动脉.复查显示支架无移位,封堵肾动脉无血供.结论自制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高且封堵效果良好.主动脉半周覆膜支架具有应用于临床病例的可能性.

    作者:肖亮;徐克;邵海波;王少雷;于世平;王强;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范畴及其进展

    分子影像学的成像基础是生物体的细胞,都含有水、无机盐、离子和碳水化合物或有机小分子等小分子物质和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大分子物质.机体内直接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分为三种:局部化学介质、激素和神经递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的三大要素为分子探针、信号放大和高灵敏探测仪.分子影像学利用分子探针→插入人体细胞内→遇到特定基因产物或特定分子时→发射信号→PET、MRI、CT、光学成像仪或红外线记录其信号→显示其分子图像、代谢图像、基因转变图像.

    作者:张贵祥;赵京龙;李玉洁;李康安;张峰;周根泉;张悦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近年来由于MRI的进展,现已成为医学成像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血管MRI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心脏、大血管、内脏和外周血管成像及诊治工作.本文简要叙述心血管MRI临床应用概况,如对胸主动脉疾患、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心病、心包疾患和心脏瓣膜病的诊断评价等.重点讨论一些新进展,如MR心肌灌注成像和心肌存活的评价;MR冠脉造影和斑块成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MR诊断以及MR血管造影对腹主-髂股-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影响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提示TACE术后肝癌复发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77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供、肿瘤血管形态、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肝硬化.术后分析以上因素与TACE疗效的关系.结果有随访结果的65例,随访0.5~3年,其中肝癌结节直径≤10 cm组TACE疗效明显高于直径>10 cm组(P<0.05);癌结节边界清晰、不伴有门静脉栓子组疗效高于癌结节边界不清晰、伴有门静脉栓子组(P<0.05);肝癌结节内血流形态呈分支状或篮网状者, TACE术后癌结节内碘油沉积好,疗效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在TACE术前提示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患者的选择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作者:刘健;黄道中;张青萍;胡道予;周元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在胎儿心室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三血管气管平面(3V+T切面)在胎儿心室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1月在我院产前诊断门诊接受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孕妇1212例,年龄20~44岁,孕周为16~38周.取胎儿心脏检查的常规6个标准切面,然后在四腔心切面的基础上缓慢平行向胎儿头侧移动探头即可显示胎儿上纵隔横切面,即三血管气管平面,再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房室及大动脉血流分布和血流方向.结果 1212例胎儿超声心动图均获得满意的3V+T切面,共检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47例,其中心室发育不良11例(8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3例右心发育不良),年龄23~42岁,平均(29.8±5.7)岁,孕周20~39周,平均(26.7±5.6)周.10例心室发育不良均已引产并有5例尸检,尸检结论与超声检查完全一致,1例胎死宫内.结论胎儿3V+T切面是一个简单、可靠的胎儿心脏大血管的筛查方法,能提高我们对涉及大动脉异常胎儿先心病的理解,是诊断胎儿心室发育不良的又一个重要切面.

    作者:王慧芳;熊奕;吴瑛;佘志红;梁海南;林琳华;任景慧;王晓玫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肝门静脉瘤1例

    患者女,45岁,平素身体健康,偶感右上腹不适.体检时B超发现第一肝门区、门静脉主干旁一大小24 mm×24 m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后方有增强效应,多切面观察未见其与门静脉相通.超声诊断:肝内门静脉旁囊性病变声像,建议彩超检查.彩超所见: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分支不宽.肝内近第一肝门区见一大小同上述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形态不规则.CDFI:门静脉内血流为入肝血流,未见逆流,上述无回声内可见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图1),可测得静脉频谱,速度为 8 cm/s.并可见其与门静脉主干血流相通.彩超诊断:门静脉瘤形成.后经血管造影证实.

    作者:葛贻珑;叶军;陈卫华;任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膝关节包囊虫病1例

    患者男,46岁,兽医,因右膝关节酸痛来医院就诊.查体:右膝关节饱满,未见明显红肿.生化检查:Casoni试验及包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均阳性.X线检查:双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于右膝关节髌上囊内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和椭圆形囊性无回声,大的囊腔大小约15 mm×13 mm,小的约2 mm×2 mm,囊内可见小囊,并可探及分隔;囊内透声清亮,囊壁薄,厚薄均匀、光滑、完整,连续性好,髌上囊后方的股骨下端骨膜完整,回声均匀(图1、2).肝脏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

    作者:史俊芳;王意南;谭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动脉门脉瘘的价值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动脉门脉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与动脉门脉瘘 (APF)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AP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癌患者的MSCT和DSA表现.结果①86例肝癌患者MSCT检查发现APF 36处,DSA检查发现33处.与DSA相比,MSCT检查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8.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②肝癌合并APF的几率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有相关性,与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MSCT对肝癌合并APF的正确诊断很有价值,可作为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检查方法.

    作者:姚宏亮;胡道予;张玉琴;黄艳蓉;王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前室压力与横切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小腿前室压力与横切面积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测量35例高度怀疑OCS患者的小腿前室横切面积并计算横切面积扩大率,针刺法测量小腿前室压力,将小腿前室压力与横切面积及其扩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小腿前室横切面积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扩大,横切面积扩大率与前室压力呈直线相关(r=0.607,P<0.001),以前室横切面积扩大率为自变量,前室压力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公式为Y=0.906X+39.139(r2 =0.368,P<0.001).结论小腿前室横切面积扩大率与前室压力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判定小腿OCS临床分期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作者:梁峭嵘;刘照宏;石星;傅强;吴征杰;陈君洁;汤书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层圈块体的运动学研究

    本文围绕着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层圈块体的运动学特征,开展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的层圈块体上固定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层圈块体上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数字人体多体系统的坐标、自由度和约束方程,数字人体多体系统的偏速度和偏角速度和数字人体多体系统的变换矩阵与导数研究,为建立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层圈块体的运动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建模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SPIO分子探针标记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分子探针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观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将标记和未标记肺腺癌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情况,行MR扫描和病理观察.结果标记及未标记纳米分子探针SPIO的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前者肿瘤较后者在MR成像中信号强度有明显变化,在T1WI、T2WI、FGR/20°和FGR/70°四个序列中,以FGR/20°变化明显.病理切片普鲁士兰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及坏死组织内有铁染色.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稳定可靠,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活体监测,提示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潜在性应用前景.

    作者:李康安;张锋;马勇杰;张贵祥;古宏晨;胡运胜;赵京龙;李玉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MRCP诊断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方法对2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有临床症状或生化异常疑胆道并发症的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MRCP表现.所有病人均经直接胆道造影、术后病理或随诊观察确诊.结果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1.9%(13/21).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结石2例,胆道淤泥1例,供体-受体胆总管不匹配1例.结论 MRCP可以明确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宏;穆学涛;钟心;董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干燥综合征酸刺激前后涎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组为2002年8月-2004年3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确诊的干燥综合征女性病人18例(按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确诊[1]),年龄18~74岁,平均51.4岁,另选同期非干燥综合征女性1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4~73岁,平均56.5岁,包括12例健康自愿者,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两组均无甲减或甲亢以及糖尿病,均无呼吸系统及肾脏疾病.所有受试者均在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之前或停药两周后接受检查.

    作者:史莉玲;杜联芳;苏一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表面线圈接受信号对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成像分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面线圈接受信号对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含有0.1% Gd-DTPA(0.5 mmol/ml)的500 ml 生理盐水模型:一是将其直接放置在柔性线圈表面上,横断面、冠状面T1加权成像,然后对中心层面图像Profile测定;MR检查后对同一模型进行多体素化学位移成像氢波谱检查.二是将同一模型包绕在线圈内,采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检查.另对1例人体肩背部脂肪瘤进行活体多体素化学位移成像氢波谱检查,柔性表面线圈贴近肩背部病灶部位进行信号采集.结果水模型直接放在表面线圈上,等中心层面横断面图像Profile显示中心明显低于左右两侧,远离线圈侧明显低于靠近线圈侧,波谱亦显示感兴趣区内远离线圈侧波谱信号幅度明显低于靠近线圈侧.水模型包绕在线圈内,等中心层面横断面图像Profile在左右、前后方向基本均匀分布;MRS波谱信号幅度大小分布与距离线圈远近无关.水模型冠状面Profile显示靠近线圈中心明显高于两侧.人体脂肪瘤波谱图像示感兴趣区内靠近表面线圈侧波谱信号幅度明显高于远离线圈侧.结论表面线圈接受信号不均匀性会对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产生直接影响;将检查对象放置在线圈中心并包绕在柔性线圈内可以基本排除其对波谱定量分析的影响.

    作者:范明霞;田建明;李建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女,60岁.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向左腹股沟放射,伴腹胀、厌食2月余.体检:脾大肋下一指.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未见异常.CT扫描: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异常,脾内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1 cm×7cm×14 cm,密度不均,病灶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增大的脾脏压迫左肾向下向前移位(图1、2).超声检查:脾脏体积增大,厚径8.3 cm,脾内混杂回声肿物,边界不清.手术所见:脾脏大小约20 cm×10 cm×16 cm,质地中等,内见大小约10 cm×6 cm×15 cm实质性肿块,切面呈暗红色,无包膜,边界不清,与胰尾部轻度粘连,脾脏后外侧与后腹膜粘连.

    作者:牡丹;刘白鹭;薛玉华;尚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MSCT)结肠成像与电子结肠镜、钡灌肠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探讨64层MSCT成像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结肠癌病人结肠充气后进行64层MSCT扫描,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利用工作站进行VR、CTVE、SSD及MPR-CTVE融合图像等图像重建.56例同时行钡灌肠检查,36例同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将重建的VR图像、SSD图像与钡灌肠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评分;同时将重建的CTVE图像、MPR-CTVE融合图像与电子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4层MSCT对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钡灌肠的诊断准确率为73.21%(41/56),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30/36).结论 64层MS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柳澄;张安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