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做好临床护生带教工作的体会

姚阿娣

关键词:临床护理, 护理带教
摘要: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预防性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控措施浅谈

    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杜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加味枳术汤治疗性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味枳术汤治疗组)60例,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组)60例,两组用药均为4周,观察便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78%,对照组组总有效率6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便性状比较,治疗组正常率86.67%,对照组正常率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组均有一定的通便作用,采用加味枳术汤通便作用显著。

    作者:代述东;武琳琳;黄付仙;何涛;雒福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100例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腹腔镜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所需要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别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胃大部切除手术,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手术,其比例分别为36:31:20:13,以上手术均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四种相同类型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选取20例。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进行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信息数据。结果:应用腹腔镜手术对治疗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切除胃大部,切除胃壁良性肿瘤和切断迷走神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症状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同类型手术。结论:与不采用腹腔镜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手术快速,对人体组织创伤性较小,康复时间短和手术后并发症状少等优势,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龙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病因临床抢救及护理

    肺水肿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临床上以心源性肺水肿多见,心源性肺水肿:是由左心衰竭或二尖瓣狭窄所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肺水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满布干性音,两肺底广泛湿音,x线胸片显示肺门两侧蝴蝶状阴影,急性肺水肿是心内科急症之一,急性肺水肿是肺淤血在临床典型的表现,主要由左心功不全所致。当肺毛细血管内压超过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时,血清即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和肺泡内引起肺水肿。急性肺水肿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重度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急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肺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病人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两肺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及心脏骤停。急性肺水肿在临床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情急而重,若抢救稍有延续,即可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分秒必争地配合医生救治,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作者:宫亚男;宋万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中药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

    由于现代医学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局限性,容易留下后遗症,并且在基层临床中,传统上周围性面瘫患者普遍认为面瘫系由“毒风”所致,需要中医针刺治疗才有效,因此周围性面瘫病人在针灸临床特别是基层针灸临床中较为常见。自2011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及其他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桂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免洗手消毒液在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脐部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洗手消毒液应用于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脐部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酒精脐部消毒清洁,观察组行免洗手消毒液做脐部清洁,对两组使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使用使用,观察组患者脐周红肿、术后感染、平均清洗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做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脐部清洁工作,能有效减少皮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有效将术前准备时间缩短。

    作者:郑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lekta加速器电动楔形板使用体会

    随着我国肿瘤患者例数的上升,尤其是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肾癌等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多,以及肿瘤患者对肿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相关仪器的质量和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上肿瘤治疗主要采用放疗联合化疗方法,而临床放疗常用的过滤器为楔形滤过板,楔形滤过板的质量及合理正确应用对放疗的顺利进行起到关键性作用。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电动楔形板特点、Elekta加速器电动的楔形板原理,并对Elekta加速器的电动楔形板应用注意事项及方法进行探究,以期为电动楔形滤过板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有效依据和启示。

    作者:陈善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血脂症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高血脂症性胰腺炎(HLP)复发的预防价值。方法:将62例HL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内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93.55%,较对照组的80.65%显著(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结论:在HLP的临床治疗中介入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病情复发,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遇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苍术的临床应用

    苍术,又名赤术,为菊科草本植物,药用根部。其味辛苦,性温无毒。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它不仅用于内科脾胃、郁证,还可用于外科湿仓等疾患。现将临床应用简介如下。

    作者:程小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深静脉置管预防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留置针置管与深静脉置管静滴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以选择更好的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我科自2013年始,对88例使用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观察者进行深静脉置管。结果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深静脉置管静脉甘露醇可使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降低,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许淑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折叠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理想方法。方法对42例(50只眼)行提上睑肌联合上横韧带折叠并固定于睑板上治疗上睑下垂,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治愈39例(46只眼),占92%,欠矫3例(4只眼),占8%,无过矫病例。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适合于所有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合乎生理及美容要求的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作者:颜世传;李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基本主要的介入性技术。它首先在右侧大腿根部从皮肤穿刺,沿股动脉将一根管端有个小球囊的特制导管(叫球囊导管),顺着动脉血流在X线透视下,慢慢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到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时,可将球囊加压到数个大气压之后扩张局部狭窄的病变,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这样将血管狭窄的冠状动脉重新成形,称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国际上PTCA的成功率已达90%~95%。中国为80%~85%,远期疗效亦为80%以上。其再狭窄率达30%~35%,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如稳定1年以上,则极少有再狭窄。对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再次选择PTCA,成功率仍达90%以上,且再狭窄率降低。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以及介入材料的日趋改进,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98%以上。通过稳定患者的情绪,合理安排休息、饮食,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以及病情观察是冠心病患者PTCA手术成功的关键。PTCA的成功与否,关系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术后护理为重要。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 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内科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联系紧密。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相对较高。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心导管室用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共27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哲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代谢组学的唇腭裂研究现状

    唇腭裂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这种疾病可影响到除视力以外所有口腔颌面器官的形态和功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复杂且周期长,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代谢组学主要利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 ic resonance,NMR)技术测定生物液体样本[1],通过模式识别(Pat tern recog nit ion)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确定生物体由外源性物质刺激及自身遗传变异而致畸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组成分的变化,对代谢物组谱进行动态追踪,并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来,从而揭示生命活动的代谢本质。通过代谢组学可以对唇腭裂这种先天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使用做更深入和快速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对唇腭裂患者与非唇腭裂者代谢物质差异的研究现状以给现代唇腭裂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余子敬;佘小明;秦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3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入住我院肝胆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与观察这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基本资料。将临床护理路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远远高于应用前的效果,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对相关方面医学知识与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并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对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护理前后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比较明显,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恢复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满意度都远远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践模式。

    作者:季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骨科护理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后,也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骨科护理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讨目前在骨科护理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吴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凉血疏风汤治疗玫瑰糠疹156例疗效观察

    玫瑰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笔者自拟凉血疏风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56例,效果理想。

    作者:翟永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静脉治疗实践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成员职责;修订和完善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理论和技能培训;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及全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与药师合作加强输液质量管理;开展静脉治疗相关领域的循证研究。

    作者:张贺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对其疗效的分析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的分析日益受到手术医生的关注。回顾近几年临床相关报道,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其术前综合治疗、麻醉选择、术式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术后综合治疗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永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双途径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双途径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本院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血管造影、CT和B超明确诊断。运用Seldinger技术,经有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诊断,进行介入治疗。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肝动脉栓塞后碘油填塞率为28%~84%,透视下继续行经皮肝穿刺碘油空虚区,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后病灶碘油填塞率为83%~98%。40例栓塞前血管瘤的大径平均值为(7.1±3.1)cm,栓塞后6个月大径变为(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途径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并推广。

    作者:侯跃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