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目的:比较丙硫氧嘧啶与甲硫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结果治疗组导致肝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20.83%),肝功能损伤出现时间(18.3±7.5)d比参照组(38.7±8.1)d快,肝功能损伤指标中ALT升高发生率(4.17%)低于参照组(22.92%),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流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的影响比丙硫氧嘧啶的影响小。
作者:孟凡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在维护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105例亚健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监测、信息化管理及评估,并干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对医院体检中心运用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后,亚健康及代谢异常人群的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控制,发生体检异常率也逐年下降。结论运用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医院体检中心的受检者进行健康干预及监控,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亚健康状态等的危险因素,并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创伤、肿瘤及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等均可造成骨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但每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结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通过骨缺损的基因治疗方法可保证细胞生长因子局部的靶向释放,大限度地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被认为是维持骨缺损局部生长因子有效治疗浓度有希望的一种方法。
作者:沈成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舒芬太尼PCA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联合镇痛,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4、8、16、24小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PCA泵按压次数、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湘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进行改革,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各评价指标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结论采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许慧红;马嘉;朱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手术成功率100%,引流时间7—30 d,平均15.25±12.36d。术后1个月腔隙消失9例;1个月至1年内消失12例,明显缩小5例;术后2年腔隙消失3例,缩小1例,无变化1例。结论: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慢性复发性硬脑膜下积液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尚大伟;肖国新;刘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缓解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在我院确诊为稳定期COPD患者的身高、体重及肺功能数据,统计各组患者BMI、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FEV1缓解率。结果COPD患者BMI与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有相关性(p=0.037),BMI与用药前后FEV1缓解率无相关性(p=0.384),COPD患者FEV1(吸入沙丁胺醇200ug后)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吸入沙丁胺醇200ug前后FEV1缓解率无相关性(t=0.681)。结论COPD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部分肺功能。
作者:宋卫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科学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可供人们使用的膜分离技术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化学行业必须针对实际发展状况促进超滤技术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超滤技术具有高效率、能耗低以及无变相等特点,是现代膜分离技术的引导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超滤膜的选择着手,对超滤技术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做了总结介绍。
作者:丁兆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患者常出现饮食障碍,精神疾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核心。但合理的饮食和护理对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缓解心情情绪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整体观念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4年7月到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出30例患者,对其进行整体观念下的护理工作,作为研究组;再从同时期的患者中随机选出3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整理,并同时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整理。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10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80%,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如果在护理方案中融入整体护理观念,则会大幅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增加护患关系,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王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血糖的改善情况、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数、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何艺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全身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持续而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肾脏指标不仅可用来评估高血压的进程,还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致病因子,抑或仅仅是一种潜在病理过程的标记物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压肾脏损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作者:矫波;邢丽波;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2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采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11例13眼中,13眼眼压均恢复正常;视力提高9眼,3眼视力不变,视力下降1眼。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9例(12眼)中,11眼眼压降至正常,1例眼压控制;视力提高7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1眼;发生并发症2例,均为滤过道瘢痕纤维化。睫状体冷冻术3例(4眼),1例眼压正常,2眼眼压控制,1眼下降不明显;2眼虹膜面残留粗大新生血管;发生前房出血1例,眼球疼痛1例。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较好。
作者:陈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2011年未进行专项整治,2012年开始进行专项整治,统计两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经过统计,2011年口腔专科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共调查148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为1242例,使用率为83.4%,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患者为1013例(81.6%),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229例(18.4%),使用强度为78.73DDD。2012年口腔专科开始展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共调查171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为1325例,使用率为77.2%,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患者为1178例(88.9%),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147例(11.1%),使用强度为55.77DDD。两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工作,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使用强度下降,患者的预防工作获得较大提升,总体上的医疗工作呈现出较大水平的提升,日后应广泛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减少各种临床问题的出现。
作者:汪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8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治疗中,其能够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术后诸多并发症发生,对减轻患者经济或精神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恒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于临床应用经皮加压钢板行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和对比,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我科对24例有手术适应症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了经皮加压钢板(PCCP)手术,29例实施了动力加压螺钉(DHS)手术,将前者分入组I,后者分入组II,记录组I、II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并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月、3月、6月、1年,行Harris评分。结果:组I平均手术51.7分钟,平均出血量59.2ml,术后随访优良率91.3%;组II平均手术64.2分钟,平均出血量303.9ml,术后随访组II优良率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相对于DHS而言,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优点非常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剥离肌肉少、出血少、受X线辐射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能早期活动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作者:傅斌;朱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机械通气患者经常并发各种疾病,尤其是儿童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道疾病容易打破机体的防御,引起感染。本文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护理策略。
作者:吕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调查12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20例患者中有恐惧(50.98%)、孤独(43.14%)、紧张(39.22%)、焦虑(34.31%)、抑郁(32.35%)、急躁(29.41%)、无安全感(27.45%)、生气(23.53%)、担心(14.71%)以及绝望(6.86%)等不良心理。结论: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卫生宣教与护患沟通,重视人性化关怀,树立患者生活的信心,并做好家属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作者:陈天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再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肝脏保护、控制出血及纠正贫血等,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对应的临床护理。结果基本治愈46例(51.69%),病情缓解39例(43.82%),治疗无效4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1%。结论临床护理可改善再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作者:张巧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通常发生于经常旋转前臂,伸屈肘、腕关节活动的工作者,如木工、钳工、水电工、理发工等,以及网球运动员,故又称网球肘,Nir-schl1980年提出了顽固性网球肘的诊断标准[1]。其手术治疗的指征是[2]:(1)肱骨外上髁部的严重疼痛延续6个月以上;(2)肱骨外上髁部严重的局部压痛;(3)制动休息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4)制动期间外上髁局部封闭2次症状缓解不明显者。笔者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手术疗法对复发性及持续6月以上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武佐元;郭礼跃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