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1.病例徐丹丹,女,23岁,因“停经39+2周,B超发现羊水偏少半天”于2014-08-07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11月04日,预产期2014年08月11日。孕期经过顺利,停经9+1周建围产期保健卡并定期产检,停经35+5周空腹血糖为5.16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予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良好。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 36.6℃,P 96次/分,R 19次/分,BP 138/88mmHg,身高160cm,体重83kg。宫高38cm,腹围115cm ,胎心142次/分,先露头,浅定。产科超声(2014-08-07):胎儿BPD9.3cm,HC33.3cm,AC37.9cm,FL7.5cm,AFI6.8cm。S/D:1.8。提示:单胎头位,晚期妊娠。羊水偏少。于2014-08-11因“巨大儿”在腰硬联合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右侧卵巢包块切除术。术中顺取一女婴,Apgar评分10分-10分,体重4650g,探查双附件见右卵巢3x3cm实性包块,切除包块并送病理。右输卵管及左附件未见异常。术后常规病理示(右卵巢)妊娠黄体瘤,后将切片及标本送至南京军区总院确诊为妊娠黄体瘤。术后5 d痊愈出院。术后40天复查超声示:双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董洪果;梁少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6年1月~2013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洪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两组各项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式对于提高阑尾炎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显著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促进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云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监测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经过检测,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降低血红蛋白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显得极为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愈率,同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叶正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容易发生的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同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自我防护行为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防护措施实施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了解程度与实施前有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院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开展职业危害知识讲座和培训,可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降低职业危害风险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陈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注重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作者:姚阿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速度、喂食高脂饲料及添加青饲料、影像学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等多方面论述。
作者:赵健雄;赖陈岑;王和生;王永萍;杨长福;刘强;陈运;李宏;王通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浅静脉留置针置管与深静脉置管静滴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以选择更好的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我科自2013年始,对88例使用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观察者进行深静脉置管。结果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深静脉置管静脉甘露醇可使静脉炎及渗漏的发生率降低,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许淑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创伤性脑损伤是大脑功能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多由跌倒,机动车事故,暴力袭击,重物击中等引起。脑组织的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脑组织被集中或弥散的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后大脑伴随一系列变化。比如神经细胞功能的变化、脑组织局部缺血,脑水肿。上诉的这些改变常会与血压,ICP,CPP,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导致脑组织的再次损伤{Mc-Net ,2010#24}[1]。
作者:唐继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56例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54例CT诊断正确,2例CT诊断与手术病理不符。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征象有阑尾肿大,管壁增厚,阑尾管腔扩张积液,阑尾石,阑尾周围条纹征,阑尾周围炎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彗星尾征,箭头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全面观察阑尾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入的60例难治性肾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降压、利尿等基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耐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缓解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复发率低。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周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护理临床工作中,护理纠纷时有发生,本文对其原因,防范措施进行剖析,研讨,总结如下:案例1: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未按医嘱正确加入正确剂量的药物,。案例2:因护士工作繁忙,一时疏忽,输液换瓶时发生差错。案例3:因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不仔细,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案例案例4:未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未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一位癌症晚期伴有抑郁患者,跳楼自杀,案例5;护士入院宣教不到位;未交代患者家属看护的注意事项,自身巡视不勤,导致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私自离院,走失。案例6:因护士业务水平不高,给予患者护理操作时,多次未成功,引起争吵,继而发生殴打,案例7;因护士态度生硬,言语不当,引起护理纠纷。
作者:宋万秀;尹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到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结果且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复发率及肺功能检测优良率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血清转氨酶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来说明转氨酶水平检验在临床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120例体检者,对这些体检者的血清转氨酶进行检测,并对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确定脂肪肝患者例数,以探讨血清转氨酶异常情况与脂肪肝的发生的关系。结果:经过对以上体检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的检测,一共检出31例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25.8%,其中65例男性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患者25例,检出率为38.5%;55例女性体检者共检出脂肪肝患者6例,检出率为10.9%,脂肪肝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与体检结果正常者相比,结果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的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患有脂肪肝,目前血清转氨酶水平的检测对于诊断脂肪肝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患有跖跗关节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86例患有跖跗关节损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跖跗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跖跗关节损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对患有跖跗关节损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汪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家庭护理。方法采取本院妇产科2013年5月份至2014年6月份期间分娩的120例产妇,对这12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家庭护理措施。结果对分娩后的产妇进行家庭护理,产妇得抑郁症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通过采取预防及家庭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
作者:董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较为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具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提前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是冠心病的较为严重的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病均为在院外突然发病,这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生命安全,若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急救护理,不仅是赢得下一步有效治疗的关键,还可减少患者死亡率。而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来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芙黄膏外用预防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静滴前30min 使用新芙黄膏敷拟静脉穿刺血管,敷至静滴结束。对照组不予使用预防用药,拔针后直接按压。比较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芙黄膏外用可有效降低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凌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甲强龙冲击联合更昔洛韦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甲强龙冲击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及脑电图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强龙冲击联合更昔洛韦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抽搐控制时间、退热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及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堃;王学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