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夏稻子;李英梅;刘聪
目的初步探讨了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40例不同肾脏疾病[单侧肾动脉狭窄(RAS)15例,双侧RAS 10例,单侧肾盂积水5例,双侧弥漫性慢性肾病10例]患者行DWI检查,为了研究肾脏DWI检查的可重复性,对10例正常志愿者间隔一天后按照相同的序列和参数行第二次DWI检查,分别测量低b值(b1=0 s/mm2、b2=500 s/mm2)和高b值(b1=0 s/mm2、b2=800 s/mm2)DWI图像的肾脏ADClow和ADChigh值,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结果①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扫描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很好,低b值(0、5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135mm2/s[95%CI:(-0.0357~0.0087)×10-3 mm2/s],相关系数r=0.897.高b值(0、8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385 mm2/s[95%CI:(-0.0579~0.0191)×10-3 mm2/s],相关系数r=0.773.②肾脏ADClow值明显高于ADChigh值(t=21.462,P<0.001).③对照组、肾动脉狭窄组、肾积水组和慢性肾病组肾脏ADClow分别为(2.82±0.020)×10-3,(2.42±0.031)×10-3,(2.41±0.063)×10-3和(2.31±0.037)×10-3 mm2/s;ADChigh分别为(2.36±0.022)×10-3,(2.10±0.032)×10-3,(2.15±0.061)×10-3和(1.98±0.043)×10-3 mm2/s,三个疾病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肾脏DWI可以用来评价肾脏疾病和功能.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霄英;倪石磊;谭可;鲍圣德;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本文介绍了骨科手术中一种新的髓内钉的打孔方法.由双目空间定位系统获得标志点的空间坐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电钻到达正确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所需的旋转量和平移量,将计算的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传递给MOTOMAN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手持电钻获得正确的平移量和旋转量,从而达到在髓内钉上正确打孔,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手术伤害.
作者:付增良;杨建玺;崔凤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 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 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作者:李子孝;戴建平;江涛;李少武;孙异临;高培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DW-FLAIR和FLAIR成像技术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行轴位SE-T1、FSE-T2、FLAIR及DW-FLAIR扫描.60例脑梗死患者共检出82个梗死灶,比较分析DW-FLAIR和FLAIR对脑梗死灶显示的图像质量.结果梗死灶显示方面:不清楚在FLAIR有34个而DW-FLAIR有16个(卡方检验x2=5.986,P=0.014);60例脑梗死DW-FLAIR的对比噪声比(CNR)绝对值均高于FLAIR(经配对样本t检验:t=-3.26,P=0.008).结论DW-FLAIR具有成像时间短的优势,它在脑梗死灶位于颅顶时的应用优于FLAIR技术,但梗死灶位于颅底时显示逊色于FLAIR技术.
作者:林志超;王秀河;黄力;陈汉芳;吴何嘉;曹宗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作者:李英;张晓鹏;唐磊;郝纯毅;孙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2岁,发现右侧阴囊肿大2天来诊.查体:右侧阴囊根部肿大,局部阴囊颜色略有青紫,不红,不热,轻微触疼,囊性感明显,睾丸可们及,大小正常,双侧对称.
作者:刘玉峰;常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加以改进,拟建立一个稳定的类似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家猫28只,随机分为3组(栓塞组18只,结扎组6只,假手术组4只),栓塞组和结扎组分别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和上矢状窦(SSS)后份结扎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术后1、3、6、12、24、48 h对各组模型行MRI、CT检查,观察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并和病理作对照研究.结果栓塞组16只猫造模成功.MR发现13只猫,CT发现12只猫脑实质内异常灌注区.大体病理学16只猫上矢状窦、桥静脉及皮层静脉内见CAP凝固呈铸型改变.显微病理学见病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 h后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结扎组和假手术组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结论上矢状窦穿刺注射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适合于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陈维福;谢微波;钟维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MRS)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对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例和PCa 11例的MR检查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非癌区及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每个分区内的CC/C值,对癌与非癌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外周带非癌区及癌区的CC/C值分别为(0.77±0.32)和(2.44±1.12),癌区CC/C值明显大于非癌区(t=13.29,P=0.000);若以0.86作为分界,准确性为75.8%,若以0.99作为分界,准确性为87.9%.结论前列腺MRS中的CC/C值有助于鉴别癌与非癌灶.
作者:李岩;李建军;岑松;李传资;余宁;赵应满;许琴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作者:张辉;贺业新;苏晋生;刘起旺;杨晓棠;祁建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行CE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分析均并终达成一致,分5级记录肾动脉的情况,统计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ROC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用CohenKappa法评价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观察副肾动脉显示情况.结果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7.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两种方法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的κ值分别为0.924和0.899.CEMRA副肾动脉显示率为87.5%(7/8).结论CEMRA可以准确诊断有意义的肾动脉狭窄(>50%),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邹强;孙晓伟;邹英华;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 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 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 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洁;张晓鹏;曹崑;唐磊;孙应实;单军;欧阳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在诊断肾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共46个肾细胞癌和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I常规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肾细胞癌(73.9%,34/46)平扫以混杂信号为主要表现,但颗粒细胞癌(83.3%,5/6)以等或低信号为主.82.6%(38/46)可见假包膜,60.9%(28/46)可见肿瘤滋养血管,47.8%(22/46)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42.5%(17/40),轻中度增强57.5%(23/40).7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个出现脂肪或脂质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28.6%(2/7),轻度增强71.4%(5/7).结论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肾癌组织学和血供特性,可鉴别其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作者:金光暐;安宁豫;蔡幼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者女,97岁,主因意识障碍1天入院,既往曾有过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2~3年前曾于外院做CT发现双侧颅顶骨变薄.查体:患者浅昏迷,双侧颅顶骨对称凹陷,四肢肌张力略高,均有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临床印象:昏迷待查.
作者:邢焕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CAD),并进一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 μg/kg·min)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对照组:18例患者,QCA结果正常,行2DE,DSE,IBS检查.根据CVIB在DSE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索CVIB大变化率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单纯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DSE相比,DSE结合IBS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 73.3%;90.4%vs77.4%、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较单纯DSE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常超;李东野;钱文浩;夏勇;陈清枝;冯义柏;陈静;王晓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2例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常规经胸超声指标、各时相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a、Ea和Aa)以及室壁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SRs、SRir和SRac)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常规超声指标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各位点的Sa、室间隔和下壁的Ea、Ea/Aa以及前壁的Ea有明显改善;各室壁的SRs和SRir、前壁的SRac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DTI和SRI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CABG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CABG能改善左心功能,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舒张功能的改善,局部心功能的改善比整体心功能的改善明显.
作者:夏春霞;郭瑞强;周青;陈金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300、500、1000 s/mm2图像CNR高于T2图像和b值1300 s/mm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F=42.492,P<0.05).扩散图像中膀胱SIR值均低于高分辨T2图像中膀胱SIR值,有统计学意义(F=144.786,P<0.05),b值升至800 s/mm2时,SIR降低至2.437±0.844.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F=141.425,P<0.01).结论b=1000 s/mm2是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较好的克服灌注、T2穿透效应对直肠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
作者:孙应实;张晓鹏;唐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对比噪声比(CNR)为评价标准,比较有无ASSET及不同信号平均次数(NEX)与ASSET搭配所得DWI图像的质量,确定成像参数;利用确定序列对后续36例胃癌进行成像研究,确定胃癌及非癌胃壁的DWI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范围.扩散敏感梯度取b=0、1000 s/mm2.结果ASSET-DWI组较无ASSET组成像速度提高,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Ghost伪影)轻且图像基本无变形(P<0.01);分次屏气采集对ADC值计算无影响(P>0.05);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4 NEX)采集,可基本消除ASSET相关伪影,具备良好的对比噪声比.胃癌癌肿在DWI图上表现为稳定的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17±0.22)×10-3 mm2/s,非癌胃壁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94±0.28)×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1.46×10-3 mm2/s作为判定胃癌的标准,敏感性97.0%,特异性90.9%.结论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ASSET技术及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采集,实现了胃癌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双坤;戴建平;马军;李少武;艾林;程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