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碧桦
宫颈癌是十分复杂且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宫颈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经常会被人们所轻视,因此应该加强对宫颈癌的重视和筛查,保证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通过对宫颈HPV感染的分析,来研究不同方法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
作者:张学术;李巧云;刘秀荣;宋志慧;冯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手工审计方式,还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下问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对策;以及审计程序。总体来说,文章通过论述会计电算化引起的内部审计内容和方式的改变,提出了一些对策。
作者:李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94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认知干预后产后抑郁症患者SAS、SDS得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获得良好认知,促进其恢复。
作者:王怀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住院118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18例患者存在负性心理。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调控心理状态,手术患者尽早康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丽影;任俞瑾;刘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14名入院治疗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采用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等级、血脂变化水平、遵医行为及冠心病KA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各方面均有所改善,冠心病的护理干预理念和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商薇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口长度等均有较大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口出血率、胆漏发生率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取的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夏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研究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急诊护理,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9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过早期急救,抢救成功率为84.9%。
作者:殷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膝关节损伤后采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检查资料与临床病历。结果: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发生半月板撕裂合并韧带损伤共30例,发生半月板撕裂合并骨损伤共25例,发生韧带损伤合并骨损伤共20例,发生半月板撕裂合并韧带损伤与骨损伤共10例,发生单纯半月板撕裂5例,单纯韧带损伤5例,单纯骨损伤5例。结论:采取MRI对膝关节损伤进行诊断,能够对半月板情况、韧带情况与骨骼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有助于医生准确的诊断病情。因此本文认为,MRI能够作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双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对照组(不锈钢内固定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邻近关节功能总体正常恢复情况、骨质固定牢固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Ni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治疗骨折具有愈合时间快,固定牢固等优点,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剑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学龄期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名学龄期儿童,120眼。每例先后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扩瞳验光取得验光数值,做自身对照。结果球镜结果相差≤0.25D的总计有115眼,占95.83%;球镜结果相差>0.25D总计有5眼,占4.17%。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于学龄期儿童单纯近视或远视的散瞳效果好,可以替代阿托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茶花;Pan Meihua;Lin Shulan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如何加强静配中心的洁净管理。方法按照静脉配液的质量管理要求和各类相关的规范,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学和护理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或清洁环境下的层流台内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直接静脉滴注使用的成品的输液操作过程。结果拥有了正规,环境合格的静配中心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减少临床输液工作中输液反应的次数,可以有效的保证静脉用药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1]
作者:马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产褥感染患者按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事先预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分娩出血量、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工作差错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护患纠纷和护理工作差错,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四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146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3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7例,感染率为9.59%,观察组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为1.37%,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在治疗时给予集束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彬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了脾胃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并说明了调理脾胃气机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其关键病机在于脏腑气机失调,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蓄积。因此调理脏腑气机,祛除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原则。而脾胃位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居中的斡旋作用。在治疗抑郁症的重视调解脾胃气机,有利于升清降浊、祛痰行郁、通府驱邪、健运脾胃,可以达到安神定志、醒脑宁神、补虚养神之目的。
作者:朱秀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进展。方法:术前做好沟通、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气道、营养、伤口护理。结果:喉癌手术患者均达到治疗效果,痊愈出院,满意度100%。结论:做好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商春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内镜下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8名,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埃索美拉唑20mg bid+莫沙必利5mg tid,对照组单用埃索美拉唑20mg bid,于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8周结束,两组患者镜下治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莫沙比利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曲丽;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5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血压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环境的管理、饮食排泄的护理、血压的监测管理以及头痛的护理等,控制血压在100-130/70-80mmHg。结果:经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肺部感染2例,穿刺点局部血肿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认为控制和管理好血压是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成功的重要措施,通过术后的精心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碧霞;李燕;王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护理与影响技术一体化管理对提高放射科室整体的质量效果。方法通过实行护理和影像一体化的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医院放射科室的质量。如构建护士、技术一体化层级的岗位;建立护理和技师考评制度;加强一体化培训等。结果通过实验,患者满意度从85%提升至98.4%,技师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7%,对比剂渗漏率则从0.3%降到0.09%。结论实施护士、技术一体化的管理对提高放射科护理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李晨;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外伤性颅脑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颅脑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11,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多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7,P<0.05)。结论:在颅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海军;任光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改善股骨颈骨折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便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排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排便情况、总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可见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股骨颈骨折便秘患者的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爱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