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单军;张晓鹏;崔湧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摘要: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评价存活心肌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CAD),并进一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 μg/kg·min)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对照组:18例患者,QCA结果正常,行2DE,DSE,IBS检查.根据CVIB在DSE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索CVIB大变化率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单纯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DSE相比,DSE结合IBS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 73.3%;90.4%vs77.4%、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较单纯DSE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常超;李东野;钱文浩;夏勇;陈清枝;冯义柏;陈静;王晓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比分析DW-FLAIR和FLAIR成像技术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W-FLAIR和FLAIR成像技术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行轴位SE-T1、FSE-T2、FLAIR及DW-FLAIR扫描.60例脑梗死患者共检出82个梗死灶,比较分析DW-FLAIR和FLAIR对脑梗死灶显示的图像质量.结果梗死灶显示方面:不清楚在FLAIR有34个而DW-FLAIR有16个(卡方检验x2=5.986,P=0.014);60例脑梗死DW-FLAIR的对比噪声比(CNR)绝对值均高于FLAIR(经配对样本t检验:t=-3.26,P=0.008).结论DW-FLAIR具有成像时间短的优势,它在脑梗死灶位于颅顶时的应用优于FLAIR技术,但梗死灶位于颅底时显示逊色于FLAIR技术.

    作者:林志超;王秀河;黄力;陈汉芳;吴何嘉;曹宗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腔、腹膜后间隙淋巴结核伴大量乳糜腹1例报告

    患者女,20岁,以渐进性腹胀5个月就诊。查体:患者明显消瘦,呈贫血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局部压痛反跳痛,无咳嗽、咳痰、胸痛,无发热。

    作者:邵志红;郑少强;马宏星;李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Tei指数评价冠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整体心功能变化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患者整体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34例行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LVEF测值分为A组(EF正常组)和B组(EF低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周、3个月、6个月,应用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图检测左室整体心功能.结果术前,A、B两组Tei指数均较正常增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两组Tei指数均逐渐下降,与术前比较以及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采用LVEF和二尖瓣血流图评价时,术前A、B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A组LVEF较术前增高不显著(P>0.05),但E/A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B组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A早期减低,术后3个月至6个月逐渐升高.结论Tei指数综合考虑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能较LVEF和E/A更准确地评价CABG前后患者整体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王茵;赵宝珍;李卫萍;孙秀英;蔡珠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心血管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期间心血管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心血管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李坤成;林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和应变率显像结合评价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2例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常规经胸超声指标、各时相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a、Ea和Aa)以及室壁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SRs、SRir和SRac)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常规超声指标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各位点的Sa、室间隔和下壁的Ea、Ea/Aa以及前壁的Ea有明显改善;各室壁的SRs和SRir、前壁的SRac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DTI和SRI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CABG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CABG能改善左心功能,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舒张功能的改善,局部心功能的改善比整体心功能的改善明显.

    作者:夏春霞;郭瑞强;周青;陈金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DTI频谱,测量Sa、Ea、Aa与Ea/Aa,并与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A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Sa、Ea比较有显著降低.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高血压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作者:马秀丽;夏稻子;李英梅;刘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在降落伞状二尖瓣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降落伞状二尖瓣(PMV)的价值,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PMV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1~64岁,平均21岁.结果超声诊断单纯PMV 3例(27.3%),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72.7%).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5例伴有二尖瓣反流.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和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100%.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仅行室间隔修补术.结论常规TTE、TEE、RT-3DE均能诊断PMV,RT-3DE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相比包含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漫;唐红;赁可;宋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新的影像学成像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反映出癌细胞的基因和生化变化.主要包括MRI、MRS、PET及光学成像等.这些手段能够无创显示前列腺癌的个体差异并且为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锡臻;张强;王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何东风;徐克;张曦彤;蒋宝国;邵海波;郭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行CE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分析均并终达成一致,分5级记录肾动脉的情况,统计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ROC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用CohenKappa法评价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观察副肾动脉显示情况.结果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7.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两种方法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的κ值分别为0.924和0.899.CEMRA副肾动脉显示率为87.5%(7/8).结论CEMRA可以准确诊断有意义的肾动脉狭窄(>50%),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邹强;孙晓伟;邹英华;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脏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了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40例不同肾脏疾病[单侧肾动脉狭窄(RAS)15例,双侧RAS 10例,单侧肾盂积水5例,双侧弥漫性慢性肾病10例]患者行DWI检查,为了研究肾脏DWI检查的可重复性,对10例正常志愿者间隔一天后按照相同的序列和参数行第二次DWI检查,分别测量低b值(b1=0 s/mm2、b2=500 s/mm2)和高b值(b1=0 s/mm2、b2=800 s/mm2)DWI图像的肾脏ADClow和ADChigh值,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结果①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扫描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很好,低b值(0、5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135mm2/s[95%CI:(-0.0357~0.0087)×10-3 mm2/s],相关系数r=0.897.高b值(0、8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385 mm2/s[95%CI:(-0.0579~0.0191)×10-3 mm2/s],相关系数r=0.773.②肾脏ADClow值明显高于ADChigh值(t=21.462,P<0.001).③对照组、肾动脉狭窄组、肾积水组和慢性肾病组肾脏ADClow分别为(2.82±0.020)×10-3,(2.42±0.031)×10-3,(2.41±0.063)×10-3和(2.31±0.037)×10-3 mm2/s;ADChigh分别为(2.36±0.022)×10-3,(2.10±0.032)×10-3,(2.15±0.061)×10-3和(1.98±0.043)×10-3 mm2/s,三个疾病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肾脏DWI可以用来评价肾脏疾病和功能.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b值选取及其对直肠癌显示能力的评价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300、500、1000 s/mm2图像CNR高于T2图像和b值1300 s/mm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F=42.492,P<0.05).扩散图像中膀胱SIR值均低于高分辨T2图像中膀胱SIR值,有统计学意义(F=144.786,P<0.05),b值升至800 s/mm2时,SIR降低至2.437±0.844.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F=141.425,P<0.01).结论b=1000 s/mm2是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较好的克服灌注、T2穿透效应对直肠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

    作者:孙应实;张晓鹏;唐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1例

    孕妇,25岁.孕29周.外院常规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就诊.查体:宫高34cm,腹围101 cm,胎心率140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双顶径7.4cm,侧脑室对称,脊柱排列整齐,胎心率134次/min,胎心、胎动正常.股骨长5.4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Ⅰ级.大羊水池深度11.6 cm.胎儿胸腔稍饱满,于胎儿左胸腔见大小约6.7 cm×5.7 cm×5.1 cm高回声团、内回声尚均质,边界清晰,占据左侧胸腔并越过中线(图1),CDFI未见主动脉分支进入其内.

    作者:范玉龙;高风丽;曹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作者:李英;张晓鹏;唐磊;郝纯毅;孙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行采集联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对比噪声比(CNR)为评价标准,比较有无ASSET及不同信号平均次数(NEX)与ASSET搭配所得DWI图像的质量,确定成像参数;利用确定序列对后续36例胃癌进行成像研究,确定胃癌及非癌胃壁的DWI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范围.扩散敏感梯度取b=0、1000 s/mm2.结果ASSET-DWI组较无ASSET组成像速度提高,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Ghost伪影)轻且图像基本无变形(P<0.01);分次屏气采集对ADC值计算无影响(P>0.05);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4 NEX)采集,可基本消除ASSET相关伪影,具备良好的对比噪声比.胃癌癌肿在DWI图上表现为稳定的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17±0.22)×10-3 mm2/s,非癌胃壁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94±0.28)×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1.46×10-3 mm2/s作为判定胃癌的标准,敏感性97.0%,特异性90.9%.结论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ASSET技术及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采集,实现了胃癌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作者:单军;张晓鹏;崔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例

    患者女,97岁,主因意识障碍1天入院,既往曾有过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2~3年前曾于外院做CT发现双侧颅顶骨变薄.查体:患者浅昏迷,双侧颅顶骨对称凹陷,四肢肌张力略高,均有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临床印象:昏迷待查.

    作者:邢焕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的ADC值研究

    目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无复发病人前列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2例经临床诊断并由MRI检查证实的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13例各项检查均无复发征象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复发病人前列腺局部增大区域和未复发病人的外周带ADC值.对复发和未复发两组ADC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31个)的ADC值范围(0.98~1.38)×10-3 mm2/s,平均值(1.12士0.14)×10-3 mm2/s,未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56个)的ADC值范围(1.29~2.10)×10-3 mm2/s,平均值(1.65±0.24)×10-3 mm2/s.两组间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9.3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测量ADC值来诊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有无局部复发是有可能的.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