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艳;戎志静;谭铭博
目的:探讨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消化科收治的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胃复春片,观察组应用萎胃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肠上皮化生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胃癌前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应梦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然而钙化根管,变异根管,根管内器械分离等复杂根管的治疗加大了根管治疗的难度,随着牙科显微镜的应用,提高了此类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牙科显微镜对复杂根管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童萍;欧忠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产科42例出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观察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包括胎盘早剥、胎盘滞留、血凝机能障碍、产道裂伤、宫缩乏力等,其中以宫缩乏力为常见因素。经强心、利尿、止血、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温、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后,40例孕产妇休克症状得到控制,2例孕产妇行子宫切除术后休克症状得到控制,未发生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应分析引起休克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切除子宫,以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赵可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总结一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快速评估病情、有效止血、抗休克的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的术前准备、安全转运、心理护理。患者经过快速、有效的急诊室救治,积极进行了急诊手术,预后良好。
作者:陈颖;左霞;孙四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04月至2014月02月因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和小切口开腹手术组(小切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24h及手术后24h、48h、72h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白细胞(WBC)、胰岛素(INS)、血糖(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BG、P、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WBC、INS、BG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腔镜组的P、CRP水平均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较小切口开腹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
作者:周晓峰;杨红江;王方平;严富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加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纠纷呈大幅上升,如何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是我们每个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绳晋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时使用LEEP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微波治疗,观察组进行LEEP刀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LEEP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具有疗程短、操作简单、患者并发症少、治疗的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钮桂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游离隐动脉皮瓣、足背皮瓣、髂腹股沟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1例出现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游离隐动脉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由探查后成活,36例患者均成活;18例优,11例良,6例中,2例差。结论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皮瓣成活率较高,对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久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急性期护理一、急性期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的病人在急性期死亡率较高,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器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四肢活动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并要保持环境安静。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区别术后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瞳孔:瞳孔正常直径为2~5mm,双侧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否则可能提示有脑疝发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厦,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高压,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必须密切注意,以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平稳。如果早期发生“二慢一高”(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则提示脑疝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配合救治。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要密切注意观察,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误吸的发生,保持正常通气,确保有效供氧。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的指导呼吸管理。对缺氧状态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应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四、降低颅内压颅脑损伤病人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对于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结合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可以预测是术后出血还是脑水肿,一般颅术后出血易发生在24小时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达高峰,因此,在术后3天之内监测颅内压很有意义,如颅内压升高,经一般治疗产能降低时,可进一步采取头颅CT扫描、脑血管造影辅助检查寻找原因,以决定是脱水治疗或进行手术减压。五、适当抬高头部,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稳、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六、控制中枢性高热颅脑损伤病人往往累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很高,势必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应将病人置于易于散热的环境下,室温保持在22℃左右为宜,于高热病人的头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块,或用温水擦洗上述部位以行物理降温,或应用医用控温毯。同时行动态体温监测,必要时可采用冬眠疗法,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保护细胞膜,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结构的凸显,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等工作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亟待解决,而社区护理是目前社会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分析了解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从基本的常规护理做起,并予以心理方面的干预,同时积极进行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从根本上改变老年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老人逐渐形成良好的健康和保健意识,从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鲜淑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老年人群体的数量在不停的增加,独居老人居家危险性也呈直线上升,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安、祥和、幸福的晚年,使他们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者:李洁菁;陈陪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8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面部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复杂面中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平波;黄永坚;吴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达到长期穴位刺激以治疗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就诊的在可行条件下进行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病例,观察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我科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门诊穴位埋线患者共计1475例,其中荨麻疹患者20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痊愈98例,占49%;有效40例,占20%;无效62例,占31%,有效率68%。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疗效满意,治疗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患者时间安排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预防老年疗养员跌倒一直是我们医护人员临床上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我们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预防老年疗养员跌倒,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惠惠;张宁;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不同时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0例,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早期手术、后期手术和术后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在早期治疗的时候发现并发症,并且加重保守治疗之后没有效果,立刻转为手术治疗等。结果:经过了合理时间的手术治疗,在我院的4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得到治愈的患者有32例,死亡8例,治愈率为80%。结论:在不同时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预后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潘登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低的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对服务态度、输液排队等待时间、注射穿刺技术和主动巡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作者:管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人来医院治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作者:汪永红;冯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并进行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讨论在我院神经外科中防控多重耐药发生的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中存在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出现的根源来制订控制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多方面多重耐药感染监督以及医务人员整改措施,改善清洁消毒存在的病原体污染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感染范围。结论:对神经外科多重感染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生比例。并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较大意义。
作者:周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提出了医院图书馆与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服务与阅读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论述了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开拓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创办与市场接轨的营造健康文化的新型医院,提供了多种健康教育工作的和谐服务项目。图书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形成了在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促进工作,充分履行了医院图书馆健康教育职能。
作者:彭新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球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经痰培养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证实的15例患者。结果本组15例患者空洞肺结核并真菌球发生在右肺上叶5例,左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舌叶1例,左肺下叶3例。空洞内真菌球游离型1例(6.7%),附壁结节型8例(53.3%),充满型6例(40%)。结论导致肺结核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真菌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晓萍;黄慧仪;彭超;李紫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