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波;黄永坚;吴署
目的:探讨强化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4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管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钱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止血带是四肢外科手术止血必不可少的工具,长期以来备受临床重视。它的功能是对病人实行肢体手术时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供,可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术中出血,为病人术后恢复提供有力条件。但止血带使用不当常出现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软组织压扎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烦躁等。因此,了解止血带的特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又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部分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缺血性脑梗死和13例出血性脑梗死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 h~20 d内均经头颅CT平扫,对两组病人的头颅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11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清楚略高密度脑回状影即“脑回征”,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即“浮云征”,3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即“假肿瘤征”。而在1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不规则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血肿影。结论:掌握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鉴别。
作者:邓志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中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引申到中成药与中成药、西药之间的配伍关系。
作者:浦方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观察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愈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时间(8.7±2.9)d明显少于对照组(10.8±3.9)d。且观察组患儿治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而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戴年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58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TCT联合阴道镜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300例,占总样本的82.28%;其余250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5.82%(250/1580)。TCT检测对于CINⅠ及以上的病例检出率高。结论临床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志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女性患者,71岁,因“上腹痛”住院,呈间歇性钝痛,多于进食后出现。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示胃体上段粘膜下隆起,直径约2cm,表面光滑,镜下诊断:胃粘膜下隆起。于2014年4月17日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体大弯侧后壁有一直径约3cm肿物,质地略硬,边界清,未见肿大淋巴结,距离肿瘤边缘约5cm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肿瘤及周围部分胃壁切除。见肿物位于粘膜下,呈灰黄色,编织状,质地韧。术后病理:镜下见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不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117(-),CD34(-),SMA(-),desmin(-),S-100(+),c -erbB-2(-),病理诊断:(胃大弯)神经鞘瘤。
作者:姜浩;高德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血脂、血糖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健康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脂肪肝的有180例作为观察组,非脂肪肝的患者有3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身高和体质量的测定,分析脂肪肝超声诊断与血脂、血糖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图像表现不同,主要观察脂肪肝的形态大小、回声强弱、肝实质光点情况等特征,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血糖和肥胖等指标变化的检测和超声诊断能提高脂肪肝的检出率。
作者:杨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神经性头痛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包括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头部闷痛、沉重感、紧箍感和压迫感,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由于各方面的压力而导致自身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情绪不稳定,经常发怒。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从神经性头痛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出发,重点研究探讨针灸辩证治疗法在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痛苦,恢复健康生活。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规应用抑酸剂加胃动力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复发率高。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中成药制剂胃益胶囊、泮托拉唑胶囊、熊去氧脱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并予同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作对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竹林;吴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静脉输液的42例老年患者,发现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做出相应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征6例(占14.29%)、中度刺激征1例(占2.32%),无重度刺激症发生。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俞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已常规应用于抢救与维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不但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病原菌定植,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目前重要问题,而基础护理在预防VAP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引起VAP的危险因素、护理和预防进行综述。
作者:崔思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摄影(CR)在临床摄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近一年来床边摄片病例100例,利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设置佳参数,利用CR的后处理和空间技术,对所摄的床片的清晰度、对比度以及细节进行调节、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急骨折术后40例,肺炎53例,血气胸7例。结论:高质量完成CR床边摄影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影像质量、清晰度高于传统的屏/片系统,可为临床提供提供影像资料,满足诊断要求,对病人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为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接收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并总结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4/50),术后复发率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六个手术室管理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其中四个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高危影响因素:手术切口(OR=6.71)、手术时程(OR=3.75)、ICU(OR =12.97)、预防性抗生素(OR =3.14)。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普通外科手术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如术后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其伤残率和死亡率占各部位损伤首位。但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发展迅速,伤情严重,伤性复杂,给转运途中治疗护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如果早期急救得当,体位方法正确可降低颅内压,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有明显影响。如能保证院前急救中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环境管理的有效方法,为客户构建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建立科室品质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方法以6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指导,对我体检中心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形成制度。结论6S管理模式是一项长远持续的实施活动,给科室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层次的改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员工素养,为体检中心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了改变人体解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人体解剖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及其作用,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环节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赵岩;傅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使用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来氟米特对照组54例,单独使用来氟米特治疗15周;云克对照组54例,单独使用云克治疗15周;实验组54例,使用云克、来氟米特共同治疗15周。结果:来氟米特对照组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为87.1%;云克对照组治疗有效41例,有效率为76%;实验组治疗有效52例,有效率为96.3%。经比较,实验组比其它两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更好的改善临床指标。结论: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马雯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呼吸道管理护理干预加强,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咳嗽症状减少、喘憋不适好转、肺部音缓解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的要比对照组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能加快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好患者的病情,故存在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康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