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萍;邓爱云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3-12个月),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正确维护和护理,对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低置管并发症极为重要。
作者:张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尖锐湿疣是由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是临床发病率高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为黏膜及皮肤感染性疾病,极少累及血液循环,故病毒抗原不会接触到免疫细胞,人体很难释放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所以机体免疫系统很难有效清除病毒。一直以来,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都颇为棘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普遍主张化学联合物理,全身联合局部,西医联合中医进行治疗,在去除疣体的同时,也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本文现针对尖锐湿疣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何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文书是护士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包括体温单、医嘱的执行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等。《医疗事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律性文件,护理文书中的每个文字、每个符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从我院病历抽查结果来看,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相关问题进一步探讨,以达到提高文书书写质量和法律效用的目的。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来我院进行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焦虑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对美容的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结果表明,在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曲翠平;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儿腹泻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婴幼儿多见,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根据病因分为内在因素、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三类。因此,针对小儿腹泻的病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方静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方法:通过采取严格查对制度,加强护士培训,安全警示,合理存放药物等多种举措,提高护士对用药安全的重视,降低给药错误。结论: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
作者:卢建丽;冯贺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82.0%;体温降低率为84.0%,疼痛缓解率为92.0%,白细胞降低率为86.0%,急诊手术率为22.0%,排便率为76.0%;对照组患者的血淀粉酶降低率为64.0%;体温降低率为60.0%,疼痛缓解率为58.0%,白细胞降低率为62.0%,急诊手术率为52.0%,排便率为42.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硫酸镁早期干预,能够充分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排便率,降低急诊手术率,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亚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药抗肿瘤研究不断深入,多糖类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糖类中药的类别,并分析了中药多糖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
作者:张金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8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常规组发生显著提高(P<0.05),住院时间较常规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周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PTE患者36做为研究病例,本组病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E33、GE730)做为检测仪器。结果:受检的36例患者均同时存在有单侧或者双侧的下深静脉血栓。结论:本研究将心脏超声加下肢深静脉超声的联合检测方式用于对PTE患者的辅助检查中,在提供有效诊断依据的基础上,还可实施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测,并同其它各类相关检查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临床上对肺栓塞患者早期做出预防,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实施治疗,并做出有价值的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利;巨兰;应虹;王心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论文讨论关于输液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老年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对策,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杜绝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目的,根据本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将浅析了老年静脉输液的各种问题及对策。
作者:方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但大多数患者经确诊后已失去手术的机会。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 quency ablation,PRF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目前认为射频消融术是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切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它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致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达到消除、灭活肿瘤的目的。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2月起开展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15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宋雅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一种能满足各类输液的深静脉导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1],但由于病人高敏体质、透明贴膜本身不透气的特点、季节性因素等诸多内外因素,容易导致穿刺点周围皮肤潮红、瘙痒、粟粒状皮疹、斑丘疹、湿疹样小水疱、水疱破裂渗液、糜烂等不同程度的接触性皮炎症状[2],发生率约为19%[3],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也容易导致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和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于2014年5月应用地塞米松静脉用药治疗PICC静脉炎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邬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A型肉毒素在临床上用于面颈部除皱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A型肉毒素注入形成皱纹的肌内,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使肌肉麻痹瘫痪,肌肉张力及收缩力下降,皱纹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去除面颈部皱纹的目的。虽然已有的报道显示 A 型肉毒素在注射除皱方面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不可忽视对其使用后并发症的防治,因此熟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从而将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卫艳萍;赵林栋;史四季;宋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给予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一般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实施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对两组患者之间、与国内正常成人组之间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和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要比正常人群差,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盲穿与超导下PICC置管后各项指标。方法选择140名需化疗的肿瘤患者根据自身需求(经济原因)分观察(A)组(70例)和对照(B)组(7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B组采用盲穿法PICC置管(即肉眼观察和手触摸静脉血管穿刺)。结果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例数(70和59)、静脉炎的发生例数(0和5)、导管留置时间(120天和108天)、患者的舒适度(9分和6分)、费用差额(2900元与1800元)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导下行PICC置管较盲穿法操作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高,但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陈国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64例患者的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261例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的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结果:NILM4056例(87.6%);ASCUS 305例(6.6%);LSIL 166例(3.6%);HSIL30例(0.7%);鳞癌7例(0.1%);AGC 64例(1.4%);腺癌1例(0%)。261例病理切片诊断结果为CINⅠ级以上的,ASC-US/ASC-H 74.6%;LSIL 86.4%;HSIL 91.7%;总的符合率为84.1%。结论:随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TCT阳性结果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相符合率也越高。
作者:陈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运用医疗护理整体模式,实现医疗工作为病人提共连续、高质量、高效率整体的服务。方法:开展医疗护理小组责任制、医护整体化查房、病案讨论、医疗质量点评、医疗护理缺陷讨论,医护质量与安全会议。结果:开展医疗护理整体责任制管理,医护及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纠纷明显降低,患者依从性增加。结论:医疗护理整体责任制模式,能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国英;李云;詹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终关怀现已作为医学界一门崭新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更多人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41只眼)应用药物不能控制的持续性高眼压下青光眼患者,球后麻醉,充分按摩眼球,使眼压尽可能降低,再于手术开始之前,行前房穿刺术,放出少量房水,然后行小梁切除术,术毕恢复前房,完成手术。结果:41眼手术顺利,无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手术眼视力提高22只眼,占53.66%,视力不变17只眼,占41.46%,其中有4例无光感患者因高眼压持续时间较长,术后仍无光感。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在4.85~25.81mmHg之间,术后并发症有2例浅前房、低眼压,4例滤过泡扁平眼压偏高、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5.37%。结论:对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术中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好,方法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王文奇;李建昌;黄大蕊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