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初始注射基础胰岛素护理观察

魏静;孙海侠;马会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初始注射胰岛素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0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在注射前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注射前进行整体健康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护理干预之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FBG)、2h 前列腺素(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体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帮助降低初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药物中毒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药物中毒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患者25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昏迷至苏醒时间、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以判定血液灌流在治疗急性重症药物中毒中的临床价值。结果:25例患者中,出现死亡1例。其余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苏醒,并逐渐康复,此次救治率为91.7%。患者苏醒时间为3~7d,平均苏醒时间为(4.5±0.4)d;患者住院时间为10~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3±1.2)d。结论:血液灌流对急性重症药物中毒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该种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率,促进患者恢复。血液灌流治疗法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脊椎压缩性骨折 MRI 诊断及优势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 MRI 表现特征,评价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综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8例外伤患者椎体轻度变形的 DR 和 MRI表现。结果:48例患者中,DR 诊断为轻度压缩性骨折35例。片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椎体非对称性轻度楔形变;CT 扫描30例,诊断轻度压缩性骨折27例,CT 片显示患椎中前部皮质断裂,骨小梁紊乱;MRI 诊断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例,MRI 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正侧位 DR 片结合 CT 可明确诊断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MRI 可明确压缩性骨折为急性期或陈旧性骨折。各种影像手段综合运用,可提高胸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正确诊断。

    作者:马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和方法发动圈员自我管理,探讨手术室在骨科手术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手术感染率从1.93%降至1.22%,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阿苯达唑片溶出度的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片的质量评价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市场上三个分别甲厂、乙厂、丙厂各家的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质量比较。结果:三个厂家阿苯达唑片的溶出度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45min >65.00%的规定,其中高的为甲厂:69.48%,低的为丙厂:65.79%。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与药典规定的标准65.0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三个厂家阿苯达唑片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98.88%,93.60%、97.86%。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阿苯达唑是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要推荐的驱虫药,具有方便、安全、高效、广谱等多种特性,属于典型的苯骈咪唑类药物。

    作者:鲍竹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64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临床护理,包括昏迷中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呈现明显差别,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残疾和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时,通过系统的临床护理可确保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书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普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同时使护理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患者创造了优质、快捷、安全的就医环境,大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34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对晕厥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晕厥原因,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前来我院诊治的晕厥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送往医院时,并无明显临床症状,经简单诊断后,判断为疑似心源性晕厥,为进一步确诊,对34例晕厥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的详细诊断,发现34例患者当中,晕厥发作时间与检测心律失常时间相一致为8例(23.5%),且晕厥发生于心室停博>3.0秒有关。结论:对晕厥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不仅可以精确判定患者晕厥原因,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更多的指导,日后应加强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应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董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治疗病人首先应该重视心理治疗

    由于传统的习惯,有些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治疗大多限于药物、手术等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治疗手段,忽视了另一重要方法--心理治疗。甚至至今,还有人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种生物学变量的反应,与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利的心理、社会无关。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单有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所致,而是根源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这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早在十一世纪,古人为了证明心理状态对机体的影响,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窝生的两只羊羔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分别饲养。所不同的是在其中一只羊的身旁拴一只狼,使羊羔在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结果这只羊羔长得很瘦弱,后终于死了。而另一只羊羔环境与此相反,一直长得很活泼健壮。这一规律不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积怨成疾而死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不但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规律的存在,而且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引起的,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官能症。以上说明心理作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与心理疗法有什么关系呢?医师们都知道,要治病,必须先搞清病情、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上我们所分析的就是病因,即疾病的产生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状态有关。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作者:巷本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清 CA -125及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肝癌

    目的:联合检测 CA -125和甲胎蛋白(AFP)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 CA -125的含量,并结合 AFP 指标联合检测的59.4%和75.0%提高到90.7%,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单项检测的59.4%和75.0%提高到两项共同检测的90.7%。结论:测定血清 CA -125并结合 AFP 指标检测在肝癌的诊断上,能提高其特异性和阳性率。

    作者:王莉萍;包翔天;郎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会阴侧切及术后护理

    本文详细阐述了会阴侧切的指征、方法、可能出现的异常以及术后护理,同时对避免会阴侧切给出了建议,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军队医院编制调整后非军人护士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随着军队医院编制改革逐步深入,军人护士逐年减少,要维持临床的正常运转,保障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聘用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成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形势下如何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并结合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明霞;张元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宫腔镜联合中药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中药治疗方法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宫腔粘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妇产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宫腔镜联合中药治疗方法,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宫腔镜联合中药治疗方法,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8.0±0.5)ml、总有效45例(90%),明显优于对照组(17.5±2.5)min、(9.5±1.0)ml、37例(74%),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比对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通过采用宫腔镜联合中药治疗方法,粘连部位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并保护正常子宫内膜,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胡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正常阑尾的超声显像

    目的:分析观察正常阑尾的声像图特点。方法用高频探头扫查阑尾100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阑尾显示率为73%。结论正确认识正常阑尾可以更好的判别阑尾炎,具有重要的超声价值。

    作者:张鸿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医院 ICU 送检标本中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ICU 病房真菌感染现状,调查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将酵母样真菌转种到法国科玛嘉生产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并用 K -B 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首位为白色念珠菌占77.6%,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真菌对于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较敏感。结论 ICU 是医院细菌耐药菌的重灾区,并导致真菌感染等多重感染,真菌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应重视用药前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

    作者:梁怀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双氯芬酸钠栓致过敏反应一例

    1例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取卵术患者术前行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止痛,30min 后出现皮肤瘙痒、颜面及双上肢可见淡红色丘疹,以颜面部为明显。未用任何药物,10min 后患者自诉瘙痒加重,立即给予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20min 后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减轻,1h 后颜面部丘疹颜色变浅,24h 颜面及皮肤丘疹消失。

    作者:陈珠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析十堰市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近些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对于工厂繁多的车城十堰,职业病防治的形势相当严峻,增强企业对职业病的重视和提高工人对职业病的防护意识,势在必行。对此,笔者结合十堰市当地实际情况,作了专项调查。

    作者:孙亚辉;张延新;王琴;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干扰素局封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30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局封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微波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 CO2激光进行气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治疗效果观察得知,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和干扰素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且具有显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朱东余;陆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的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2个月后观察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8%,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金爱;罗克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针对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救治的150例 ICU 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1例确诊为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针对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51例真菌合并肺炎感染患者占所有重症肺炎患者的34%。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27.45%,都柏林假丝酵母菌占11.7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11.76%,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75%。结论 ICU 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偏多,营养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护理人员需要明确患者出现感染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护理治疗与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