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段云友;吕发勤;曹铁生;王文;袁丽君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显示肝肿瘤血流信号的特点.方法对29例肝肿瘤(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6例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CT检查.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恶性肿瘤的整体型、血管瘤的周边型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中央型出现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变(P<0.01).CT示恶性肿瘤中94.4%(17/18) 动脉期强化、门脉期低密度;血管瘤中83.3%(5/6)呈结节状强化;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均明显强化.超声造影和CT鉴别肝肿瘤的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和CT都能敏感地显示不同肝肿瘤的血供特征.
作者:丁红;王文平;魏瑞雪;黄备建;齐青;徐智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CT动态增强特性与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癌病例33例.均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病灶强化起始时间(ST)、峰值时间(PT)、强化回落时间(DT)及强化峰值(PH).取手术切除标本20例作抗CD34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对20例支气管肺癌PH与MVD作相关分析,并分别对腺癌及鳞癌两组MVD及ST、PT、DT、PH作统计学检验.结果肺癌PH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腺癌组MVD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腺癌组PT小于鳞癌组(P<0.05),两组PH、ST、DT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T动态增强特性与肺癌MVD具有相关性,并可反映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
作者:丁庆国;季珊维;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形收缩的网格简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含有大量三角面片的医学图像三维模型的简化.由于进行了精确的误差控制,经过简化,在显示质量没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显示刷新速率大大提高,并且使得简化后的三维模型更适合于进一步的处理.该算法保持了模型的拓扑结构,使得算法更加健壮.
作者: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精性精囊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血精性精囊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血精性精囊炎的MRI表现,分别采用T1WI、T1WI加脂肪抑制、T2WI序列及增强扫描.结果血精性精囊炎表现为两侧精囊体积增大,管状腺体管腔增宽,间隔模糊.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更加明显,T2WI信号表现不一,可呈稍低或稍高信号.所有病例除有精囊体积增大及信号改变外,仍然保持完整纡曲管状结构.结论 MRI是血精性精囊炎的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雷益;李顶夫;邱德正;朱嘉英;陈志刚;党勇;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膝关节炎32P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血管翳的高频能量多普勒改变并探讨其作为疗效判定客观指标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观察53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改变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前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显示43例(81.13%),其中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治疗后6~12个月,滑膜血流显示15例(28.30%),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Ⅱ级和Ⅲ级血流信号消失. 结论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能够敏感地显示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后血管翳改变,对治疗效果的客观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锐;方勇飞;郭燕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
作者:王涛;吴新淮;岳丹;赵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平均管壁总厚度为(6.62±0.58) 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M 77.4%(24/31)、SM 93.5%(29/31)、MP 64.5%(20/31)、S 71.0%(22/31),其中81.8% MP层增厚见于Baron' Ⅳ级,明显高于Ⅱ级(0%)及Ⅲ级(33.3%)组(P<0.05).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其中22.6%显示3层、54.8%为4层管壁声像图,前者均见于Baron' Ⅳ级,后者72.7%分布于Ⅳ级组,明显高于Ⅱ、Ⅲ级组(P<0.05).③6.5%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2 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54.8%发现息肉.④于5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郭文;姜泊;刘思德;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检测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例,4例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3例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冠脉未见直径狭窄>60%的病变.对靶血管(LAD 17例,RCA 3例,LCX 1例)行IVUS检查.结果 21例21处病变中14例(66.7%)为软斑块,2例(9.5%)为纤维斑块,4例(19.0%)为钙化斑块,1例(4.8%)为混合型斑块;共19例(90.5%)为偏心性斑块;13例(61.9%)正性重构,8例(38.1%)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02±0.10( ̄x±s).21例患者中有5例发现有斑块破裂,占23.8%;2例发现血栓,占9.5%.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范围从43.0%至79.1%,平均为70.0%±8.8%.病变处小管腔直径(MLD)为(2.29±0.50) mm.IVUS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15例进行了血运重建术(1例冠脉搭桥术,14例支架植入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变的偏心性和正性重构可能是造成冠脉造影低估病变程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钱菊英;葛均波;吴鸿谊;梁春;樊冰;王齐兵;葛雷;路艳;刘学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右膈下动脉(RIPA)起源的能力.方法 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26例,对比剂80~90 ml,流率 3 ml/s,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0.6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及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显示RIPA起源22例,4例无法显示.后处理方法中,MIP能佳显示RIPA的大体解剖学形态,MPR及VR显示能力不足.结论 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可以评价RIPA起源,MIP可以大体观察其解剖学形态,两者结合,能更好地为血管造影术前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信息.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作者:尹珊珊;严昆;戴莹;武金玉;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18例经手术确定为双腔右心室(double-chamber right ventricle,DCRV)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术前超声未能检出的原因.
作者:王素梅;田颖;苏雁欣;冷晓萍;田家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的增强效果,以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剂量分别为0.01、0.03、0.05、0.08、0.10、0.13、0.15 ml/kg,每只兔各剂量均注射2次.用基波显像(FI)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两种显像方式观察肾实质造影效果.结果 7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实质回声增强.CnTi随造影剂量增加肾实质增强强度提高,且增强时间延长.FI在上述各剂量水平肾实质峰值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CnTi(P<0.001).结论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能够实现显著的肾实质增强效果,剂量-效应关系在CnTi造影中变化敏感,在FI造影中变化不敏感.
作者:张彦;唐杰;罗渝昆;赵应征;王辰允;梅兴国;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39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 39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8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手术后瘢痕狭窄1例;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末端小囊肿.结论腔内超声结合CDFI为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无创,费用低廉而较经腹部超声效果更好的方法.
作者:刘桂梅;何文;于泽兴;邢念增;张力萍;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选择性DSA造影,男40例,女41例,年龄分布18~66岁,平均年龄56.5岁,评价动脉瘤的颈部、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69例单发动脉瘤,1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检出24个动脉瘤,大型动脉瘤11个.结论 DSA可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陈鹏;顾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军;张永学;安锐;高再荣;曹国祥;黄代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9例行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I型内漏3例,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1例仍有内漏.1例术后3天猝死.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远端脏器供血正常.结论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于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肖亮;徐克;张强;张曦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46例.所有病例均做了MRI检查,其中26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 46例54个肿瘤,囊腔型42个,典型表现为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型12个,肿瘤信号强度在T2WI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RI的多轴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可避免肿瘤及壁结节的漏检.
作者:王鸿帼;陆健;胡振民;邓传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根据内膜病理组织学结果评价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63例病人分为4组,第1组为无既往内膜病史及服用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者;第2组为服用他莫昔芬组;第3组为服用雌激素组;第4组为既往有内膜疾病史者.对4组病人进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内膜厚度>5 mm为临界值,跟踪其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在四组中以内膜厚度≤5 mm为指标是除外内膜疾病的良好指标;组1和组4中,内膜厚度>5 mm阳性预测值为90%和63%.在组2和组3中,内膜厚度>5 mm诊断疾病准确性差,阳性预测值均为17%.结论单纯超声子宫内膜厚度测量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疾病的敏感方法,但仅局限于无用药史的病例,随着患者用药复杂程度增加,尚需结合其它因素共同评价内膜病变.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