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陈建宇;刘庆余;郑召民;梁碧玲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 2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其中12例失去活动功能.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PMMA注入量为3~8 ml,平均6 ml,完成2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22例中,20例疼痛改善,有效率90.91%,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5天,平均2.7天.随访观察止痛效果持久.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溢入椎旁静脉丛,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旁软组织,无溢入椎间孔和椎管内.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影像学检查在蝶窦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蝶窦占位性病变是一类症状隐匿、临床相对罕见的疾病.复习相关文献,对各种蝶窦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解剖、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述,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蝶窦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资料表明,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MRI对蝶窦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确诊、治疗与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T在显示骨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MRI则更适于软组织显像,均可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

    作者:陈三三;金德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注液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造影检查宫腔疑有异常病变的不孕症患者,旨在评价该项技术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敏;曲影波;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肾增强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的增强效果,以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剂量分别为0.01、0.03、0.05、0.08、0.10、0.13、0.15 ml/kg,每只兔各剂量均注射2次.用基波显像(FI)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两种显像方式观察肾实质造影效果.结果 7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实质回声增强.CnTi随造影剂量增加肾实质增强强度提高,且增强时间延长.FI在上述各剂量水平肾实质峰值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CnTi(P<0.001).结论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能够实现显著的肾实质增强效果,剂量-效应关系在CnTi造影中变化敏感,在FI造影中变化不敏感.

    作者:张彦;唐杰;罗渝昆;赵应征;王辰允;梅兴国;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PET系统分辨力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PET系统的分辨力.方法采用椭圆柱分辨力模型,测定ECAT EXACT HR+ PET系统2D采集模式下,10个空间位置处、17种总活度,两种重建条件(①:FBP,Hanning,截止频率0.4;②:OSEM,Gaussian,核2 mm后滤波)时的系统分辨力.结果系统分辨力不随视野中总活度而变化;但与空间位置相关,中心区好,距中心16mm处的径向分辨力下降近2 mm;由条件二重建的图像中心区分辨力为4.52 mm,高于条件一重建的图像(7.51 mm),空间各点处两种条件重建图像的分辨力相差约3 mm.结论 PET系统分辨力与活度无关,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受重建条件影响较大.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尹大一;何义杰;陈盛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跟骨窦1例报告

    患儿女,3.5岁.因左足扭伤并左踝关节肿胀就诊.X线片见左跟骨体部 1.7 cm×1.0 cm近似椭圆形骨质稀疏区,其内骨小粱结构显示较正常跟骨骨松质内骨小梁结构明显稀少)图1,2).行左跟骨高分辨CT扫描见左跟骨内骨质稀疏区,无膨胀,其内见少量骨小梁结构且按正常力线排列,周围有一圈硬化缘但不连续,其平均CT值低于正常跟骨骨松质CT值,但骨小梁存在)图3,4).影像诊断:跟骨窦.

    作者:胡振生;杜焕旺;谷朝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初步探讨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作者:尹珊珊;严昆;戴莹;武金玉;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9例行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I型内漏3例,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1例仍有内漏.1例术后3天猝死.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远端脏器供血正常.结论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于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肖亮;徐克;张强;张曦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B超检查宫颈妊娠1例

    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

    作者:王涛;吴新淮;岳丹;赵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脂质沉积性肌肉病的MRI和31PMRS表现

    目的评价MRI和3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并在3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并计算Pi/PCr、Pi/ATP和PCr/ATP的比值.结果在MRI T1WI上的异常形态改变可分为二种类型:①皮下、肌肉间及肌束间脂肪增多,为6例;②皮下、肌肉间脂肪明显减少,为2例.T2WI及压脂T2WI上肌肉未见异常信号.1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影像表现未见变化.31PMRS表现为患者的PCr、PCr/ATP和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D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i、PH、Pi/PCr和Pi/AT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脂质沉积性肌肉病,MRI和31PMRS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显示肌肉的形态改变,31PMRS可无创性地显示肌肉的代谢改变.

    作者:王霄英;袁云;林璐;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数字人体数据质量标准

    本文研究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含义、数字人体数据质量标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内容、数字人体数据集质量分析和数字人体数据误差传递,包括数据质量概念、影响数字人体数据质量的因素、数据质量的数字化误差和数据质量模型等,并进行数字人体数据质量评价,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景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鉴别纵隔良、恶性淋巴结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EUS-FNA)的患者36例(手术21例,EUS-FNA 15例),记录CDEUS检查所见淋巴结的大小、部位、回声、边界及淋巴结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术中或EUS-FNA时将对应部位的淋巴结逐一标记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别CDEUS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DEUS共发现纵隔肿大的淋巴结118枚,其中有彩色血流信号的淋巴结28枚,无血流信号的淋巴结90枚.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彩色血流信号的28枚淋巴结均为恶性淋巴结,良性淋巴结中无一探及彩色血流信号,但仍有31枚恶性淋巴结内,未检出彩色血流信号.CDEUS对纵隔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灵敏度47.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志强;王建东;王向东;程留芳;杨云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评价正常舟月骨间宽度

    目的提供舟月骨间宽度(SLSW)超声测量正常值,评价超声测量SLSW的准确性.方法选用5~12 MHz,8~13 MHz线阵探头高频超声对100人200只正常手腕进行测量,记录正中位及尺桡侧偏位SLSW值.结果男性正中位SLSW为(5.08±0.47) mm (4.2~6.1 mm);女性正中位SLSW为(4.80±0.46) mm (4.0~6.0 mm).男女比较,同一姿势下SLSW左右侧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差值比较:正中位时,男性右侧较左侧SLSW平均差值为0.026 mm(-1.1~1.1 mm).女性右侧较左侧SLSW平均差值为0.006 mm(-0.6~1.5 mm).结论超声能够准确地测量腕舟月骨间宽度,为诊断舟月骨分离等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童清平;韩卉;罗福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膀胱外翻合并脐疝及骨盆畸形1例

    患者女,40岁.出生后发现下腹部皮肤缺损,黏膜组织外露,于当地诊断为“先天性膀胱外翻畸形”.33年前行“回肠膀胱术”,右下腹留置造瘘口.1年半前发现脐部肿物,肿物随时间逐渐增大.体格检查:见下腹部皮肤缺损,大小约10 cm×7 cm,黏膜组织外露,小阴唇明显右偏,未触及耻骨联合.脐部肿物质软,活动度差,平卧可缩小.

    作者:郭雪梅;宋鲁新;李玉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04年首发SARS的胸部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首批确诊的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双肺多叶多段受累,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00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符合200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作者:刘晋新;唐小平;张烈光;陈碧华;江松峰;黄德扬;黄务枝;史红玲;唐勇;陈金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弹性参数测量的系统与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测量血管弹性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得到冠状动脉的B型超声视频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血管壁轮廓,从而计算出截面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以上的冠状动脉截面积曲线后,计算出相应的冠状动脉直径曲线,结合基于血管内压力测量技术检测到的血压曲线,计算出与冠状动脉弹性有关的参数.文中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建立的系统所测量的实例及其相应结果.

    作者:孙洪涛;汪源源;王威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检测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例,4例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3例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冠脉未见直径狭窄>60%的病变.对靶血管(LAD 17例,RCA 3例,LCX 1例)行IVUS检查.结果 21例21处病变中14例(66.7%)为软斑块,2例(9.5%)为纤维斑块,4例(19.0%)为钙化斑块,1例(4.8%)为混合型斑块;共19例(90.5%)为偏心性斑块;13例(61.9%)正性重构,8例(38.1%)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02±0.10( ̄x±s).21例患者中有5例发现有斑块破裂,占23.8%;2例发现血栓,占9.5%.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范围从43.0%至79.1%,平均为70.0%±8.8%.病变处小管腔直径(MLD)为(2.29±0.50) mm.IVUS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15例进行了血运重建术(1例冠脉搭桥术,14例支架植入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变的偏心性和正性重构可能是造成冠脉造影低估病变程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钱菊英;葛均波;吴鸿谊;梁春;樊冰;王齐兵;葛雷;路艳;刘学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后血管翳变化的能量多普勒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膝关节炎32P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血管翳的高频能量多普勒改变并探讨其作为疗效判定客观指标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观察53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改变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前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显示43例(81.13%),其中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治疗后6~12个月,滑膜血流显示15例(28.30%),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Ⅱ级和Ⅲ级血流信号消失. 结论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能够敏感地显示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后血管翳改变,对治疗效果的客观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锐;方勇飞;郭燕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性病变增强CT后行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肺结节中,26例三维血管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22例为恶性结节,18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2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4例为良性结节,结节处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①三维血管重建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血管穿过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②三维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声动力学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