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

关键词:三维重建, 增强CT, 肺结节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性病变增强CT后行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肺结节中,26例三维血管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22例为恶性结节,18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2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4例为良性结节,结节处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①三维血管重建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血管穿过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②三维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硬纤维瘤1例

    患儿男,10岁,因左大腿下段疼痛,功能受限9天入院.体检:左股骨内上髁处压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伸屈范围为0~90°.X线检查:左股骨远侧干骺端偏后内有一类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楚,周围可见一硬化缘,2.5 cm×3.0 cm大小,邻近骨皮质未见明显改变,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图1).MRI见左侧股骨远侧干骺端后内有一大小1.0 cm×3.3 cm×3.5 cm半球状异常信号影,与长骨方向一致、略呈纵向生长,T1WI为近似肌肉的低信号影,周边可见更低信号影围绕,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稍不均匀中等强化,周边低信号影不强化)图2~4).术后病理诊断:硬纤维瘤.

    作者:段刚;陈卫国;黄信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腔内超声诊断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39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 39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8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手术后瘢痕狭窄1例;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末端小囊肿.结论腔内超声结合CDFI为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无创,费用低廉而较经腹部超声效果更好的方法.

    作者:刘桂梅;何文;于泽兴;邢念增;张力萍;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于X线图像的股骨骨干基准线的建立

    目的根据正位和侧位的X线图像建立股骨骨干的三维基准线.方法通过对X线图像处理,运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轮廓提取方法进行边缘检测,进而分别计算出骨干基准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了得到三维坐标,使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结果获得符合要求的骨骼边缘,完成股骨骨干段基准线的三维空间显示.结论保证X线图像拍摄时空间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所需的骨干基准线.

    作者:韦巍;王国荣;姜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9Tcm-ECD SPECT非侵入性的定量测定平均CBFl和rCBF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军;张永学;安锐;高再荣;曹国祥;黄代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B超检查宫颈妊娠1例

    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患者女,4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3天就诊.妇检:宫体饱满,宫颈外口扩张,见血性分泌物流出.尿HCG)+),临床诊断为不全性流产.超声所见:膀胱充盈好,宫体前位,宫体测值5.9 cm×5.8 cm×4.0 cm,宫壁规整,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宫颈体积增大,形态呈桶状,宫颈管内可探及范围约6.1 cm×3.4 cm的偏强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可见多个小透声区)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超声诊断:宫颈管内异常回声,考虑为残留胚胎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子宫颈妊娠,有破裂性出血)图2).

    作者:王涛;吴新淮;岳丹;赵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因此在脑胶质肿瘤中的应用也得到关注,其在胶质瘤分级、指导立体定向活检、检测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中有常规MRI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从其在胶质瘤中的理论研究背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其研究现状.

    作者:张龙江;包颜明;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04年首发SARS的胸部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首批确诊的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双肺多叶多段受累,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00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符合200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作者:刘晋新;唐小平;张烈光;陈碧华;江松峰;黄德扬;黄务枝;史红玲;唐勇;陈金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MRI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抗炎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重点分析了MRI信号特点和肿瘤的增强情况.结果 MRI能准确地显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以及侵犯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MRI 对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锐;陈敏;蔡葵;王文超;张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缺封堵术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VSD.术前Echo明确VSD大小及距主动脉瓣距离(VSD-AV),术中Echo引导监护,术后Echo随访.结果 X线造影与Echo测量VSD大小相符(P>0.05);VSD-AV在无膜部膨出瘤者两种方法检测相符(P>0.05),在有膜部膨出瘤者有差异(P≤0.05).总计19例即刻封堵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轻-中度返流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VSD,余18例短中期随访未见并发症.23例VSD中5例未完成封堵者具体原因与Echo应用无直接关系.结论 Echo在VSD封堵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越;温朝阳;王广义;王峙峰;郭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附6例报告)

    目的分析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病人的CT、MRI和病理资料,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5例为多块相邻肌肉受累.CT平扫及MRI T1WI信号与周围正常肌肉相似,T2WI高于肌肉信号,且内部信号轻度不均匀;CT、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密度或信号高于正常肌肉.病变肌肉呈弥漫性增大,累及整块肌肉.结论原发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CT和MRI表现为肌肉弥漫性膨胀,密度或信号均匀,于CT和MRI TIWI上与肌肉呈等密度或信号,MRI 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弥漫性均匀强化.

    作者:郁万江;杜湘珂;徐爱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腔内超声临床应用进展(述评)

    近年来腔内超声)endosonography)在基础理论、仪器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为了加强对我国腔内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的了解,本期特组织此专题报道.

    作者:金震东;湛先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肉瘤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96例疑患前列腺癌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6例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表现为前列腺内低回声病灶,2例为弥漫性病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3例诊断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神经源性肉瘤,1例为梭形细胞肉瘤.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安全性好、准确性高,是诊断前列腺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欣;唐杰;汪娜;张彦;李俊来;徐建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声动力学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软件系统Ultra 3DTM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科研课题已经存在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三维超声影像软件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基于开发Ultra 3DTM三维超声软件的经验,对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临床应用的实例验证了Ultra 3DTM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肾增强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的增强效果,以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剂量分别为0.01、0.03、0.05、0.08、0.10、0.13、0.15 ml/kg,每只兔各剂量均注射2次.用基波显像(FI)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两种显像方式观察肾实质造影效果.结果 7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实质回声增强.CnTi随造影剂量增加肾实质增强强度提高,且增强时间延长.FI在上述各剂量水平肾实质峰值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CnTi(P<0.001).结论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能够实现显著的肾实质增强效果,剂量-效应关系在CnTi造影中变化敏感,在FI造影中变化不敏感.

    作者:张彦;唐杰;罗渝昆;赵应征;王辰允;梅兴国;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颈动脉颅外段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及不同剂量算法所获得的CTA成像,优化注射速率及对比剂的应用剂量.方法对106例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佳延迟时间的选择、佳速率的选择、佳对比剂剂量的应用及佳扫描方法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利用剂量计算公式:剂量=20 ml+注射速率×扫描时间+注射速率×扫描时间×(体重-45)/45,从16 s开始扫描且注射速率为3.5 ml/s的扫描方法为理想的方法.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颈动脉CTA成像,可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1/2~1/3的对比剂.

    作者:梁长虎;于富华;柳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肝脏灌注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MSCT肝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例正常和1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右侧肘静脉以6 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40 ml,行肝血流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正常与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13例肝肿瘤患者HAI、BF明显高于正常组[HAI值:0.19±0.06 vs 0.58±0.20,P=0.000;HBF值:(131.31±38.25) ml/(100 ml·min) vs (344.52±95.42) ml/(100 ml*min),P=0.002)];M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12±2)s vs (8±4)s,P=0.028];HBV[(27.49±11.48) ml/100 ml vs (28.67±16.81) ml/100 ml,P=0.913]与PS[(28.09±15.50) ml/(100 ml·min) vs (31.36±23.98) ml/(100ml·min),P=0.678]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肝血流灌注参数HAI、HBF和MTT在正常和肝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评价肝癌的血供状态.

    作者:方捷;杨立;肖越勇;邢宁;李功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膜瘤99Tcm-MIBI与99Tcm-ECD SPECT脑显像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脑膜瘤99Tcm-MIBI 和99Tcm-ECD SPECT 脑显像的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及1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99Tcm-MIBI和99Tcm-ECD SPECT脑显像;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正常对照者99Tcm-MIBI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99Tcm-ECD 显像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左右侧基本对称.18例脑膜瘤99Tcm-MIBI显像见肿瘤处均表现为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其阳性率为100%;而99Tcm-ECD显像18例中有17例示肿瘤处表现为形态规整、边缘整齐的圆形或卵圆形内凹缺损,其形态与99Tcm-MIBI显像所示的浓聚区相吻合,另1例为假阴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4.4%.结论 99Tcm-MIBI结合99Tcm-ECD SPECT脑显像可用于脑膜瘤的辅助诊断.

    作者:宋锦宁;张芬茹;刘守勋;王茂德;胡国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脂质沉积性肌肉病的MRI和31PMRS表现

    目的评价MRI和3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并在3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并计算Pi/PCr、Pi/ATP和PCr/ATP的比值.结果在MRI T1WI上的异常形态改变可分为二种类型:①皮下、肌肉间及肌束间脂肪增多,为6例;②皮下、肌肉间脂肪明显减少,为2例.T2WI及压脂T2WI上肌肉未见异常信号.1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影像表现未见变化.31PMRS表现为患者的PCr、PCr/ATP和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D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i、PH、Pi/PCr和Pi/AT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脂质沉积性肌肉病,MRI和31PMRS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显示肌肉的形态改变,31PMRS可无创性地显示肌肉的代谢改变.

    作者:王霄英;袁云;林璐;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注液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本研究通过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造影检查宫腔疑有异常病变的不孕症患者,旨在评价该项技术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敏;曲影波;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