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巍;王国荣;姜立军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科研课题已经存在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三维超声影像软件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基于开发Ultra 3DTM三维超声软件的经验,对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临床应用的实例验证了Ultra 3DTM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研究通过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造影检查宫腔疑有异常病变的不孕症患者,旨在评价该项技术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敏;曲影波;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18例经手术确定为双腔右心室(double-chamber right ventricle,DCRV)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术前超声未能检出的原因.
作者:王素梅;田颖;苏雁欣;冷晓萍;田家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根据正位和侧位的X线图像建立股骨骨干的三维基准线.方法通过对X线图像处理,运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轮廓提取方法进行边缘检测,进而分别计算出骨干基准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了得到三维坐标,使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结果获得符合要求的骨骼边缘,完成股骨骨干段基准线的三维空间显示.结论保证X线图像拍摄时空间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所需的骨干基准线.
作者:韦巍;王国荣;姜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H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疑合并HAVF的患者进行CDFI检测,观察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血流,观察并记录肿瘤周围及瘤体内部血流走行、形态,确定HAVF形成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 CDFI诊断HAV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卡帕值分别为81.25%、 94.29%、 90.20%、 5.71%、 18.75%、 86.67%、 91.67%、 14.23、 0.20、0.76及0.79.结论 CDFI诊断原发性肝癌HAVF的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AVF早期筛选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莹莹;段云友;吕发勤;曹铁生;王文;袁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VSD.术前Echo明确VSD大小及距主动脉瓣距离(VSD-AV),术中Echo引导监护,术后Echo随访.结果 X线造影与Echo测量VSD大小相符(P>0.05);VSD-AV在无膜部膨出瘤者两种方法检测相符(P>0.05),在有膜部膨出瘤者有差异(P≤0.05).总计19例即刻封堵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轻-中度返流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VSD,余18例短中期随访未见并发症.23例VSD中5例未完成封堵者具体原因与Echo应用无直接关系.结论 Echo在VSD封堵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越;温朝阳;王广义;王峙峰;郭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作者:尹珊珊;严昆;戴莹;武金玉;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研究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含义、数字人体数据质量标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内容、数字人体数据集质量分析和数字人体数据误差传递,包括数据质量概念、影响数字人体数据质量的因素、数据质量的数字化误差和数据质量模型等,并进行数字人体数据质量评价,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景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实时超声造影和螺旋CT显示肝肿瘤血流信号的特点.方法对29例肝肿瘤(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6例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CT检查.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肝恶性肿瘤的整体型、血管瘤的周边型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中央型出现率显著高于其他病变(P<0.01).CT示恶性肿瘤中94.4%(17/18) 动脉期强化、门脉期低密度;血管瘤中83.3%(5/6)呈结节状强化;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均明显强化.超声造影和CT鉴别肝肿瘤的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和CT都能敏感地显示不同肝肿瘤的血供特征.
作者:丁红;王文平;魏瑞雪;黄备建;齐青;徐智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右膈下动脉(RIPA)起源的能力.方法 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26例,对比剂80~90 ml,流率 3 ml/s,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0.6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及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显示RIPA起源22例,4例无法显示.后处理方法中,MIP能佳显示RIPA的大体解剖学形态,MPR及VR显示能力不足.结论 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可以评价RIPA起源,MIP可以大体观察其解剖学形态,两者结合,能更好地为血管造影术前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信息.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26例,狭窄程度>50%而≤70%者66例,狭窄程度>70%者50例.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血管内支架者,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 (64%~100%)下降到约32.4% (0~58%).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帅杰;周政;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精性精囊炎的MRI表现,提高对血精性精囊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血精性精囊炎的MRI表现,分别采用T1WI、T1WI加脂肪抑制、T2WI序列及增强扫描.结果血精性精囊炎表现为两侧精囊体积增大,管状腺体管腔增宽,间隔模糊.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更加明显,T2WI信号表现不一,可呈稍低或稍高信号.所有病例除有精囊体积增大及信号改变外,仍然保持完整纡曲管状结构.结论 MRI是血精性精囊炎的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雷益;李顶夫;邱德正;朱嘉英;陈志刚;党勇;李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选择性DSA造影,男40例,女41例,年龄分布18~66岁,平均年龄56.5岁,评价动脉瘤的颈部、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69例单发动脉瘤,1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检出24个动脉瘤,大型动脉瘤11个.结论 DSA可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陈鹏;顾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11例(68.8%)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4例(87.5%)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6例(37.5%)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56.3%)出现蜂窝影,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10例(62.5%)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7例(43.8%)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56.3%)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排泄功能.方法给予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4例健康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O4-,15 min后和口含VitC片0.2 g 5 min后分别摄取腮腺左侧位和右侧位相,将所得的图像通过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摄取计数处理,以15 min腮腺的总计数减去含VitC后的残余计数再除以15 min的总计数并得到其排泄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 24例干燥综合征组腮腺排泄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轻度减低2例,中度减低7例和明显减低15例,范围(4.15±3.55)%.对照组44例腮腺排泄率为(41.2±1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t=14.6).表明病变组腮腺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腮腺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较准确地反映腮腺的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学先;宋邦坤;余大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 2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其中12例失去活动功能.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PMMA注入量为3~8 ml,平均6 ml,完成2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22例中,20例疼痛改善,有效率90.91%,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5天,平均2.7天.随访观察止痛效果持久.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溢入椎旁静脉丛,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旁软组织,无溢入椎间孔和椎管内.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宇;刘庆余;郑召民;梁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DEUS)扫查CT检查已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将进行手术治疗或超声内镜引导下活检(EUS-FNA)的患者36例(手术21例,EUS-FNA 15例),记录CDEUS检查所见淋巴结的大小、部位、回声、边界及淋巴结内部有无彩色血流信号,术中或EUS-FNA时将对应部位的淋巴结逐一标记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别CDEUS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DEUS共发现纵隔肿大的淋巴结118枚,其中有彩色血流信号的淋巴结28枚,无血流信号的淋巴结90枚.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彩色血流信号的28枚淋巴结均为恶性淋巴结,良性淋巴结中无一探及彩色血流信号,但仍有31枚恶性淋巴结内,未检出彩色血流信号.CDEUS对纵隔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灵敏度47.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纵隔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志强;王建东;王向东;程留芳;杨云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膝关节炎32P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血管翳的高频能量多普勒改变并探讨其作为疗效判定客观指标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观察53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改变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前膝关节滑膜血管翳血流信号显示43例(81.13%),其中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治疗后6~12个月,滑膜血流显示15例(28.30%),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Ⅱ级和Ⅲ级血流信号消失. 结论高频超声能量多普勒能够敏感地显示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放射性滑膜切除后血管翳改变,对治疗效果的客观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锐;方勇飞;郭燕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