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科研课题已经存在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三维超声影像软件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基于开发Ultra 3DTM三维超声软件的经验,对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临床应用的实例验证了Ultra 3DTM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根据内膜病理组织学结果评价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将63例病人分为4组,第1组为无既往内膜病史及服用他莫昔芬和雌激素者;第2组为服用他莫昔芬组;第3组为服用雌激素组;第4组为既往有内膜疾病史者.对4组病人进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内膜厚度>5 mm为临界值,跟踪其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在四组中以内膜厚度≤5 mm为指标是除外内膜疾病的良好指标;组1和组4中,内膜厚度>5 mm阳性预测值为90%和63%.在组2和组3中,内膜厚度>5 mm诊断疾病准确性差,阳性预测值均为17%.结论单纯超声子宫内膜厚度测量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疾病的敏感方法,但仅局限于无用药史的病例,随着患者用药复杂程度增加,尚需结合其它因素共同评价内膜病变.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根据正位和侧位的X线图像建立股骨骨干的三维基准线.方法通过对X线图像处理,运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轮廓提取方法进行边缘检测,进而分别计算出骨干基准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了得到三维坐标,使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结果获得符合要求的骨骼边缘,完成股骨骨干段基准线的三维空间显示.结论保证X线图像拍摄时空间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所需的骨干基准线.
作者:韦巍;王国荣;姜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因此在脑胶质肿瘤中的应用也得到关注,其在胶质瘤分级、指导立体定向活检、检测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中有常规MRI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从其在胶质瘤中的理论研究背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其研究现状.
作者:张龙江;包颜明;祁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腔内超声)endosonography)在基础理论、仪器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为了加强对我国腔内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的了解,本期特组织此专题报道.
作者:金震东;湛先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及不同剂量算法所获得的CTA成像,优化注射速率及对比剂的应用剂量.方法对106例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佳延迟时间的选择、佳速率的选择、佳对比剂剂量的应用及佳扫描方法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利用剂量计算公式:剂量=20 ml+注射速率×扫描时间+注射速率×扫描时间×(体重-45)/45,从16 s开始扫描且注射速率为3.5 ml/s的扫描方法为理想的方法.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颈动脉CTA成像,可以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1/2~1/3的对比剂.
作者:梁长虎;于富华;柳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9例,其中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1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内大多为脂肪密度,夹杂少量条状、片状软组织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作者:莫显斌;王向东;樊世富;叶健;王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的增强效果,以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剂量分别为0.01、0.03、0.05、0.08、0.10、0.13、0.15 ml/kg,每只兔各剂量均注射2次.用基波显像(FI)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两种显像方式观察肾实质造影效果.结果 7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实质回声增强.CnTi随造影剂量增加肾实质增强强度提高,且增强时间延长.FI在上述各剂量水平肾实质峰值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CnTi(P<0.001).结论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能够实现显著的肾实质增强效果,剂量-效应关系在CnTi造影中变化敏感,在FI造影中变化不敏感.
作者:张彦;唐杰;罗渝昆;赵应征;王辰允;梅兴国;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11例(68.8%)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4例(87.5%)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6例(37.5%)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56.3%)出现蜂窝影,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10例(62.5%)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7例(43.8%)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56.3%)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女,3.5岁.因左足扭伤并左踝关节肿胀就诊.X线片见左跟骨体部 1.7 cm×1.0 cm近似椭圆形骨质稀疏区,其内骨小粱结构显示较正常跟骨骨松质内骨小梁结构明显稀少)图1,2).行左跟骨高分辨CT扫描见左跟骨内骨质稀疏区,无膨胀,其内见少量骨小梁结构且按正常力线排列,周围有一圈硬化缘但不连续,其平均CT值低于正常跟骨骨松质CT值,但骨小梁存在)图3,4).影像诊断:跟骨窦.
作者:胡振生;杜焕旺;谷朝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40岁.出生后发现下腹部皮肤缺损,黏膜组织外露,于当地诊断为“先天性膀胱外翻畸形”.33年前行“回肠膀胱术”,右下腹留置造瘘口.1年半前发现脐部肿物,肿物随时间逐渐增大.体格检查:见下腹部皮肤缺损,大小约10 cm×7 cm,黏膜组织外露,小阴唇明显右偏,未触及耻骨联合.脐部肿物质软,活动度差,平卧可缩小.
作者:郭雪梅;宋鲁新;李玉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VSD.术前Echo明确VSD大小及距主动脉瓣距离(VSD-AV),术中Echo引导监护,术后Echo随访.结果 X线造影与Echo测量VSD大小相符(P>0.05);VSD-AV在无膜部膨出瘤者两种方法检测相符(P>0.05),在有膜部膨出瘤者有差异(P≤0.05).总计19例即刻封堵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轻-中度返流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VSD,余18例短中期随访未见并发症.23例VSD中5例未完成封堵者具体原因与Echo应用无直接关系.结论 Echo在VSD封堵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越;温朝阳;王广义;王峙峰;郭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蝶窦占位性病变是一类症状隐匿、临床相对罕见的疾病.复习相关文献,对各种蝶窦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解剖、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述,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蝶窦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资料表明,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MRI对蝶窦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确诊、治疗与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T在显示骨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MRI则更适于软组织显像,均可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
作者:陈三三;金德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期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孕14天 SD大鼠按彩超辐照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照射10 min组)、Ⅲ组(照射20 min组)、Ⅳ组(照射30 min组),仪器采用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3.0 MHz,彩色频率 3.0 MHz,Tis =1.8,MI =1.6.照射后24 h 剖宫取胎鼠肾脏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Leica Q 500 MC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Ⅰ~Ⅳ组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胎鼠肾小管上皮内可见均匀散在的棕黄色淡染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Ⅱ组及Ⅲ组胎鼠肾小管上皮bcl-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表达强度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中孕期大鼠超过30 min可引起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周海燕;段云友;贾化平;曹铁生;赵柏山;吕发勤;杨继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9例行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I型内漏3例,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1例仍有内漏.1例术后3天猝死.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远端脏器供血正常.结论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于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肖亮;徐克;张强;张曦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方法 2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31~74岁)均行 MS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MS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触发成像,单次扫描时间为 0.32 s,层厚为2 mm×4 mm.将MSCT所见钙化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58支发现钙化的血管中,78%有冠状动脉狭窄 (>50% ), 47支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 (>50% )的血管中,96%发现冠状动脉钙化.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作者:孙国平;陈宇;徐坚民;饶梓彬;龚静山;李圣峰;张景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PET系统的分辨力.方法采用椭圆柱分辨力模型,测定ECAT EXACT HR+ PET系统2D采集模式下,10个空间位置处、17种总活度,两种重建条件(①:FBP,Hanning,截止频率0.4;②:OSEM,Gaussian,核2 mm后滤波)时的系统分辨力.结果系统分辨力不随视野中总活度而变化;但与空间位置相关,中心区好,距中心16mm处的径向分辨力下降近2 mm;由条件二重建的图像中心区分辨力为4.52 mm,高于条件一重建的图像(7.51 mm),空间各点处两种条件重建图像的分辨力相差约3 mm.结论 PET系统分辨力与活度无关,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受重建条件影响较大.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尹大一;何义杰;陈盛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选择性DSA造影,男40例,女41例,年龄分布18~66岁,平均年龄56.5岁,评价动脉瘤的颈部、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69例单发动脉瘤,1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检出24个动脉瘤,大型动脉瘤11个.结论 DSA可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陈鹏;顾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