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

莫显斌;王向东;樊世富;叶健;王虎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骨髓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9例,其中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1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内大多为脂肪密度,夹杂少量条状、片状软组织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评价右膈下动脉起源的初步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显示右膈下动脉(RIPA)起源的能力.方法 MS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26例,对比剂80~90 ml,流率 3 ml/s,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0.6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MIP及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显示RIPA起源22例,4例无法显示.后处理方法中,MIP能佳显示RIPA的大体解剖学形态,MPR及VR显示能力不足.结论 MSCT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可以评价RIPA起源,MIP可以大体观察其解剖学形态,两者结合,能更好地为血管造影术前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信息.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斜坡骨质破坏及异常钙化的影像诊断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经放射科诊为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治疗或手术病例,认识该区的发病规律,提高对该区疾病的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因斜坡区占位病变而住院的病人95例,其中84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诊断,11例经随访和有关临床结果证实.皆有较完整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将病理检查和临床结果与影像学资料逐一对照、研究.结果累及斜坡的骨质病变或异常钙化灶中,原发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51例;转移性肿瘤与骨髓瘤7例;颅后窝肿瘤累及斜坡32例;另外有炎性和陈旧血肿5例.原发骨肿瘤中,脊索瘤是主要病变.在累及颅底的颅内病灶中,脑膜瘤为主要病变.结论根据特定的影像技术表现,结合临床特征,能够对斜坡占位灶的不同病因作出基本分析.

    作者:刘远健;刘鹏程;赵艳;孙金霜;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软件系统Ultra 3DTM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科研课题已经存在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三维超声影像软件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基于开发Ultra 3DTM三维超声软件的经验,对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临床应用的实例验证了Ultra 3DTM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检测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例,4例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3例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冠脉未见直径狭窄>60%的病变.对靶血管(LAD 17例,RCA 3例,LCX 1例)行IVUS检查.结果 21例21处病变中14例(66.7%)为软斑块,2例(9.5%)为纤维斑块,4例(19.0%)为钙化斑块,1例(4.8%)为混合型斑块;共19例(90.5%)为偏心性斑块;13例(61.9%)正性重构,8例(38.1%)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02±0.10( ̄x±s).21例患者中有5例发现有斑块破裂,占23.8%;2例发现血栓,占9.5%.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范围从43.0%至79.1%,平均为70.0%±8.8%.病变处小管腔直径(MLD)为(2.29±0.50) mm.IVUS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15例进行了血运重建术(1例冠脉搭桥术,14例支架植入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变的偏心性和正性重构可能是造成冠脉造影低估病变程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钱菊英;葛均波;吴鸿谊;梁春;樊冰;王齐兵;葛雷;路艳;刘学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9Tcm-ECD SPECT非侵入性的定量测定平均CBFl和rCBF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军;张永学;安锐;高再荣;曹国祥;黄代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04年首发SARS的胸部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首批确诊的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双肺多叶多段受累,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00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符合200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作者:刘晋新;唐小平;张烈光;陈碧华;江松峰;黄德扬;黄务枝;史红玲;唐勇;陈金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总管下段癌的腔内超声与ERCP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内镜超声(EUS)、胆管腔内超声(IDUS)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期间,同期施行EUS、IDUS和ERCP检查,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证实的42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EUS、IDUS和ERCP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9岁.EUS检出39例(92.9%),IDUS检出42例(100%),ERCP检出40例(95.2%),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漏检的3例病灶均局限于胆管壁,但被IDUS确诊.结论 EUS与ERCP对胆总管下段癌具有相当的检出率, EUS和ERCP联合IDUS可提高早期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金震东;黄建伟;湛先保;李兆申;邹晓平;许国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

    目的用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排泄功能.方法给予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4例健康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O4-,15 min后和口含VitC片0.2 g 5 min后分别摄取腮腺左侧位和右侧位相,将所得的图像通过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摄取计数处理,以15 min腮腺的总计数减去含VitC后的残余计数再除以15 min的总计数并得到其排泄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 24例干燥综合征组腮腺排泄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轻度减低2例,中度减低7例和明显减低15例,范围(4.15±3.55)%.对照组44例腮腺排泄率为(41.2±1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t=14.6).表明病变组腮腺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腮腺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较准确地反映腮腺的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学先;宋邦坤;余大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腔内超声诊断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39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 39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8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手术后瘢痕狭窄1例;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末端小囊肿.结论腔内超声结合CDFI为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无创,费用低廉而较经腹部超声效果更好的方法.

    作者:刘桂梅;何文;于泽兴;邢念增;张力萍;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硬皮病的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目的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11例(68.8%)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4例(87.5%)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6例(37.5%)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56.3%)出现蜂窝影,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10例(62.5%)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7例(43.8%)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56.3%)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平均管壁总厚度为(6.62±0.58) 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M 77.4%(24/31)、SM 93.5%(29/31)、MP 64.5%(20/31)、S 71.0%(22/31),其中81.8% MP层增厚见于Baron' Ⅳ级,明显高于Ⅱ级(0%)及Ⅲ级(33.3%)组(P<0.05).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其中22.6%显示3层、54.8%为4层管壁声像图,前者均见于Baron' Ⅳ级,后者72.7%分布于Ⅳ级组,明显高于Ⅱ、Ⅲ级组(P<0.05).③6.5%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2 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54.8%发现息肉.④于5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郭文;姜泊;刘思德;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H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疑合并HAVF的患者进行CDFI检测,观察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血流,观察并记录肿瘤周围及瘤体内部血流走行、形态,确定HAVF形成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 CDFI诊断HAV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卡帕值分别为81.25%、 94.29%、 90.20%、 5.71%、 18.75%、 86.67%、 91.67%、 14.23、 0.20、0.76及0.79.结论 CDFI诊断原发性肝癌HAVF的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AVF早期筛选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莹莹;段云友;吕发勤;曹铁生;王文;袁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MRI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抗炎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重点分析了MRI信号特点和肿瘤的增强情况.结果 MRI能准确地显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以及侵犯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MRI 对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锐;陈敏;蔡葵;王文超;张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探头超声评估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在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微探头超声(UMP)研究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在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中的作用,以及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所需套扎点数及次数的影响.方法对2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记录食管曲张静脉分级;然后用UM-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20 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记录食管周围静脉和旁静脉的曲张程度.行根治性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6个月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曲张静脉是否复发并判断曲张程度.结果 20例追踪观察,5例食管曲张静脉复发,1例在观察期间再出血;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时,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达75%,较其他组合类型的复发率高.周围静脉为轻度时需套扎2次左右,18~20个套扎点即可根治,而周围静脉和旁静脉均为重度时则需套扎3次左右,29~31个套扎点.结论食管周围侧支静脉对食管静脉曲张复发起作用,当UMP检测到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则预示高复发率.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根治术所需套扎次数及套扎点数受旁静脉和周围静脉曲张程度影响.

    作者:张波;商中华;李瑞珍;刘浔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初步探讨

    目的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另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 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其中11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另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39.36±11.89) s vs (30.00±6.76) s,(60.91±15.67) s vs (41.13±6.49) 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分别为(14.80±4.96) s,(26.67±6.92) s,(22.80±5.87) s, (33.87±6.06) s, (35.93±9.71) s;除肝动脉时相外,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Paugh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但各时相显示时间界值,还应以不同的推注方法而定,尚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

    作者:尹珊珊;严昆;戴莹;武金玉;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10例,9例行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I型内漏3例,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1例仍有内漏.1例术后3天猝死.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远端脏器供血正常.结论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于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肖亮;徐克;张强;张曦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双腔右心室的评估

    我们对18例经手术确定为双腔右心室(double-chamber right ventricle,DCRV)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术前超声未能检出的原因.

    作者:王素梅;田颖;苏雁欣;冷晓萍;田家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膜瘤99Tcm-MIBI与99Tcm-ECD SPECT脑显像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脑膜瘤99Tcm-MIBI 和99Tcm-ECD SPECT 脑显像的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及1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99Tcm-MIBI和99Tcm-ECD SPECT脑显像;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正常对照者99Tcm-MIBI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99Tcm-ECD 显像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左右侧基本对称.18例脑膜瘤99Tcm-MIBI显像见肿瘤处均表现为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其阳性率为100%;而99Tcm-ECD显像18例中有17例示肿瘤处表现为形态规整、边缘整齐的圆形或卵圆形内凹缺损,其形态与99Tcm-MIBI显像所示的浓聚区相吻合,另1例为假阴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4.4%.结论 99Tcm-MIBI结合99Tcm-ECD SPECT脑显像可用于脑膜瘤的辅助诊断.

    作者:宋锦宁;张芬茹;刘守勋;王茂德;胡国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螺旋CT研究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RFA)后的CT表现,评价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共26个肝血管瘤病灶在RFA前后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术后1个月病灶较术前增大,术后4个月病灶缩小至术前大小.术后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较术前清晰,CT值进行性下降.12个病灶未见强化,6个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可见均匀薄环状强化,8个病灶内部见结节样强化.结论 RFA是治疗血管瘤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RFA后肝血管瘤在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形态的变化上具有其特点.螺旋CT扫描,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RFA对肝血管瘤的疗效.

    作者:于小平;梁赵玉;王平;张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26例,狭窄程度>50%而≤70%者66例,狭窄程度>70%者50例.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血管内支架者,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 (64%~100%)下降到约32.4% (0~58%).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帅杰;周政;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