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健;刘鹏程;赵艳;孙金霜;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分析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肌肉淋巴瘤病人的CT、MRI和病理资料,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5例为多块相邻肌肉受累.CT平扫及MRI T1WI信号与周围正常肌肉相似,T2WI高于肌肉信号,且内部信号轻度不均匀;CT、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密度或信号高于正常肌肉.病变肌肉呈弥漫性增大,累及整块肌肉.结论原发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CT和MRI表现为肌肉弥漫性膨胀,密度或信号均匀,于CT和MRI TIWI上与肌肉呈等密度或信号,MRI 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弥漫性均匀强化.
作者:郁万江;杜湘珂;徐爱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首批确诊的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双肺多叶多段受累,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00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符合200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作者:刘晋新;唐小平;张烈光;陈碧华;江松峰;黄德扬;黄务枝;史红玲;唐勇;陈金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18例经手术确定为双腔右心室(double-chamber right ventricle,DCRV)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术前超声未能检出的原因.
作者:王素梅;田颖;苏雁欣;冷晓萍;田家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根据正位和侧位的X线图像建立股骨骨干的三维基准线.方法通过对X线图像处理,运用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轮廓提取方法进行边缘检测,进而分别计算出骨干基准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了得到三维坐标,使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结果获得符合要求的骨骼边缘,完成股骨骨干段基准线的三维空间显示.结论保证X线图像拍摄时空间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所需的骨干基准线.
作者:韦巍;王国荣;姜立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MRI和3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并在3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并计算Pi/PCr、Pi/ATP和PCr/ATP的比值.结果在MRI T1WI上的异常形态改变可分为二种类型:①皮下、肌肉间及肌束间脂肪增多,为6例;②皮下、肌肉间脂肪明显减少,为2例.T2WI及压脂T2WI上肌肉未见异常信号.1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影像表现未见变化.31PMRS表现为患者的PCr、PCr/ATP和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D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i、PH、Pi/PCr和Pi/AT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脂质沉积性肌肉病,MRI和31PMRS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显示肌肉的形态改变,31PMRS可无创性地显示肌肉的代谢改变.
作者:王霄英;袁云;林璐;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测量血管弹性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得到冠状动脉的B型超声视频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血管壁轮廓,从而计算出截面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以上的冠状动脉截面积曲线后,计算出相应的冠状动脉直径曲线,结合基于血管内压力测量技术检测到的血压曲线,计算出与冠状动脉弹性有关的参数.文中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建立的系统所测量的实例及其相应结果.
作者:孙洪涛;汪源源;王威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检测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例,4例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3例为非Q波性心肌梗死,1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冠脉未见直径狭窄>60%的病变.对靶血管(LAD 17例,RCA 3例,LCX 1例)行IVUS检查.结果 21例21处病变中14例(66.7%)为软斑块,2例(9.5%)为纤维斑块,4例(19.0%)为钙化斑块,1例(4.8%)为混合型斑块;共19例(90.5%)为偏心性斑块;13例(61.9%)正性重构,8例(38.1%)负性重构;重构指数为1.02±0.10( ̄x±s).21例患者中有5例发现有斑块破裂,占23.8%;2例发现血栓,占9.5%.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范围从43.0%至79.1%,平均为70.0%±8.8%.病变处小管腔直径(MLD)为(2.29±0.50) mm.IVUS测得的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小管腔面积和参照血管直径均大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所测得的数值(P均<0.05).根据IVUS检查结果,15例进行了血运重建术(1例冠脉搭桥术,14例支架植入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中,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变的偏心性和正性重构可能是造成冠脉造影低估病变程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钱菊英;葛均波;吴鸿谊;梁春;樊冰;王齐兵;葛雷;路艳;刘学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排泄功能.方法给予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4例健康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O4-,15 min后和口含VitC片0.2 g 5 min后分别摄取腮腺左侧位和右侧位相,将所得的图像通过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摄取计数处理,以15 min腮腺的总计数减去含VitC后的残余计数再除以15 min的总计数并得到其排泄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 24例干燥综合征组腮腺排泄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轻度减低2例,中度减低7例和明显减低15例,范围(4.15±3.55)%.对照组44例腮腺排泄率为(41.2±1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t=14.6).表明病变组腮腺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腮腺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较准确地反映腮腺的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学先;宋邦坤;余大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和评价直接希氏束起搏诱导的心室激动顺序、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重构.方法六只急性闭胸直接希氏束起搏狗模型.采用美国Medtronic导向引导鞘管和主动螺旋电极,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下将起搏电极分别置放于希氏束(n=6)和右室心尖(n=6).所有部位的起搏频率均控制为120次/min.采用二维灰阶、血流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和计算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各房室和相连大血管解剖结构内径和容量、心肌的激动顺序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不同起搏状态上述测量参数的配对统计比较.结果希氏束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壁内心肌的激动顺序、心脏主要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窦性心律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有效地量化评价心脏起搏状态下的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较,希氏束起搏能够明显地改善心脏解剖和血流动力学重构.
作者:尹立雪;蔡力;李春梅;邓燕;程力剑;李爽;王珊;Tim Laske;Nancy Rakow;Terrell Willams;Yong Zhao;郑昌琼;李德玉;汪天富;郑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结节性病变增强CT后行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肺结节中,26例三维血管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22例为恶性结节,18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2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4例为良性结节,结节处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①三维血管重建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血管穿过结节是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②三维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孟爱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皮病的胸部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硬皮病病人行HRCT扫描,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硬皮病病人中,11例(68.8%)可见两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4例(87.5%)显示弥漫性或散在、局灶小叶间隔增厚;6例(37.5%)出现胸膜下线影; 9例(56.3%)出现蜂窝影,以两肺下野外带常见;10例(62.5%)可见间隔旁或瘢痕旁肺气肿改变;7例(43.8%)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56.3%)有食管扩张改变.结论 HRCT可以显示硬皮病的细微病变,在硬皮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抗炎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重点分析了MRI信号特点和肿瘤的增强情况.结果 MRI能准确地显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以及侵犯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MRI 对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锐;陈敏;蔡葵;王文超;张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方法 2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31~74岁)均行 MS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MSCT扫描采用心电门控触发成像,单次扫描时间为 0.32 s,层厚为2 mm×4 mm.将MSCT所见钙化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 58支发现钙化的血管中,78%有冠状动脉狭窄 (>50% ), 47支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 (>50% )的血管中,96%发现冠状动脉钙化.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作者:孙国平;陈宇;徐坚民;饶梓彬;龚静山;李圣峰;张景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研究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含义、数字人体数据质量标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内容、数字人体数据集质量分析和数字人体数据误差传递,包括数据质量概念、影响数字人体数据质量的因素、数据质量的数字化误差和数据质量模型等,并进行数字人体数据质量评价,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景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静脉瘘(H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疑合并HAVF的患者进行CDFI检测,观察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血流,观察并记录肿瘤周围及瘤体内部血流走行、形态,确定HAVF形成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 CDFI诊断HAV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卡帕值分别为81.25%、 94.29%、 90.20%、 5.71%、 18.75%、 86.67%、 91.67%、 14.23、 0.20、0.76及0.79.结论 CDFI诊断原发性肝癌HAVF的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AVF早期筛选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莹莹;段云友;吕发勤;曹铁生;王文;袁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99Tcm-MIBI 和99Tcm-ECD SPECT 脑显像的影像特征,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者及18例脑膜瘤患者进行99Tcm-MIBI和99Tcm-ECD SPECT脑显像;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正常对照者99Tcm-MIBI显像脑实质内均无核素浓聚;99Tcm-ECD 显像脑实质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左右侧基本对称.18例脑膜瘤99Tcm-MIBI显像见肿瘤处均表现为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其阳性率为100%;而99Tcm-ECD显像18例中有17例示肿瘤处表现为形态规整、边缘整齐的圆形或卵圆形内凹缺损,其形态与99Tcm-MIBI显像所示的浓聚区相吻合,另1例为假阴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4.4%.结论 99Tcm-MIBI结合99Tcm-ECD SPECT脑显像可用于脑膜瘤的辅助诊断.
作者:宋锦宁;张芬茹;刘守勋;王茂德;胡国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的增强效果,以及不同显像方式、造影剂量对造影效果的影响与变化规律.方法 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剂量分别为0.01、0.03、0.05、0.08、0.10、0.13、0.15 ml/kg,每只兔各剂量均注射2次.用基波显像(FI)和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两种显像方式观察肾实质造影效果.结果 7种剂量水平均可使肾实质回声增强.CnTi随造影剂量增加肾实质增强强度提高,且增强时间延长.FI在上述各剂量水平肾实质峰值视频强度及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CnTi(P<0.001).结论自制脂质类超声造影剂能够实现显著的肾实质增强效果,剂量-效应关系在CnTi造影中变化敏感,在FI造影中变化不敏感.
作者:张彦;唐杰;罗渝昆;赵应征;王辰允;梅兴国;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平均管壁总厚度为(6.62±0.58) 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M 77.4%(24/31)、SM 93.5%(29/31)、MP 64.5%(20/31)、S 71.0%(22/31),其中81.8% MP层增厚见于Baron' Ⅳ级,明显高于Ⅱ级(0%)及Ⅲ级(33.3%)组(P<0.05).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其中22.6%显示3层、54.8%为4层管壁声像图,前者均见于Baron' Ⅳ级,后者72.7%分布于Ⅳ级组,明显高于Ⅱ、Ⅲ级组(P<0.05).③6.5%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2 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54.8%发现息肉.④于5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郭文;姜泊;刘思德;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腔内超声)endosonography)在基础理论、仪器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为了加强对我国腔内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的了解,本期特组织此专题报道.
作者:金震东;湛先保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