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思文;景东升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26例,狭窄程度>50%而≤70%者66例,狭窄程度>70%者50例.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血管内支架者,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 (64%~100%)下降到约32.4% (0~58%).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帅杰;周政;黄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研究通过经阴道超声下子宫腔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造影检查宫腔疑有异常病变的不孕症患者,旨在评价该项技术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敏;曲影波;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腹部超声可疑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39例患者,应用腔内超声(经直肠或经阴道)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盆段输尿管.结果 39例患者中,明确诊断38例,其中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癌4例;输尿管手术后瘢痕狭窄1例;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末端小囊肿.结论腔内超声结合CDFI为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无创,费用低廉而较经腹部超声效果更好的方法.
作者:刘桂梅;何文;于泽兴;邢念增;张力萍;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0岁.“右肺肿物”半年,多次行CT扫描检查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片示右肺下叶背段球形高密度影,直径约5 cm,密度均匀,边缘清晰,规整.侧位病变位于心影后方)图1,2).CT示肿物位于右下叶背段,边界清.中等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手术病理诊断:低度恶性肺母细胞瘤)上皮型).
作者:秦乃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选择性DSA造影,男40例,女41例,年龄分布18~66岁,平均年龄56.5岁,评价动脉瘤的颈部、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69例单发动脉瘤,1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检出24个动脉瘤,大型动脉瘤11个.结论 DSA可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作者:陈鹏;顾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研究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含义、数字人体数据质量标准、数字人体数据质量内容、数字人体数据集质量分析和数字人体数据误差传递,包括数据质量概念、影响数字人体数据质量的因素、数据质量的数字化误差和数据质量模型等,并进行数字人体数据质量评价,为研究数字人体标准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作者:毕思文;景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排泄功能.方法给予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44例健康者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O4-,15 min后和口含VitC片0.2 g 5 min后分别摄取腮腺左侧位和右侧位相,将所得的图像通过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摄取计数处理,以15 min腮腺的总计数减去含VitC后的残余计数再除以15 min的总计数并得到其排泄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 24例干燥综合征组腮腺排泄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轻度减低2例,中度减低7例和明显减低15例,范围(4.15±3.55)%.对照组44例腮腺排泄率为(41.2±15.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t=14.6).表明病变组腮腺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腮腺99TcmO4-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较准确地反映腮腺的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董学先;宋邦坤;余大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角形收缩的网格简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含有大量三角面片的医学图像三维模型的简化.由于进行了精确的误差控制,经过简化,在显示质量没有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显示刷新速率大大提高,并且使得简化后的三维模型更适合于进一步的处理.该算法保持了模型的拓扑结构,使得算法更加健壮.
作者:张仕刚;谢耀钦;包尚联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提供舟月骨间宽度(SLSW)超声测量正常值,评价超声测量SLSW的准确性.方法选用5~12 MHz,8~13 MHz线阵探头高频超声对100人200只正常手腕进行测量,记录正中位及尺桡侧偏位SLSW值.结果男性正中位SLSW为(5.08±0.47) mm (4.2~6.1 mm);女性正中位SLSW为(4.80±0.46) mm (4.0~6.0 mm).男女比较,同一姿势下SLSW左右侧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差值比较:正中位时,男性右侧较左侧SLSW平均差值为0.026 mm(-1.1~1.1 mm).女性右侧较左侧SLSW平均差值为0.006 mm(-0.6~1.5 mm).结论超声能够准确地测量腕舟月骨间宽度,为诊断舟月骨分离等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童清平;韩卉;罗福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对中孕期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孕14天 SD大鼠按彩超辐照时间不同随机等分为四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照射10 min组)、Ⅲ组(照射20 min组)、Ⅳ组(照射30 min组),仪器采用Acuson公司Sequoia-512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照射条件:4V1探头,二维频率3.0 MHz,彩色频率 3.0 MHz,Tis =1.8,MI =1.6.照射后24 h 剖宫取胎鼠肾脏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脏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Leica Q 500 MC型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Ⅰ~Ⅳ组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胎鼠肾小管上皮内可见均匀散在的棕黄色淡染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Ⅱ组及Ⅲ组胎鼠肾小管上皮bcl-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Ⅰ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表达强度与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照射中孕期大鼠超过30 min可引起胎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少.
作者:周海燕;段云友;贾化平;曹铁生;赵柏山;吕发勤;杨继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声动力学治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激活特定的物质后产生抗肿瘤效应.由于其优越性明显,备受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该项治疗方法的机制、声敏剂的选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相应的超声仪器的改进等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车艳辞;葛玲;傅庆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MSCT肝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0例正常和1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右侧肘静脉以6 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40 ml,行肝血流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正常与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13例肝肿瘤患者HAI、BF明显高于正常组[HAI值:0.19±0.06 vs 0.58±0.20,P=0.000;HBF值:(131.31±38.25) ml/(100 ml·min) vs (344.52±95.42) ml/(100 ml*min),P=0.002)];M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12±2)s vs (8±4)s,P=0.028];HBV[(27.49±11.48) ml/100 ml vs (28.67±16.81) ml/100 ml,P=0.913]与PS[(28.09±15.50) ml/(100 ml·min) vs (31.36±23.98) ml/(100ml·min),P=0.678]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肝血流灌注参数HAI、HBF和MTT在正常和肝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评价肝癌的血供状态.
作者:方捷;杨立;肖越勇;邢宁;李功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科研课题已经存在多年,随着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三维超声影像软件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本文基于开发Ultra 3DTM三维超声软件的经验,对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的特点,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临床应用的实例验证了Ultra 3DTM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田田;粟海;石成玉;徐榭;陈欣林;罗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肠壁、肠旁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及与病变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①病变区域管壁增厚,平均管壁总厚度为(6.62±0.58) mm.管壁各层次增厚率分别为:M 77.4%(24/31)、SM 93.5%(29/31)、MP 64.5%(20/31)、S 71.0%(22/31),其中81.8% MP层增厚见于Baron' Ⅳ级,明显高于Ⅱ级(0%)及Ⅲ级(33.3%)组(P<0.05).②管壁层次结构大多清晰可辨.77.4%出现M层异常变化,其中22.6%显示3层、54.8%为4层管壁声像图,前者均见于Baron' Ⅳ级,后者72.7%分布于Ⅳ级组,明显高于Ⅱ、Ⅲ级组(P<0.05).③6.5%黏膜下层内可见直径大于2 mm的脉管样低回声结构,54.8%发现息肉.④于58.1%肠壁旁发现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其分布与Baron'分级无关;未见脓肿或窦道等病灶.结论 EUS能够显示炎症侵袭肠壁的深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助于临床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郭文;姜泊;刘思德;张亚历;智发朝;潘德寿;周丹;万田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腔内超声)endosonography)在基础理论、仪器设备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在国内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为了加强对我国腔内超声临床应用研究现状的了解,本期特组织此专题报道.
作者:金震东;湛先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 2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其中12例失去活动功能.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PMMA注入量为3~8 ml,平均6 ml,完成2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22例中,20例疼痛改善,有效率90.91%,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5天,平均2.7天.随访观察止痛效果持久.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溢入椎旁静脉丛,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旁软组织,无溢入椎间孔和椎管内.结论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宇;刘庆余;郑召民;梁碧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定量评价大脑及局部的平均脑血流量,应用99Tcm-半双胱乙酯显像寻求建立一种非侵入性、便于临床应用的定量方法.方法首先获得脑血流灌注指数(BPI),再据经验方程获得大脑半球及局部脑血流量,并进行重复性研究.总计分析了正常对照组20例,脑血管病组27例;并且将正常对照组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本方法重复性好.正常对照组和脑血管病组BPI值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而脑血流量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正常对照组大脑半球的脑血流量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此种定量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张凯军;张永学;安锐;高再荣;曹国祥;黄代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内镜超声(EUS)、胆管腔内超声(IDUS)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期间,同期施行EUS、IDUS和ERCP检查,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证实的42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EUS、IDUS和ERCP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9岁.EUS检出39例(92.9%),IDUS检出42例(100%),ERCP检出40例(95.2%),三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漏检的3例病灶均局限于胆管壁,但被IDUS确诊.结论 EUS与ERCP对胆总管下段癌具有相当的检出率, EUS和ERCP联合IDUS可提高早期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金震东;黄建伟;湛先保;李兆申;邹晓平;许国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微探头超声(UMP)研究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在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中的作用,以及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所需套扎点数及次数的影响.方法对2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记录食管曲张静脉分级;然后用UM-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20 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记录食管周围静脉和旁静脉的曲张程度.行根治性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6个月进行内镜检查,观察食管曲张静脉是否复发并判断曲张程度.结果 20例追踪观察,5例食管曲张静脉复发,1例在观察期间再出血;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时,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达75%,较其他组合类型的复发率高.周围静脉为轻度时需套扎2次左右,18~20个套扎点即可根治,而周围静脉和旁静脉均为重度时则需套扎3次左右,29~31个套扎点.结论食管周围侧支静脉对食管静脉曲张复发起作用,当UMP检测到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则预示高复发率.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根治术所需套扎次数及套扎点数受旁静脉和周围静脉曲张程度影响.
作者:张波;商中华;李瑞珍;刘浔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MRI和31PMRS对脂质代谢性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的脂质沉积性肌肉病共8例.选择年龄相当的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评价其影像表现,并在31PMRS谱线上测量PCr、PP、ADP、Pi、PH的值,并计算Pi/PCr、Pi/ATP和PCr/ATP的比值.结果在MRI T1WI上的异常形态改变可分为二种类型:①皮下、肌肉间及肌束间脂肪增多,为6例;②皮下、肌肉间脂肪明显减少,为2例.T2WI及压脂T2WI上肌肉未见异常信号.1例患者治疗前、后MRI影像表现未见变化.31PMRS表现为患者的PCr、PCr/ATP和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D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i、PH、Pi/PCr和Pi/AT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脂质沉积性肌肉病,MRI和31PMRS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I可显示肌肉的形态改变,31PMRS可无创性地显示肌肉的代谢改变.
作者:王霄英;袁云;林璐;蒋学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