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梅
目的:了解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68.42%),且护理满意度(92.10%)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外伤性癫痫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紫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普外科护理绩效管理在护理层级中的应用效果。方张桂自2013年1月起,对我院普外科实施护理绩效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普外科护理层级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绩效管理前普外科护理人员各方面的合格率评价均低于实施绩效管理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绩效管理在普外科的开展,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化了护理质量。
作者:龚美元;张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静脉注射仍不失为抢救治疗老年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但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给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或输液时增加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给老年人做静脉注射或输液时应根据老年不同疾病,采取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
作者:邱玲玉;张霞;高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应用CPT-11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检索2000-01至2014-02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32篇和中文文献10篇。结果:CPT-11的毒性与其主要的药物代谢酶 UGT1A1有关,而其酶活性的高低又受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含有UGT1A1*28及UGT1A1*6的患者应用中高剂量CPT-11后,出现III~IV度腹泻和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更大,降低起始剂量则风险明显减小。结论:在应用CPT-11之前对肿瘤患者进行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昕昕;满迎春;段伟伟;史耀挺;刘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共计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异丙酚静脉麻醉,实验组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苏醒时间。结果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患者较单纯行异丙酚麻醉患者苏醒时间与麻醉效果更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性全较单纯行异丙酚麻醉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并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次用常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十五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服用阿司匹林,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评定指标,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改善率为87.5%,对照组改善率为5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余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梅花针结合拔罐组:于患者疼痛局部采用梅花针连续叩刺及拔罐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在治疗期间给予中医护理;药物治疗组:阿昔洛韦0.2,口服,每天三次,维生素B12250vg加聚肌胞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1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疗程缩短。结论: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急救和护理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使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方法:对2011~2013年收住的80例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例成功抢救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采取精细护理之后,患者成功脱险,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并出院。结论:每一位战斗在生命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治疗技术,拥有敏捷的思维,准确的判断力,医生和护士的配合密切,抢救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将各项手术前的检查做好,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手术止血。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传统理论以为人的呼吸是靠上呼吸道一呼一吸完成了氧气到二氧化碳(废气)的供给和排放过程。人体上呼吸道的功能只是完成了人体的氧气供给,而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则是吸入氧气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人体吸入的只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通过神经组织回流而呼出的二氧化碳比例非常小。
作者:隆又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2013年合肥市瑶海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瑶海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瑶海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7种7316例,总报告发病率813.18/10万,死亡3例,报告死亡率0.33/10万;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第1位,发病率为83.47/10万;第2位是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49.57/10万;第3位是肺结核,发病率为44.68/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丙类第1位,发病率为280.54/10万。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6~8月。结论瑶海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作者:蔡瑞;季宏霞;王芳芳;徐义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通经益髓法对痿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传统对症疗法加中医的通经益髓法进行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分析上述10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对两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经益髓法在痿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比常规的对症治疗更好的优势,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效率高,应在各个医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并对并发症进行预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沈丹芝;连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社区居家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从我社区卫生站管辖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社区居家护理干预,称为实验组。B组患者则选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后,对于两种不同护理,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关于患者的高血压变化情况、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遵医嘱情况,A组要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高血压患者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彭菊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西药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患者组,其ADL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黎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事档案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反映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思想品德等许多方面,更是医院了解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作者:李维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手术室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总满意率(98%)优于对照组(78%),且术中护理舒适度与术后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曾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美国护理学会于1980年将护理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定义引申为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医学是保证健康的第一实践者,是护理学得以应用的基础领域,因此,实现医学护理的发展即是实现健康的发展。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护理的角度,对医学护理的现状护理人员的素质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探析。
作者:付雅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护理中许多长期慢性病、老年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受严重的破坏,会使患者产生急躁情绪,对医护人员态度也会表现生硬、不满,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我科室开展了逆向静脉穿刺,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及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为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所致,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本病三大特征,该病进一步发展,可造成颅内外一系列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由于此病造成病人耳内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的恶臭,伴听力下降,所以病人迫切需要很好治疗。一经确诊即应考虑手术治疗,根除病灶。我科成功为45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实施了乳突根治术,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手术治疗下肢疾病的2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预防治疗的方法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9例,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采用综合预防治疗的方法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