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邱云
目的:深入探讨整体护理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本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满意率。结果接受整体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达94%,对护理满意率达96%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为50%,满意率为64%,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患者对重型肝炎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对缓解病人痛苦,以及加快患者病情好转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吕青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作者就心力衰竭的病理病因加以分析,在有助于预防与急救的同时,也可以针对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进行分析,保证治疗的合理性。
作者:弥娟妮;朱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社会发张,人的寿命延长,接受重大手术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也明显增多。谵妄-概述谵妄是综合医院中常见的一种脑器质性综合征。由于其病情表现较重,具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所以应给予重视。谵妄在夜间趋向于更严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不连贯,失眠,白天困倦思睡,睡眠和醒觉周期不规则,精神运动性活动增加或减少,对知觉和梦境难于鉴别。谵妄经常发生于老年人,它可由术后,药物或酒精戒断,慢性肾、肝、肺或心脏衰竭,感觉或睡眠缺失,不能活动,或发热所引起。而在ICU 病房的老年病人发病率很高。
作者:袁良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左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物模糊4月余”入院。患者4月前因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视网膜脱离复位+硅油填充术”,患者入院时左眼伴流泪、无眼红、眼痛,无眼痒、无异物感等其它不适症状。既往发现糖尿病4月,自行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既往对头孢类药物过敏。眼部检查:VA od:0.6,os:指数/眼前,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清,瞳孔圆,直径3mm,晶状体混浊,左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初步诊断为左眼硅油眼,双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入院后拟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硅油取出术”治疗。手术当日早6点,给患者滴复方托品卡胺眼水扩瞳,2小时后,患者出现左眼球结膜充血,伴眼痒、流泪,异物感明显,左眼睑发红,左侧面颊有长条形红色印迹,及时通知医生,考虑患者出现复方托吡卡胺眼水过敏现象(见图1),医生决定暂停今日手术,停止滴用复方托品卡胺眼水,给予左氧氟沙星眼水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水治疗,眼痒症状逐渐缓解,结膜充血减轻。5天后患者左眼症状明显减轻,但左侧面颊还留存红色印迹,考虑为眼水外溢造成的皮肤过敏反应。鉴于患者左眼不适症状减轻,给予患者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球后麻醉下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吸出+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硅油取出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左眼药物过敏症状和左侧面颊皮肤红色印记逐渐消失。
作者:倪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3例在院住院1个月以上的PSD患者给于护理人文关怀,成立护理人文关怀模式、制定护理人文关怀分工、评估患者的抑郁状况、给于心理干预、提高社会支持度等方法。结果干预3个月后,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与干预前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丝娇;吴晓;田虹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6例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管理方式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未行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护理质控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安全管理制度效果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燕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产科护理在自然分娩的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需要自然分娩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全期产科护理干预,对实验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结果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感染率高于实验组(P<0.05),呼吸道的感染率同样高于实验组(P<0.05),妇科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结论产科护理在自然分娩的围手术期的效果明显,产科护理一定程度上在围手术期可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蔡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分析留学生在内分泌临床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和改进对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吴乃君;金秀平;盛佳曦;魏剑芬;王颖;陈冬;靳玉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探讨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产科定期门诊产检并在义乌市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10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产后出血与否将初产妇分为A组和B组,运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为采用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母婴接触吸吮时间<24h 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流产次数多、新生儿性别和第三产程≥15min 是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说明初产妇产后出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对育龄女性的健康宣教,减少产程的不良干预,尽早让母婴接触吸吮,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初产妇的预后。
作者:王小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音乐疗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广泛,并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治疗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虽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深入的、有影响力的治疗方式,仍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从音乐疗法的定义、原理、音乐疗法的分类、实施的方法及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涂淑莲;杨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脂肪肝是指一种或多种因素引发的,以肝脏脂类物质堆积为病理变化的肝脏疾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范畴,中医治疗存在优势,邹增平主任医师对该病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孙晓英;邹增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选择综合治疗+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纳洛酮+醒脑静治疗。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70.1±23.5)min,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46.3±47.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苏醒以及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而且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王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事档案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反映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和思想品德等许多方面,更是医院了解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对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作者:李维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良好的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新世纪的护理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承接大量各大中专院校毕业护生带教任务,先将带教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韩红艳;盛显爱;高文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0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转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低于观察组(92.00%)(P<0.05);(2)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转出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更佳,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葵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和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越来越被重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处在特殊岗位的手术室护士,除了要具备一般临床护士的基本护理职业道德外,还必须具备手术室护士特有的自身职业修养和情操。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肿瘤化疗患者,均行PICC,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为0.39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28‰(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
作者:朱竹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来对慢性胆囊炎进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1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愈率仅为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达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手段可靠、安全。
作者:赵安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和经验。结论:通过对孕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主动热情的精心护理,使孕产妇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产生完全的信任感、安全感,更好的配合手术,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张继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医疗方面的原因外,患者方面的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引起医疗纠纷的医方因素主要有: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卫生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有的医务人员不重视医疗文件的书写;个别医务人员不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些许医务人员对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部分医生滥用大型检查,开具大处方;个别医生收取红包回扣;医患之间缺少沟通,缺乏信任。引起医疗纠纷的患方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患者方面把医患关系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一旦一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极易发生非理性的维权行为。二是有的患者家属缺乏医学常识,一旦治疗方案的结果不符合他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期,就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医院。三是病人和家属对恢复健康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医院能做到药到病除,一旦病人出现病情反复或恶化,就会认为医院不负责任。四是有的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引起医疗纠纷原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因素,一是体制因素,医疗保健制度其他民生保健制度不够完善,部分人群无法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再次,不同人群收入差距巨大,享受的医疗保健制度不同,一些人心理失衡,医疗机构很容易成为其泄愤的窗口。
作者:陈晓录;蔡鸿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