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PC Matlab平台的扩散张量参数的计算

李德军;包尚联;朱朝喆;马林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扩散系数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普通计算机上根据磁共振成像系统测量所得到的扩散张量数据计算扩散张量参数的方法,并且基于Matlab编程语言实现了目前应用较广的临床参数,如表观扩散系数、扩散张量的大特征值、特征向量以及各向异型扩散系数FA等的计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患者二次组织谐波成像后左室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变化

    目的二次组织谐波成像(STHI)与基波成像(FI)后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评价高血压心肌病变.方法对高血压Ⅰ期患者24例(高血压1组)、高血压Ⅱ~Ⅲ期患者36例(高血压2组)和正常对照组22例,测量和分析STHI与FI后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心肌IBS、IBS%、周期变化(CVIB)及跨壁梯度(TGIB)变化.结果高血压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2组STHI和FI时,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IBS%值增高;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CVIB值减低和左室后壁TGIB值增高.三组STHI时,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IBS% 均高于FI.结论应用二次组织谐波成像后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可以更敏感地定量评价高血压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晓光;任卫东;马春燕;杨军;陈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巨大蛛网膜颗粒1例

    患者女,33岁.无意间发现右头顶部包块就诊.CT轴扫:右顶骨右见一2.0 cm×1.7 cm大小似椭圆形骨质缺损区(图1),边缘清晰、锐利,周围轻度硬化,穿破颅骨内板及板障,外板仅骨皮相连,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软组织有隆起、层次清晰;改用冠状强化扫描,见右顶骨正中偏右见一约1.8 cm×0.5 cm大小之骨质凹陷区(图2A),到达骨外板内缘,外板骨皮菲薄,边缘光整、规则呈椭圆形,并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骨皮稍隆起,软组织无肿胀,层次清楚;强化未见骨缺损区增强,深入其内脑组织表面见血管影(图2B).CT诊断:巨大蛛网膜颗粒压迹.

    作者:叶崇云;周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右肺胚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刺激性咳嗽、气促伴左胸痛2月余入院,无血痰及发热.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作者:金洪;汪鸿;张加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多层CTA三维重建技术评价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与DSA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CTA三维重建(3D-MSCTA)与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术(IA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3D-MSCTA及IADSA检查.以手术或随访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发现脑动脉瘤29例34处.两种检查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特异度、准确度间及VR/MIP、IADSA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评估数值高为VR,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的诊断,3D-MSCTA比DSA更敏感、更准确.

    作者:曹强;郭启勇;姜军;范国光;卢再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对兔肝VX2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后兔肝VX2肿瘤及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30只荷瘤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7℃生理盐水、37℃阿霉素碘油及60℃阿霉素热碘油经兔肝动脉灌注治疗,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进行比较.肝动脉及肿瘤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阿霉素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5),阻力指数增大(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所有病灶能量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检测出瘤内及瘤周较丰富血流信号,治疗后显示阿霉素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部分消失.结论阿霉素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该血流的变化,便于对阿霉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肿瘤的疗效进行及时评价.

    作者:曹玮;段云友;曹铁生;王执民;张洪新;吕发勤;刘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1例

    患者女,73岁,1个月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月前出现咽部不适,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体检:T 39℃,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有压痛.淋巴结病理活检:考虑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胸部CT扫描:两肺下叶肺纹理增粗,部分肺中外带见小结节影及网状影(图1).两侧胸腔见积液.

    作者:姜亿一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两种多普勒方法测量胎儿左心室Tei指数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60例正常胎儿(孕龄20~40周),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非窦性心律者,产后随访证实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刘彦英;吕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MR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脑炎的MRI表现特征,以指导治疗,判定预后.方法对12例MP脑炎患儿进行头部MRI检查,并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MRI异常9例,其中,白质内出现多发的、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8例;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长T2信号2例;脑室扩大,侧脑室后角周围长T2信号2例;灰质(皮层)内脑回状长T2信号1例.结论 MP脑炎头部MRI异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能真实地显示MP脑炎脑实质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周晓薇;高娜;陈培青;陈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和零树编码算法的医学图像压缩研究

    现代医疗成象设备产生了大量高价值的医学图像,如何对信息的进行有效的存储、查询以及网络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整数小波变换和零树编码算法对医学图像进行了压缩研究,试验表明,同传统JPEG标准相比,相同压缩比下本算法的峰值信噪比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本算法具有逐渐显现的特性,能够满足医学图像存储、查询以及网络传输的需求.

    作者:张敬;郑强荪;薛文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肋骨骨样骨瘤1例

    患者男,3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背部持续性胀痛.胸部X线示:右侧第9后肋骨明显变形呈皂泡样膨胀性改变,但骨皮质连续、完整,范围长约11 cm,呈梭形,肺野未见异常,心膈正常.

    作者:赵明泽;伍四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白芨微球行门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兔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白芨微球行门脉栓塞(TPI)联合肝动脉栓塞术(TAE)对兔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治疗作用.方法种植VX2瘤株的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三种方法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TAE组及TAE+TPI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45.7%、-3.3%及-81.8%;肝内转移率分别100%、60%及0%;门脉主干癌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0%、70%及10%.结论 TAE+TPI是一种有效地防治肝癌及门脉癌栓的方法;白芨微球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门脉栓塞剂.

    作者:万智勇;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王精兵;张贵祥;缪竟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螺旋CT表现.3例病灶区加扫薄层;4例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呈周围型(7例)、中央型(4例)及纵隔型(2例);周围型边缘光整锐利,伴浅分叶;中央型伴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增强后呈中等强化.1例出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未见钙化及空洞.结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无明显特征,需经组织学检查确诊.

    作者:邓克学;金启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同层动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评价

    目的同层动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方法 15例正常人、38例患者(分成Ⅰ、Ⅱ、Ⅲ组),分别行常规及同层动态MRCP.结果在括约肌段舒张人数及平均舒张次数方面,Ⅰ组与其他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胆总管远端倒杯口状仅出现于Ⅰ组.正常组及Ⅱ、Ⅲ组中,动态MRCP能观察到括约肌段舒张的人数明显多于常规MRCP(P<0.05);对于Ⅰ组两种方法虽无明显差异,但动态MRCP诊断可信度更高.结论同层动态MRCP明显优于常规MRCP,可减少对壶腹部病变诊断的假阳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可信度.

    作者:闫明勤;郑凯尔;陈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胆管扩张时线条样假性充盈缺损病变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及意义

    目的探讨MRCP中胆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的表现及成因.方法分析300例胆总管扩张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MRCP,所见与轴位T2WI、T1WI、B超及ERCP检查和(或)手术相对照.结果 MRCP图像中胆总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见于中-重度扩张胆总管,但B超、ERCP检查和外科手术未能证实其存在.结论 MRCP图像中扩张胆总管中央的线条样低信号很可能是由胆汁流动形成的假性病变或伪影.

    作者:靳二虎;梁宇霆;马大庆;张艺;陈疆红;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病变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基波及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后左室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例尿毒症患者和26例正常人基波及谐波成像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结果①尿毒症组在基波及谐波成像时左室心肌的IB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V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谐波成像时尿毒症组左室心肌的IBS%较基波显著增高,CVIB显著增大(P<0.05).结论背向散射技术可检测尿毒症患者心肌组织的微细结构变化,该技术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时的敏感性增强.

    作者:赖玉琼;邵咏红;莫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83例,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US)对照,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96.99%、特异性99.57%、准确率95.71%.其中,心脏部分畸形80处,MSCT与 US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879,P=0.352);心外部分畸形153处, M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χ2=36.6,P=0.000).MSCT与US联合诊断准确率99.14%.结论 M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MSCT与US联合可提高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美萍;梁长虹;曾辉;刘其顺;张忠林;张金娥;黄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的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波函数的统计解释;量子人体态迭加原理;量子人体态随时间的演化、Schrodinger方程;量子人体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量子人体态随时间的演化、定态Schrodinger方程;量子人体信息一维无限深势阱的物理意义;量子人体的线性谐振子和量子人体的势垒贯穿,为数字人体的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81例经临床证实的不同原因致气道狭窄患者行MPR (CPR)、Min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五种三维重建图像及轴位图像对气管支气管肿瘤、内膜结核、肿瘤侵犯以及外伤等所致气道改变的显示各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其多种方式三维重建,互补长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给诊断带来更多的信息,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树平;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史丽静;袁庆中;左长京;吕桃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扩散张量成像的算法实践与应用

    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比,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性,因而在显示脑白质纤维走行及白质相关的脑部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医学的角度对该方法的算法实践与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海龙;韩鸿宾;高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快速CE-MRA 4D血管电影技术

    目的综合应用快速成像方法,实践超快速对比增强4D血管造影电影技术.方法综合利用并行采集技术、K空间半数采集技术、K空间中心前置技术等,实现超快速3维采集.结果单次3D血管信息采集的时间缩短为2.5 s,可以实现各个投影角度的电影效果.结论通过综合运用快速成像方法,可以实现4D血管造影电影效果.

    作者:韩鸿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