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军;包尚联;朱朝喆;马林
现代医疗成象设备产生了大量高价值的医学图像,如何对信息的进行有效的存储、查询以及网络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整数小波变换和零树编码算法对医学图像进行了压缩研究,试验表明,同传统JPEG标准相比,相同压缩比下本算法的峰值信噪比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本算法具有逐渐显现的特性,能够满足医学图像存储、查询以及网络传输的需求.
作者:张敬;郑强荪;薛文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扰相梯度回波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出血和钙化的定量指标,总结急性脑出血在双回波T2*加权像上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表现的产生机制.方法以CT作为金标准,对已确诊急性脑出血的8例13个病灶(A组)和颅内钙化5例14个病灶(B组)进行磁共振FLASH T2双回波(15/35 ms)检查.总结其MR的表现.测量不同TE情况下MR图像上低信号区面积,计算低信号面积增大率.测量不同相位编码方向情况下,MR低信号区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结果钙化和出血病灶的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出血病灶的低信号区面积增大率(0.44,0.34~0.49)明显大于钙化灶的增大率 (0.11,-0.06~0.09).TE=15 ms出血灶和钙化灶以及TE=35 ms钙化灶低信号区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在改变相位编码方向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TE=35 ms时,出血灶低信号区前后径(左右径)在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左右)时比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前后)时增大(P<0.05).结论依据扰相梯度T2*双回波上低信号区域面积增大率(面积法)和低信号区前后径和左右径在不同相位编码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径线法)可以鉴别急性脑出血和钙化,定量鉴别的物理基础为出血与钙化的磁感应性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磁感应性差异不同.
作者:韩鸿宾;郎宁;裴新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患者女,33岁.无意间发现右头顶部包块就诊.CT轴扫:右顶骨右见一2.0 cm×1.7 cm大小似椭圆形骨质缺损区(图1),边缘清晰、锐利,周围轻度硬化,穿破颅骨内板及板障,外板仅骨皮相连,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软组织有隆起、层次清晰;改用冠状强化扫描,见右顶骨正中偏右见一约1.8 cm×0.5 cm大小之骨质凹陷区(图2A),到达骨外板内缘,外板骨皮菲薄,边缘光整、规则呈椭圆形,并可见部分脑组织深入其内,局部骨皮稍隆起,软组织无肿胀,层次清楚;强化未见骨缺损区增强,深入其内脑组织表面见血管影(图2B).CT诊断:巨大蛛网膜颗粒压迹.
作者:叶崇云;周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30例病人的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进行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True FISP序列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但True FISP序列的正确定性率(61.9%)高于MRCP(54.5%).而结合T1WI、T2WI序列后正确定性率达86.7%.结论 MRCP与True FISP序列均能很好的判断有无胆管梗阻及梗阻部位,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不易漏诊小病变.但在定性方面,True FISP序列优于MRCP.单凭MRCP 或True FISP 不能区别炎症和肿瘤.
作者:吕粟;周翔平;陈卫霞;刘荣波;陈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儿多层螺旋CT(MSCT)心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83例,所有病例均作心脏超声(US)对照,并经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MSCT对先心病畸形的诊断敏感性96.99%、特异性99.57%、准确率95.71%.其中,心脏部分畸形80处,MSCT与 US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879,P=0.352);心外部分畸形153处, M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χ2=36.6,P=0.000).MSCT与US联合诊断准确率99.14%.结论 M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MSCT与US联合可提高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心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美萍;梁长虹;曾辉;刘其顺;张忠林;张金娥;黄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磁共振成像进入中国医疗系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与CT的出现一样,磁共振成像又一次拓展了临床医生的视野,不但使我们获得了更加清晰的疾病结构信息,同时也因为其成像的相关化学基础,而在人类疾病功能、代谢信息的获取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作者:韩鸿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MSCT灌注结果与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25人,分别行MSCT灌注成像及NIHSS评分,比较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病例MSCT灌注结果与临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非糖尿病组半暗带面积与神经功能恢复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表现重,预后差.
作者:陈涓;刘银红;周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31I-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手术+131I治疗后DTC患者,行131I-WBS及131I-SPECT/CT显像,并观察131I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对两种显像结果皆为阴性者做作18F-FDG符合显像.结果 131I-SPECT/CT较131I-WBS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并排除11处131I-WBS假阳性病灶.结论对DTC进行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供更多有关对甲状腺癌病灶的摄碘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对病灶的定位诊断能力,有利于制定和调整治疗和随访的方案.
作者:陈立波;罗全勇;余永利;金常青;于建芳;陆汉魁;朱瑞森;沈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患者男,88岁,1年半前因嗜睡长期卧床,出现左下肢水肿,彩超诊断为左侧髂外静脉至股静脉中段急性血栓形成,双下肢动脉广泛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近期左下肢水肿明显加重,临床考虑有深静脉血栓复发.
作者:徐光;彭禹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刺激性咳嗽、气促伴左胸痛2月余入院,无血痰及发热.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作者:金洪;汪鸿;张加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评价HR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右肺单分隔15Gy60Co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4、8、16、24周分别行CR和HRCT检查.结果 HRCT显示大白鼠放射性肺损伤,包括肺部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条索样高密度影,显示病变时间早于CR片,阳性率高于CR(P<0.05).结论 SD大鼠单侧肺单分隔15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模型.HRCT可以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李绍东;徐凯;程广军;李江山;王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比,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分子扩散的方向性,因而在显示脑白质纤维走行及白质相关的脑部疾病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医学的角度对该方法的算法实践与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海龙;韩鸿宾;高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基波及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后左室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2例尿毒症患者和26例正常人基波及谐波成像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结果①尿毒症组在基波及谐波成像时左室心肌的IB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V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谐波成像时尿毒症组左室心肌的IBS%较基波显著增高,CVIB显著增大(P<0.05).结论背向散射技术可检测尿毒症患者心肌组织的微细结构变化,该技术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时的敏感性增强.
作者:赖玉琼;邵咏红;莫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RCP中胆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的表现及成因.方法分析300例胆总管扩张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MRCP,所见与轴位T2WI、T1WI、B超及ERCP检查和(或)手术相对照.结果 MRCP图像中胆总管内线条样充盈缺损见于中-重度扩张胆总管,但B超、ERCP检查和外科手术未能证实其存在.结论 MRCP图像中扩张胆总管中央的线条样低信号很可能是由胆汁流动形成的假性病变或伪影.
作者:靳二虎;梁宇霆;马大庆;张艺;陈疆红;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病例1,女,48岁.超声检查:左肾上极近肾窦处实质内见一囊性病灶,大小约3.0 cm×3.3 cm×3.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内有多条分隔,呈蜂窝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肾窦上部受挤压(图1).彩色多普勒成像囊壁及分隔未显示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肾上极囊性占位.术后病理诊断:肾细胞癌.
作者:冯敏;苗立英;张华斌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术治疗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肺动脉(ALCAPA)疗效.方法对5例肺动脉内隧道术矫治ALCAPA患儿,于手术后出院前及门诊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全部患儿重建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内隧道通畅,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显著增加,术后2~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肺动脉内隧道术可以显著改善ALCAPA患儿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随访能够显示内隧道通畅情况、心功能恢复程度、并发症及术后残留异常.
作者:李永青;罗毅;金梅;韩玲;吴邦骏;郭保静;苏俊武;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患者男,70岁.2003年3月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于外院行冠脉造影及左旋支15~17段Cordis支架安置术.2003年4月于我院局麻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术中术后顺利.
作者:罗亮;李丽君;裘佩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的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波函数的统计解释;量子人体态迭加原理;量子人体态随时间的演化、Schrodinger方程;量子人体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量子人体态随时间的演化、定态Schrodinger方程;量子人体信息一维无限深势阱的物理意义;量子人体的线性谐振子和量子人体的势垒贯穿,为数字人体的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0例,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 SE MRCP序列及HASTE 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 MRCP对胰胆管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0%;结合其他MR成像序列,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9.0%(χ2=6.7368, P<0.05).对胆系结石,Turbo SE MRCP检出率为94.9%,HASTE MRCP原始图像结合3D图像的检出率为98.7%;HASTE MRCP 3D图像检出率为84.6%,与Turbo SE MRC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4572, P<0.05).结论 MRCP与其他MR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
作者:续晋铭;卢晓玲;金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81例经临床证实的不同原因致气道狭窄患者行MPR (CPR)、Min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五种三维重建图像及轴位图像对气管支气管肿瘤、内膜结核、肿瘤侵犯以及外伤等所致气道改变的显示各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其多种方式三维重建,互补长短,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给诊断带来更多的信息,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树平;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史丽静;袁庆中;左长京;吕桃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