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患者预防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许瑾;吴艳红

关键词:孕产妇, 胎膜早破, 深静脉栓塞(DVT), 预防, 护理
摘要:阐述了胎膜早破患者发生深静脉栓塞(DVT)的危险性,并详细介绍了胎膜早破患者DVT的护理及预防治疗,通过我们的悉心护理,避免DVT的发生,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1]。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2]。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3]。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作者:王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为此,作者就精神专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骆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949-2013年江苏省淮安市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1949-2013年江苏省淮安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以往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原始病历,结合历年麻风统计图表,分别取得麻风病流行趋势及患者分步等指标,并加以整理分析。结论:至2013年底,淮安市现症患者共19例,麻风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麻风病仍然是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为减轻麻风病负担和消除麻风病危害,仍需要持续的经费投入和防治。

    作者:王德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的保证中个性化护理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并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室的糖尿病患者80人以及相对应的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一线护士80人作为本次工作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40例/组,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全方位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一天后经围手术期处理可下床轻微活动,基本康复的有38例,2例需进一步治疗。后期没有复发案例;对照组病人术后基本康复的有32例,8例仍需治疗。后期复发的有6例。术后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含量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可显著提高病人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极大地体现。

    作者:谢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与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孙忠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正确的护理及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方法:对胫腓骨骨骨折患者采取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有效地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缓解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和护理中有重要位置,通过对患者病情状态评估和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小琴;朱璐珊;张章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UGT1 A1基因多态性检测在CPT-11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应用CPT-11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关系。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检索2000-01至2014-02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32篇和中文文献10篇。结果:CPT-11的毒性与其主要的药物代谢酶 UGT1A1有关,而其酶活性的高低又受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含有UGT1A1*28及UGT1A1*6的患者应用中高剂量CPT-11后,出现III~IV度腹泻和粒细胞缺乏的风险更大,降低起始剂量则风险明显减小。结论:在应用CPT-11之前对肿瘤患者进行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昕昕;满迎春;段伟伟;史耀挺;刘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外科护理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是由于细菌侵入乳房引起的炎性反应,其主要与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有关。作为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急性乳腺炎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急性乳腺炎比较容易确诊,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乳腺炎发病率,加快疾病的痊愈。产前加强卫生宣教,产后指导产妇合理的哺乳方法及保护乳头的措施,对孕妇、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实施合理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本病的发生。此外,排空乳汁以及控制感染等护理方法还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作者:张明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心内科护理纠纷常见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心内科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重要的科室,护理纠纷发生率较高,不仅无法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现本文针对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病房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此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从而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护理体会。方法结合96例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护理体会,针对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术后特点,强调重点观察指标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96例病人中有43例完全恢复,49例好转,其中2例溶栓后出血,并进行手术,2例无变化。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治疗,还需有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的人文的关怀和护理技术。

    作者:方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6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诱发因素以及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依照WHO有关痛风诊断为标准被确诊痛风并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心理干预组30例,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给与心理干预组患者心理上的指导并辅以其他指导,对对照组患者采取急性痛风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年平均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痛风急性发作诱因。结果通过1.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饮酒和食用高嘌呤的食物有35例,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的例数为6例,手术外伤5例,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5例,天气因素4例,还有5例是能够规范用药以及定时复查的病人。且心理干预组的平均发病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发病次数(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分析诱发进行痛风发作的诱因,以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辅以其他方面指导护理,能明显减少患者发病次数,有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于临床推广。

    作者:史婷婷;蒲春燕;张瑞;黄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新生婴儿4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抚触组采用正规抚触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婴儿在护理30d后的头围、身长、体重及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再通过Braselton提出的新生儿行为评分(NBAS)对两组婴儿进行评估。结果:通过两组在30d后头围、身长、体重及血红蛋白值的比较,抚触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抚触30d后,根据Braselton提出的新生儿行为评分(NBAS),抚触组在习惯、定向力、运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更能促进婴儿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效帮助婴儿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青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性评分(FIM)、脊髓损伤水平(ASI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但联合康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Barthel与FIM指数要优于对照组,且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疗法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对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泽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精神病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以及采取的意外事件防止措施以及护理管理措施。常见意外有自杀,自伤,伤人,破坏公物,纵火,等,对产生这些事件的原因,地点,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精神病患者均实行了护理管理,期间共发生意外事件20例,其中跌倒2例,坠床5例,噎食1例,割腕1例,自缢2例,破坏公物3例,伤人6例。结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足,评估不足时造成意外事件的原因之一,对精神病患者实行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医院和患者的损失,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烧伤是一种突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患者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患者情绪易烦躁、恼怒、恐惧、焦虑、失落、悲观、绝望,对生活生存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放弃治疗,放弃生命。因此心理护理对烧伤患者至关重要,只有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慧利;屠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在135例肝癌患者中进行微波消融术的有175个肿瘤结节,通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来做护理要点总结。结果:在本组患者进行微波消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22例,发生率为16%,在这其中发生针道肿瘤转移的有1例,1例结肠漏,1例严重心率失常,1例皮肤烫伤,2例胸腔积液,还有16例腹部严重疼痛。结论:导致肝癌微波消融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如手术时间过长、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对术前的访视不够重视。为了能够避免或者是降低并发症,应当要在术中、术后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针对其有效地治疗和精心地护理。

    作者:金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现存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应用本院自行设计并制定的调查问卷,随机选择我院外科手术室46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所有问卷均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结果均是全部满意的项目包括接诊服务态度,无菌操作观念,查对严格程度和手术室环境等。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主要为操作技术水平,手术配合能力,配合安置体位,积极按时巡视,熟练应用设备和护士长管理等6项,分布于19份问卷,占41.30%(19/46)。所有不满意条目共计33例次,占7.17%(33/460)。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对改善护理工作现状十分关键。

    作者:刘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在胚胎反复移植失败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使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研究其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6-2012.6期间收治的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第一组为使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观察组,第二组为未使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妊娠、种植及流产情况。结果观察两组胚胎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种植率高达60%、32.08%;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种植率仅为12%、8.49%,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的流产率分别为8%与6%,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治疗中,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起关键性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柳胜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颈淋巴结结核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结核更为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期间1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0例病例中,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病灶清除(切除)术5例,其中4例因术中发现肿大淋巴结内为白色脓性或干酪性坏死组织改行病灶活检术,仅1例因其包块呈孤立囊性,大且壁厚完整切除;直接颈淋巴结活检术2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1例;予单纯药物抗结核治疗1例;HIV阳性女性患者予转HIV治疗中心治疗失访1例。病检8例均提示为结核性病理改变。所有患者均予抗结核治疗,明显好转8例;1例虽血沉恢复正常,但活检术后颈部包块进行性长大,邻近病灶融合,并破溃流脓,经会诊诊断为左颈淋巴结结核(复治)并予相应治疗后病灶稳定。结论:颈淋巴结结核作为淋巴系统结核甚至全身结核的一部分,从诊断到治疗应该树立全局和部分的观念,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注重药物治疗,规范手术治疗,方可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刘舰杭;蒋祥林;王君;唐小凡;唐锐臣;刘勇;樊瑜;徐仁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抗生素不合理临床应用的相关因素探讨

    所谓的抗生素,是自然界微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本质上是抗病原体,可以对于其它生命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起到干扰,细菌、真菌和一些动植物均可以产生。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医学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临床治疗的发展和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临床实践中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于原因进行探讨研究,终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何合理抗生素的建议,以期能够提供相应的实践和借鉴,终促进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吴红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