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凤珠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通过对电视腹腔镜系统的操作进行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结果在精确的配合下,10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4h,术中出血量约250ml,术后住院时间7~10天,无手术直接导致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效果较好。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方法,全面地、精确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新的考核体系,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积极性。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是针对每个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是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核心,也是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之一。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创新机制,使工资报酬能够真正体现劳动、技术和管理要素的价值。目前国内护理人员的考核体系种类较多,缺乏统一标准,考核结果缺乏可比性。那么如何在现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本科室临床护理绩效考核的标准,如何充分发挥绩效体系的调控作用?如何将定性指标量化,从而减少考核中的主观随意性?如何让复杂的考核变简单,让大家都能体会绩效考核的优势:增加被考核者绩效意识,促使每位护理人员能够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效,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具体工作,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方法: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设计适用于本科室的考核表格,以月为考核周期,以“数字”说话,量化考核。结论:新的考核体系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积极性,优化管理效能。
作者:熊霞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青年断指再植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的对策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80断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及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SDS及SAS评分都有下降;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所有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达9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青年断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娅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在卵巢囊肿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行开腹手术治疗,B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情况、住院时长指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镇痛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甘利欣与降酶灵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肝功能改善以及病毒复制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积分、肝功能、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在HBV病毒标志物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方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在其诊治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传统脱水剂---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上常规用来治疗急性脑卒中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由于甘露醇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要权衡利弊合理使用甘露醇。合理应用甘露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兰;陈杭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是合作关系,医患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产生。方法我们应分析由此医院护患纠纷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结果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要求护士要提高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而个别纠纷对医院会产生负面影响。结论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李士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进行创新教育,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护理学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应进行创新性教学,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及临床的需求。
作者:许宁侠;周媛;周宝珍;马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门诊输液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及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环境、药物、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改善服务流程,护患共同参与实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争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提高她们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意识本身是存在的,通过对其管理及对措施的有效落实,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此项工作,能提高护理内在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
作者:王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改善前的6.66‰降至改善后的1.69‰。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华;王蓝;黎雪梅;姚果;杨丽娟;胡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整体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卢赞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将本社区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接纳的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社区护理。为全体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与自我管理评分。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明显下降,且健康相关行为也获得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静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此次医学研究活动分为了三部分。结果:问题隐患期:抽选的5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安全事故15例;满意度调查优良率65%;对策实施期:抽选5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安全事故5例;满意度调查优良率93%。结论: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较多,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护理程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满意度。
作者:何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康复。比较两组治疗14天后头痛程度,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及便秘,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头痛程度,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及便秘,抑郁的发生率,卒中单元组优于普通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从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秀容;喻明;聂本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腹腔镜切除手术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慢性阑尾炎患者4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后,急性阑尾炎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腹腔脓肿、小肠梗阻)发病率等均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是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等均长于慢性阑尾炎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高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
作者:涂升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药学是医学和药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内涵,覆盖面很广,综合性较强,其主要核心是合理用药,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疗行业中的药师逐渐的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医疗机构药学模式逐渐的向用药结果转变。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临床药学领域药物调剂业务一直是空白的水平。本文主要是对临床医学中药物调剂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股骨远端固定柄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股骨远端固定柄治疗。观察患者死亡率,手术引流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髋关节恢复情况等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平均手术引流量为(280.6±114.5)ml,平均住院时间(18.1±2.4)天,平均手术时间(63.5±20.1)min。并发症发生率27.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1.2±5.8)分,6周(63.8±2.1)分,6个月(89.3±6.2)分,24个月(91.5±2.7)分。结论:股骨远端固定柄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肖长青;周恒;冉旭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探讨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对策。对我院104例老年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对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观察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有关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积极护理后,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都得到提高,降低了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潜在危险因素的发生。说明完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提供优良的治疗场所,可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可显着提高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金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结论:可从4个方面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作者:王斌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利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来对慢性胆囊炎进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1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愈率仅为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达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手段可靠、安全。
作者:赵安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