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及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两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2)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相比,优质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患者心理状况变化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应进行推广。
作者:董梦婷;易祎;张亚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属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要体系之一,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也被归纳入医疗改革五项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国家存在8亿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起到防范公共卫生风险以及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作用。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农村的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使很多农村的公共卫生资源稀缺,所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入农村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给予讨论。
作者:乔正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提高孕产前健康教育服务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分时理论,针对不同时期的孕产妇开展灵活生动、新颖有效、形式多样、参与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活动。结果目标人群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健康知识传播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对使用氟哌啶醇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同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对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同时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的进行。结论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选择合适的用药量,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郭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ICU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20张病床按编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将ICU 46名护士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完成交班,观察组中对护士进行“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培训后,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一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床旁交接班病人,监护仪,呼吸机,颅内降温仪,治疗带、吸氧装置完好备用不符合规范项目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监护床不符合规范项目少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八知道-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完成交接班,能明显提高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自制改进后的气切衬带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病房顺序随机将59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5病房患者使用自制改进后的气切衬带31共例,6-10病房患者使用原气切衬带共28例。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实验组皮肤损害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改进后气切衬带能保护气管切开病人颈部皮肤,减少并发症,操作简便,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儿童预防保健科,做好预防接种安全管理,有利于普及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提供疫苗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对治疗与预防细菌感染,控制细菌为主的传染病,抢救危重感染患者的生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邹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低分子量肝素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0例(85.11%),对照组总有效24例(61.5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ηbH、ηbL、ηP、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作者:英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药学是医学和药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内涵,覆盖面很广,综合性较强,其主要核心是合理用药,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医疗行业中的药师逐渐的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医疗机构药学模式逐渐的向用药结果转变。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临床药学领域药物调剂业务一直是空白的水平。本文主要是对临床医学中药物调剂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1]。静脉输液成为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穿刺针刺激血管,输入液体成分、pH值、渗透压,输液速度、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对血管壁直接刺激,导致血管壁炎症表现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出现多条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出现结节甚至溃疡[2]。目前,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然而有部分病人仍会出现静脉炎[3]。静脉炎成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作者:王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一次性医疗物品由于使用方便、卫生、操作简单,不产交叉生感染,它的应用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医疗纠纷,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对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使用不善,也会带来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如何科学管理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是消毒供应中心探讨的重要课题。我院自全面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由供应室负责发放临床科室使用,下面谈谈对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体会。
作者:马荷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对30例特殊类型阑尾炎采用几种手术方法,术后恢复较顺利,报告如下。
作者:范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MM)是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产生为特征的一种克隆性血液病。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岁~60岁之间为多,<40岁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近10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明显,本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发病率为4/10万,在亚洲的发病率略低。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15%。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a~1a,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可活4a~5a甚至7a~8a,中位生存期为3a,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肾功能衰竭和出血,骨髓穿刺涂片对诊断MM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综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MM须与浆细胞性白血病,反应浆细胞增多症,骨髓转移癌等加以鉴别。
作者:杨美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3年1~10月22例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关节炎患者通过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并配合护士的精心护理后抑制关节炎症的进展,而且增强软骨再生修复和半月板损伤修复的能力。结论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给关节炎患者摆脱困扰。
作者:陈美花;游婷婷;林灶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护理中许多长期慢性病、老年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受严重的破坏,会使患者产生急躁情绪,对医护人员态度也会表现生硬、不满,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我科室开展了逆向静脉穿刺,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韩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临床工作中,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方便及时了解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减少护患矛盾,更好地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的诊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於英;田虹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头皮撕脱伤患者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有些甚至伤口污染严重,不易愈合(1)。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对促进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充分肯定。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理想方法。该方法还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优点(2)。我科收治1例因工作不慎致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患者,经VSD和精心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骶髂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1],实际是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学对本病有论述,称之为骶髂骨移位。
作者:李丽琼;潘莉虹;李宣;屈泽;王余燕;黄元芳;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TA1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石蜡组织标本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MTA1和VEGF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TA1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5%和42.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在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6%,与正常组织阳性率(9.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发生的癌,与正常组织比较,MTA1和VEGF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和VE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TA1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A1和VEGF蛋白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及患者的预后相关,二者在甲状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李权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