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於伟峰

关键词:胃炎, 胃溃疡, 用药分析, 治疗
摘要:目的:对胃炎、胃溃疡治疗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记录我院2012年-2013年接收的290例经电子胃镜确诊的胃炎、胃溃疡患者的用药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经验,对胃炎和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调查,不合理配伍在胃炎、胃溃疡的治疗中使主要的不合理用药方式,85例患者存在着不合理的用药方式,主要包括:抗酸药和受体拮抗挤的不合理配伍;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不合理配伍;抗酸剂与保护剂配伍不合理;吗丁啉与抗胆碱药物不合理配伍。结论在临床中,不合理的配药方式在胃炎、胃溃疡治疗中使用的比例较高,应引起重视。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28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观察组(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每组各143例,对两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明显降低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急诊科担负着整个医院的急救工作,有着很大的护理风险。急诊科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中患者因素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不稳定性与高风险性缺乏相关了解。以及组织管理、环境设施等因素。实施急诊护理风险有效管理的主要防范措施是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郭娟;魏利平;路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3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8-20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肱骨头坏死发生。按Neer疗效评分:优16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4.8%。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窦冠军;陈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延伸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7-2014.07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一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定期复查设为常规组;一组43例患者接受延伸护理设为延伸组。结果:延伸组患者吞咽能力分级的优良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吞咽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万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症。因而,就需要分析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随后的预防工作。因此,研究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详细阐述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介绍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分析了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发病特点,后进行了讨论。

    作者:高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分娩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分娩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初产孕妇1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孕妇各56例,给予2组孕妇行双盲对照观察,对照组孕妇分娩过程中不实施镇痛干预;观察组孕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镇痛干预,将两组孕妇分娩结束后的泌乳始动时间、72小时内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72小时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娩镇痛方法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利于消除产妇疲劳与负性情绪,可早期促进泌乳素的分泌,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病例,观察组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对照组遵循以往常规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院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疾病逐渐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创伤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创伤骨科肺栓塞疾病是临床骨外科的一种危重疾病,必须要积极地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并且进行及时的治疗。本文针对创伤骨科肺栓塞疾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金勤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护患关系的处理

    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影响护患双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状况。文章结合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从护患关系的社会背景、人力配置、护士自身素质、患者因素及医院管理因素等方面就护患关系现状及原因进行论述。

    作者:夏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居家高血压疗效影响实效性评价

    目的:针对社区居家高血压患者,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从我社区卫生站管辖的高血压患者中,选择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社区居家护理干预,称为实验组。B组患者则选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后,对于两种不同护理,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关于患者的高血压变化情况、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遵医嘱情况,A组要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社区居家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高血压患者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彭菊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80例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往往出现血脂增高,而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就是冠心病(CHD),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诱因之一高脂血症往往同高血糖共同作用〔1〕。近几年,我们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现二甲双胍除了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外,还能起降脂等作用。

    作者:于新捷;武文印;胡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通经益髓法用于治疗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通经益髓法对痿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传统对症疗法加中医的通经益髓法进行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分析上述100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对两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经益髓法在痿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比常规的对症治疗更好的优势,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效率高,应在各个医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录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卒中单元综合治疗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模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普通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的康复。比较两组治疗14天后头痛程度,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及便秘,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头痛程度,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及便秘,抑郁的发生率,卒中单元组优于普通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从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秀容;喻明;聂本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对于养肝活血清利法治疗肝硬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养肝活血清利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养肝活血清利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73.3%,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养肝活血清利法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生化指标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浩民;孙洁;耿娟妮;孙小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心胸外科是医院重要诊疗科室之一,主收治心脏外科、普胸外科疾病,包括心脏大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手术等,近年来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其收治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胸外科手术因手术部位敏感,手术部位常并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本次研究就某院行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作者:杨璐;谭位华;黄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有关运动终板的研究

    运动终板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对运动终板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而本文就国内外运动终板的研究展开讨论。

    作者:曾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胃肠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6例胃肠穿孔患者的病例,对其CT及X线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胃肠穿孔患者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12例,外伤所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乙状结肠穿孔者8例,胃癌穿孔3例,肠缺血坏死致回、结肠穿孔3例。CT表现为上腹部剑突下隐窝、肝裂、胆囊窝及肝肾隐窝游离气体或散在游离气泡影,并同时发现腹腔内积液存在18例,后腹膜(右肾周)有游离气体,并有积液及腹膜后组织水肿8例。结论:CT为断层图像,克服了X线影像重叠的缺点,同时CT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发现位于脏器间的少量气体,在诊断少量气腹上的优势CT更为明显。

    作者:罗信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环丙沙星联合强力霉素对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环丙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治疗组)与复方新诺明加链霉素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率95.0%;对照组40例,治愈率72.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7.44,P<0.01)。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5.0%比对照组22.5%明显减少。结论环丙沙星联合强力霉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龙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痔上粘膜环切吻合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后护理措施,总结经验,以提高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412例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均得到积极处理,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针对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痔上粘膜环状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杜莉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学分析

    目的:对非洛地平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之上,对他们进行非洛地平口服的治疗,并且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统计。结果:在进行了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高,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非洛地平口服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琳;雷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