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例脑栓塞患者C T及MRI诊断与治疗分析

杨绍容

关键词:MRI, CT脑栓塞,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脑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CT检查,可见阻塞动脉的脑供血区呈低密度影。共检出脑栓塞病变13例,诊断准确率为21.7%。经MRI检查,可见病灶区异常信号影,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共检出脑栓塞病变85例,诊断准确率为96.6%。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病灶部位、形态、大小的显示更清晰,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脑栓塞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生活规律、定期复查、遵医服药、戒烟戒酒、运动锻炼、合理饮食方面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俞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院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由于国内医学和医疗建设的高速发展,很多医院中的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都对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保证医院各项事务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记录医院历史真貌的重要工作。

    作者:陈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对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诊断影响

    目的:以产科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O型准母亲、非O型准父亲的孕妇为监测对象,探讨孕期血型抗体效价与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有无相关性。方法:进行产科准父母血型检查、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产时脐血筛查新生儿血型及Coombs试验,以孕期血型抗体效价监测与否分二组,进行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比较。结果:孕期抗体效价监测≥1:128,子代可能发生溶血病。结论:开展孕期抗体效价监测对早期发现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有部分意义。

    作者:李和勤;白亚飞;易湘平;范小刚;张筱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病例,观察组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对照组遵循以往常规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院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使患者疾病逐渐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的疗效。方法:选择C0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予以西医常规对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润肺止嗽汤。两组同时进行积极的预防措施及防治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过早期防控,明显少发病率,通过临床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提高。

    作者:王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管道铸型标本制作的研究进展

    本文基于我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支持,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了人体管道铸型标本的制作技术的进展情况,本根据实际情况用管道铸型的方法设计并制作胰腺的血管和导管铸型标本,使胰腺的管道结构能够清晰的呈现,便于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对其有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以及寻求相关疾病治疗新思维。

    作者:杜景东;田凤娟;周乐平;张浩;周小红;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好转时间、肺部鸣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要效率为83.3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个别患儿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得到自行恢复,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妇科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均采用黄体酮胶丸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黄体酮剂量为200mg/d,B组黄体酮剂量为400mg/d。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撤药性出血率、出血持续时间发现,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与A组对比,我们发现B组不良反应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和小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小剂量用药时不良反应更小,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肖凌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析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接受心理失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心理失衡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失衡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罗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隐患及防范

    手术室护理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提出相应防范对策加以控制,是确保手术室护理达标的关键点。文章将针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加以分析,力求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新仪器设备操作使用问题以及环境管理方面的缺陷,为新时期的医院管理效益增强打下基础。

    作者:冯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静脉采血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采血化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依据,一般股静脉的采血方法为:用一次性注射器在股静脉穿刺点垂直穿刺股静脉采血,此方法不易固定,容易导致失败,经常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引起血肿,而且导致标本质量下降。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静脉采血在急诊抢救中掌握好股静脉的解剖位置,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抢救过程中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现总结如下。

    作者:梅铟娟;朱培荧;范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合护理查房对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护理查房对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当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部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时,向护理部提出申请,邀请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高级职称护士对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查房。结果对精神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有所提高(p<0.05),并且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合护理查房能提高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护理质量,增加了护士和患者的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曹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7例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配合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严重、危害大的病症之一,本文通过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有溶栓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使冠状动脉再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孔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病人的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烦躁、淡漠、压抑的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如果不予以及时正确的疏导工作势必会影响护理的疗效和加重患者的衰退。要报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去和患者沟通,尊重他们,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调解不良心态,积极主动进行康复锻炼,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27例为研究组,以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2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Y形钢板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良好率、一般率及差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不复杂、创伤小及稳定固定的优点。

    作者:廖宜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老年患者妇科手术的安全性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逐年延长,老年妇女的妇科手术比例也逐年升高。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92例65岁以上的老年妇科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年龄、不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各种合并症对老年妇女术后病率、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程方胜;程方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88例脑栓塞患者C T及MRI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脑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8例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I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CT检查,可见阻塞动脉的脑供血区呈低密度影。共检出脑栓塞病变13例,诊断准确率为21.7%。经MRI检查,可见病灶区异常信号影,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共检出脑栓塞病变85例,诊断准确率为96.6%。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病灶部位、形态、大小的显示更清晰,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脑栓塞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绍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76例甲状腺切除术后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背景:虽然甲状腺切除术是一个小手术切口,手术持续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但是临床医生仍对感染病例有所顾虑。目的:回顾性分析在甲状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776例患者甲状腺术后围手术期未施用预防性抗生素,其中68.0%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患者行单侧全叶切除术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5.5%结节性甲状腺肿或Graves病的患者行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9.6±5.87(范围:35-390)分钟。结果:2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人残余甲状腺继发性出血,1例右侧甲状腺全切、左侧甲状腺次全切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患者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后5天颈部切口化脓性感染。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是一个清洁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在严格无菌条件和止血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则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从而降低成本,不会造成使用抗生素过度。

    作者:郝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体会

    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部分加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用内镜常规加用鼓气耳镜常规检查鼓膜,可以准确发现鼓室积液,并应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加咽鼓管吹张,对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全麻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药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效果可靠。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个性化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休克治疗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痉挛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1,2】。现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魏霏霏;周智英;张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