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华
目的:探讨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津力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津力达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给予渴乐宁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津力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符关浩;林尤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Hel er食管环肌切断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一例腹腔镜下改良Hel er食管环肌切断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患者经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及时干预,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下改良Hel er食管环肌切断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确切,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彭纯;李丹;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的重要通道[1]。脐带异常关系到母儿的安危,所以,对B超报告脐带异常应予警惕。以下是我院B超将脐带帆状附着诊断为脐绕颈1例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工作者鉴戒。
作者:虎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护理查房加强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护士运用整体护理解决病人问题的综合素质。方法每周组织一次科室护理查房,集教学查房、病例查房为一体,围绕一个病例进行现场分析和讨论。结果让护士们了解肾内科的专科疾病护理,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查房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红伟;李立霞;肖宁;王苗苗;于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传统疾病诊断,是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改变为依据的表型诊断。由于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当表型改变出现时,基因型的改变早已出现。因此,只针对表现性的诊断,容易错过治疗的佳时期。大量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除外伤外,人类疾病几乎都与基因有关。和基因相关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三类:单基因病(由一个基因位点突变引起),多基因病(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是有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获得性基因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我们经常提到的常见疾病即为其中的多基因病,它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表型复杂性及种族差异性就等特征。
作者:杨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8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双骀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Herbst矫治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及牙弓宽度测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NA、SNB、ANB及前牙覆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牙弓前、后部宽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上颌生长并调整下颌牙齿位置,明显改善患者的侧貌情况。
作者:丁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针对48例(52只眼)患者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情况,采用颞侧隧道式切口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不同程度有所提高,术后视力≥0.2者达到74.4%,眼压平均12.53mmHg±3.16mmHg(1mmHg=0.133K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化。结论:熟练掌握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方法,针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侧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滤过功能。
作者:任娜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讨论研究常用节育环异常情况并解决常用节育环取环困难的问题,总结临床处理经验及机会。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取环过程中发生节育环异常的患者并采取适当灵活的取环方法将节育环取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论对取环过程中发现节育环异常患者进行取环应灵活根据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合理的取环方式,如使用麻醉药物,改变取环角度及B超引导下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取环处理等。根据异常情况适当应用宫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方式将节育环取出以避免对其他器官脏器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并确保患者健康安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承担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手术室的临床带教是以手术室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带教教师按教学目标导向来指导自身行为,并使护生学到精湛的护理技术,能够担负起手术室繁重复杂的工作。
作者:韩金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不同方法清洗的人流吸引管,找出安全、实用、高效的清洗方法,保证清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将消毒供应科3个月回收的846个人流包的吸引管按回收月份分成3组(每月每组平均281件),分成3种清洗方法,分别为:A1/A组(手工清洗法)、B2/B组(超声机清洗法)、C3/C组(手工法+机洗法)。清洗后用肉眼目测、5倍放大镜、ATP检测仪,检测各组吸引管的清洗效果并进行评估对比。结果3种检测方法均表明C3/C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A1/A和B2/B两组(P<0.01)。结论采用C3/C组(手工法+机洗法)清洗是提高人流吸引管有效的方法,能完全清除人流吸引管内壁上的有机残留物,具有较好的清洁效果、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
作者:张佳明;黎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给予喹硫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6周,应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价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2%(43/55),B组总有效率为76.4%(42/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者疗效相当,但是喹硫平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唐佩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传统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是在腹腔内将阑尾自阑尾系膜游离切除,我们在大量临床病例中发现在病人的阑尾炎症状表现明显但阑尾局部与周围组织粘连不重时可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这要求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熟练使用手术器械,传递及时准确。术后器械清洗保养也是腹腔镜手术的又一重要环节,正确保养可明显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为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提供保障。
作者:苏静;于亚东;宋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整治前后我院眼科白内障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50份白内障清洁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历中抗菌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时限和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实施专项整治后,我院眼科白内障清洁手术预防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3%下降到42.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我院眼科临床抗菌用药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罗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颅脑外伤后颅脑影像表现对患者的诊断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颅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4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出现颅脑出血好发部位、发生率及血肿类型,分析年龄对患者的影响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对其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中,20-30岁组患者出现量多,不管年龄大小,出现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出血部位主要出现在额叶、眶底、颞叶。从研究结果来看,入院及时在第一时间进行CT扫描,并进行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后遗症较轻。另外在年龄差异上,颅脑外伤常见于年轻人,老年人较少出现颅脑损伤,但老年人一旦出现颅脑外伤,后果则较为严重,且不易治愈,并发症多。结论:由于颅脑外伤的特殊性,建议扫描CT的时间越早越好,且发现出血、血肿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临床上应多加注意。
作者:赵宁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患者女70岁因发热、咳嗽4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咳嗽,继而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C,咳嗽,痰多,无腹痛、腹泻,收入院治疗。查体:T 39C ,咽部充血,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实验室检查:WBC15.3X109 N0.74 L0.26胸片诊断肺炎。入院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次,每天2次,第5天时,体温正常,病情明显好转。患者突然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立即做彩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多个强回声,有的呈粉末状,大约0.5cm,后方伴浅淡声影,可随体位移动。彩超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半年前体检未发现胆囊结石,考虑与头孢曲松钠有关,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改用头孢噻肟及解痉药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8天后复查彩超,结石数量明显减少。出院后半月、半年复查彩超,胆囊内均未见结石。
作者:任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篇文章重点是针对我院开展的门诊护士导医分诊工作的一个经验总结,导医分诊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门诊服务质量,简单化了患者的就医过程,另外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养与能力,极大的降低了门诊部分经常性的赘余的问诊手续与鱼龙混杂现象,树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程序,缓和了病患紧张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得出,门诊护士导医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病患和医院来说都相当重要。
作者:李庆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敏玲,女,28岁,海南省海口市人。2011年底生孩子后引发得红斑狼疮病。病症来势凶恶,快速发展成全身浮肿、泛力、严重便秘、不思饮食、严重贫血后转为高血压。高达220,尿蛋白(3+),潜血(3+)。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到2012年7月5日海南省人民医院的检验报告指标:抗核抗体1000、抗双链DNA抗体>200、白细胞3.30、白蛋白18.60、补体C30.25、补体CH503.20、潜血(3+)、尿蛋白(3+)等。未见明显的好转。从7月20日开始接受我的中医治疗,从中医的角度论症红斑狼疮是因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脾不和、脾肺不容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该病凶险,一旦得病可波及五脏六腑的损害,且病情发展快、急。治疗要辨症准病的根源,病的变化,对症不药,一样可以医治。方剂分为两块组成:一是改善身体气血,提高免疫为主有山药、生地、制党参、麦冬、灸甘草、丹参、茯芩等,二是清除内热为主有银花、黄芩、甘草、连翘、桔梗、杏仁、卜荷、菊花、芦根、桑叶、石膏、滑石、黄连、黄柏等。清除内热更为复杂,要认识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中医讲春防温、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要深刻认识每个季节所产生的内热的不同来对症下药,能做到极细致的分析后对症下药,不管轻重均可医治。该患者通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有明显的改变:全身浮肿基本退去、便秘改善、血压降低、饮食正常、精神状况正常、原有肺结核消失。到2012年10月8日的海南省人民医院检验报告:抗核抗体320、抗双链DNA抗体95、白蛋白29.4、白细胞10.2、补体C30.61、补体C40.07、潜血(3+)、尿蛋白(3+)等。现在还在继续治疗中。
作者:宋友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38例颌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术前疏导,用心观察病情,精心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对骨折的愈合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洁;肖敏;陈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先服用蒙脱石散,间隔2h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实施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急诊科护理是医院中任务重、责任大、范围广的科室,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探索急诊科护理的有效管理模式,促进护理管理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对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崔建;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