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诊断研究

黄显浩

关键词:硬化性, 肠系膜炎, 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T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的36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CT诊断资料。结果36例硬化性肠系膜炎都是源自系膜的根部,并且围绕着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密度不断增高。其平扫CT值为-45~-35Hu,明显超过了腹膜后的正常脂肪密度(-120~-100Hu)。12例肠系膜周围发现了软组织肿块;7例在病变的内部可见小结节;6倒肠系膜血管周围发现了脂肪;8例可见到假肿瘤包膜。结论 CT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鉴。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咬肌动脉变异一例考察报告

    发现:在对一成年男性头部标本进行面部解剖时,发现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与之伴行的咬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方法: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其长度。结果: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起始处的外径为(2.26mm)向前下走行于咬肌后缘上1/3处进入咬肌后又上下两支血管营养咬肌,且咬肌其他部位未见血管进入。讨论:正常的咬肌动脉由上颌动脉发出,观察可知咬肌动脉由颈外动脉发出,经查阅文献该型变异较为少见,在对咬肌部位进行相关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这些血管,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据和临床相关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陈翱;陈俊毅;李楚姣;彭东;李俊;肖时美;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观察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对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本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一般情况下,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物理、化学及心理等因素,利器刺伤的发生率居于首位,第二位为紫外线暴露损伤,与其他危险因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器伤害和紫外线损伤是供应室护理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应以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主,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陆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体检中实施优质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与总结健康体检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体检人员980例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均490例。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满意程度以上人数较对照组多,多25.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人数较多,更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葛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之外,均给予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预后心理重建做出评估。结果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帕金森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俊清;许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出入院护理评估单在神经内科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护理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病人资料的过程,是护士对病人在入院时和入院前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作出大概推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同时也是护理程序中为关键的步骤。目的是为分析、判断和正确作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提供依据;建立病人健康状况的基本资料,通过首诊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增加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我科从2013年3月起使用出入院护理评估单,通过对一千多份护理评估单使用情况的整理,现将使用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甘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护理糖尿病足16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6例患者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愈合。

    作者:刘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慢性肾衰竭西医药剂临床路径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慢性肾衰竭西医药剂临床路径的应用情况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6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遵照西医药剂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达到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病人遵照西医药剂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计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的生理病理为绝对的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水、脂肪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释放试验异常。糖尿病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以慢性并发症常见。慢性并发症一般可以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两大类,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疾病病理变化,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三种;而大血管并发症并非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由于存在糖尿病这一特殊疾病背景,使得大血管的病理变化更为严重,病变进程更加迅速,疾病预后及为不良,它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三种。另外,还有一些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血管、神经和代谢紊乱等综合病变所导致的,诸如糖尿病足部病变,糖尿病性神经膀胱、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致残、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护理涉及内容广泛,复杂,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俞。

    作者:孙庆华;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践行群众路线

    医院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窗口,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是离群众近的“神经末梢”,担负着救死扶伤、承载着民生健康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接触面广、交流多,且医院员工的文化层次较高,接收信息能力强、参与意识高,这些都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路线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思想。医院作为我国为民服务的主要机构,在面对重大变革的形势下,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医院改革发展稳定是当前医院稳定发展的必要步骤。本文就医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毛凯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膝关节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采用微创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4%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75.6%);实验组94%患者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血量为(60.5±4.8)ml、手术时间为(56.2±5.6)min,住院时间为(8.9±2.7)d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例出现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例)(P<0.05)。结论:脊柱膝关节发病率较高,致残率也比较高,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居民健康档案死档问题的探讨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卫生服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落实2010年医改任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利用工作。

    作者: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克霉唑、两性霉素B用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克霉唑、两性霉素B用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来我院妇科治疗的10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泡腾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克霉唑栓治疗;于治疗结束后的7d、30d、60d、90d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及妇科检查,判断疗效;记录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对照组48%、观察组60.0%;两组患者治疗的分别有效率为对照组92.0%,观察组98.0%,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为(65.6±3.2)d,实验组患者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为(40.3±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和两性霉素B对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两性霉素B治疗RVVC效果更好,远期疗效优于克霉唑。

    作者:陈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及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多系高能量外力所致,交通伤是骨盆伤的重要伤因。在以前的手术治疗中,骨盆前侧入路多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这种入路在处理骨盆前环和髋臼骨折时,经常陷入困境。我院自2003.01-2004.01采用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5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周仲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 T及MRI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及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78.57%,MRI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特别是超急性期或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儿童孤独症的系统治疗报告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源于儿童早期的、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儿童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言语交流的困难以及固定刻板的行为模式或兴趣。本文拟报告一例儿童孤独症*行系统化个训家家庭心理治疗个案方法:采用行为治疗方法,个体化训练结合集体训练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化训练,在治疗中分别从情感沟,简单行为、基本语言等阶段进行引导和帮助。实现患者逐步达到适应社会能力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目地。

    作者:彭纯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盐酸溴环已胺醇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13例,有效率67.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中,采用清热凉血止血中药汤并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美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议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防范

    妇产科护理工作关系到母婴的安全,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水平,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妇产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孕妇安全和婴儿平安,提高妇产医疗保障水平。然而当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护理能力有限、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缺乏以及妇产科药品设施不到位等问题,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好防范措施,从而做好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防范工作,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妇产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任金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后抑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产后抑郁是抑郁症的一种,是产妇在分娩后6周出现的心理疾患,主要表现为悲观,沮丧,幻觉或自杀,伤害婴儿。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家庭的稳定。产后抑郁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作者:温新兰;朱学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保健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市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类型以及分布,为制定有效的妇女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普查的形式选取某市30个单位的1500名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所有妇女的普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的1500名妇女有1208名,患病率为80.5%,其中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位居前3位的是:患病率位居第一的是生殖道感染450例,占到30%;其次为乳腺疾病300例(20%)、子宫肌瘤225例(15%)。结论:目前妇女疾病患病率较高,生殖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妇女疾病普查工作,做好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应重视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加强妇女预防及保健意识,提升妇女自身保健能力,降低妇女疾病患病率,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作者: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瓷冠在成人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全瓷冠在成人前牙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进行前牙修复的98例(124颗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瓷冠进行前牙修复,对照组采用烤瓷冠进行前牙修复,进行1年随访,观察两组不同修复体颜色、边缘完整性、牙龈着色、解剖形态及牙龈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体颜色、边缘完整性、牙龈着色、解剖形态及牙龈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瓷冠修复后不仅可以保证修复体颜色及边缘完整性,且不会出现牙龈发黑、红肿现象,形态逼真美观,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瑞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