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观察

詹骐魁

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期, 依达拉奉,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独的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恶化1例;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恶化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一次性根管治疗

    结果从两组治疗方法的平均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后用药天数及疗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严格控制适应症,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是可行的。

    作者:石健;于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0例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实行常规的手术清创、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及频繁的换药。观察组20例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幅度的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明显,加强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及观察,持续有效的冲洗,是取得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凤;李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皮素受体对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对人食管下括约肌所发挥作用。方法将3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标本制备肌条,浸于浴槽中。分别加入内皮素受体A、B亚型的拮抗剂(10-7mol/L)后,再加不同浓度的内皮素-1,观察张力变化。结果 BQ-123(F=31.3 P=0.0000)、BQ-788(F=5.6 P=0.02511)在内皮素-1(10-9、10-8、10-7、10-6mol/L)浓度下可部分拮抗收缩作用。BQ-123拮抗作用较大(F=11.5 P=0.0021)。两种肌条上拮抗效应无显著性区别(F=0.25 P=0.62)。结论BQ-123和BQ-788均可以部分拮抗内皮素-1的收缩作用。说明内皮素受体A、B激动后肌条收缩。A亚型收缩效应大于B。两种肌条上效应无显著性区别。

    作者:张珂;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凉山地区集中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管理

    目的:总结集中收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先后23批集中收治的209例(其中PDA86例、ASD98例、VSD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加强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20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护理差错及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集中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马发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整体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范晔;李建鹏;李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00例征兵体检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参加征兵体检青年常见心电图的改变、意义以及体检结果判定。方法:对500例参加征兵体检青年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按《征兵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310例心电图正常,170例大致正常心电图,20例异常心电图。结论:通过心电图检查,同时结合临床、心脏听诊、心脏彩超等,可以正确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术前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患者中实施术前、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到我院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给予其手术准备、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防控等一系列术前术后护理,同时与其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32例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成功并如期康复出院,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时间为(2.4±0.7)d,治疗期间未见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症状。结论: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患者实施积极、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保障手术成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以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等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贺峻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对边远地区战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讨总结分析边远地区战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意义,为战士心理健康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边远哨所战士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试了解战士个性情况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进行日常心理干预,即通过简单交谈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了解内心焦虑等;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心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哨所战士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心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并于军人常模指标比较显示A组战士常规干预后与B组进行完善心理干预及军人常模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0.05)。B组其各项评分与军人常模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边远地区战士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其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调整自身心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边远地区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健康水平,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云;高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家庭护理

    精神病病人经过急性发作期的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可以回到家里继续巩固疗效,使病人逐渐康复。大部分病人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精神症状得以控制,对治疗也配合,可回家不久便开始发病,反复多次病情复发。所以,做好病人康复期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谭长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目的:探讨利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24例,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性方法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分别利用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以奥美拉唑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埃索美拉唑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完成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利用胃溃疡对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能够得到理想效果,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门诊701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调查长沙市来儿保门诊6月~6岁儿童的视力筛查情况及相关因素。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701名儿童中,包括正常体检儿和早产儿的儿童家长进行《湘雅二医院视力检查问卷》调查.仪器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进行视力检查,并把数据粘贴到问卷上,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701名不同年龄组儿童中<2岁组散光的发生率高达到53.9%,分组中散光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68,P<0.05),其次是远视总发生率为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0,P>0.05),而近视总的发生率为4.4%,不同年龄组中,>6岁组近视的发生率高达到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47,P<0.05),总的视力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01,P<0.05),而不同性别视力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20,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散光和远视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近视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视力异常的发现因素有父母近亲结婚的视力异常发生率有百分之百,与孩子的眼睛看上去是否正常;远视的发生率与眼睛看上去异常有关;散光的发生与早产儿也有很大的关系;但和父母眼睛异常无关。整个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都应做好儿童眼保健工作,通过suresight视力检查仪,对普遍提高儿童整体健康素质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视力筛查在儿童的眼保健的重要性,对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并进行干预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欧阳花;李介民;蒋彦;刘继红;郭茹;翁雪华;刘昭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氯苯吡胺联合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予以地塞米松+氯苯吡胺+康复新液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痊愈率为4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30.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平均用时(8.2±2.1)d,对照组为(1.4±1.8)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咽炎,采用“地塞米松+氯苯吡胺+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孟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7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待牙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时,行正畸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成功率为100%。患者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覆(牙合)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有效恢复患者前牙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消除(牙合)创伤,保留患牙,保持长期稳定状态,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方法。

    作者:唐新宝;邓铭思;马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功能检查在高血压分型诊断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心功能检查对高血压疾病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作用价值,并作出合理的评价。方法随机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选择针对性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功能的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的分型。结果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单纯型高血压患者一共59例,占所有患者的11.8%,而混合型高血压的患者一共441例,占所有患者的88.2%。结论在高血压的分型诊断中,心功能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从而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淑范;姚凤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顺位上升至各种死亡原因之首,成为我国人民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疾病的普遍与疾病的严重性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些惶恐与不安,到底心血管疾病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指什么,危险因素又有哪些呢以及我国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又有哪些呢,本文对于以上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给出了有效地意见与建议。

    作者:迟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新型防护模式应用于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防护价值,寻求对现代外科临床的护理刍议。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60例,在循证护理多途径下寻找证据资料,并行价值评判,制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级预防防护方案。结果:在外科术后建立新型防护模式,践行循证护理两个“三防”,可以为现代外科临床提供新的护理防护模式。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现代外科遵循循证医学的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新型防护模式。

    作者:谢亚莉;孙朝文;程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80例,并将此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对照组40例(每天两次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药物),观察组组40例(每天服用2次与观察组相同剂量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基础上外加20毫克的埃索美拉唑),经过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治疗观察,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经过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作为胃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使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诊断仪器,在对患者进行确诊后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合理的灵活运用医疗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H2受体拮抗剂为基础或是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都能很好地的提高幽门螺杆菌并发胃溃疡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以及家庭经济负担和医院所承受的压力,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王媛媛;张福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腔镜微创治疗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观察

    胆石病的发生是由于胆道结构发生变异所导致,在多种致病因素干预下易诱发胆道出现结石[1]。胆道疾病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中非常普遍,随着微创操作技术的提高和微创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也逐渐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过渡,并终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结合十二指肠镜下取石(LC+ERCP+EST)这一更加“微创化”的治疗方案所替代。本研究观察了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涉县医院行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患者,,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功后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并取石,随后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U 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

    总结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术后病情观察、疼痛护理、膀胱冲洗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确切、安全,对体机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羲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在征得患儿及家属的同意下,按照掷骰子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儿30例,单纯地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姚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