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吴才娟

关键词:看病难, 看病贵, 原因, 对策
摘要: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简单分析,主要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及不当、财政投入不足、经济效益驱动的过度医疗导致等问题引起的。同时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大财政对医疗投入,医疗资源下沉、加强规范行医等等方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及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临床治疗治愈率为87.5%、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治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指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有45%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吞咽困难易导致不良预后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影响疾病康复。因此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收治的患者在制定了康复护理措施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潇潇;杨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尿液潜血干化学分析结果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120份,分别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观察分析两种红细胞检验的检验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91.23%,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本研究检验的120例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阳性的74例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红细胞的有59例,无红细胞的15例;而通过尿液分析仪测的为阴性的有46例,同时显微镜观察有红细胞的7例,无红细胞的39例。表明在临床检验尿液潜血的检验中使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检验对比单用镜检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检测和尿液分析仪检测都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误差,但是它们的误差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可以将两种检测方式结合使用,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谢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有关FXR调节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FXR作为一种胆汁酸激活的核受体,通过调控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代谢方面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因此,FXR有望作为治疗临床上代谢相关疾病的药物新靶点。因而对FXR在调节代谢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长期卧床病人褥疮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

    目的:针对久病卧床病人,找出临床预防褥疮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定临床长期卧床病患200例,对其因病适宜的采取定时翻身、皮肤清洁护理、局部按摩、局部加垫保护、鼓励病人主动运动及主动进食提高营养等护理措施。通过观察病人病程中褥疮发生病例的情况来鉴定设定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200例选定病例无一例并发褥疮,其中4例病程中发生红斑性皮肤改变,立即解除局部压迫,并辅以局部按摩,1天局部症状消失。结论如正文报告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褥疮的发生,有利病人病情的康复,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掌握的护理措施。

    作者:杨小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3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 D术围手术期护理

    回顾3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预见性护理,均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麦小凤;梁银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5例急性胆囊炎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未出现各种并发症,治愈42例,占92.86%;好转3例,占7.14%。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伟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使用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病例,观察组采用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利用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GFR、UAER、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地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控制患者血压,使其肾脏损伤情况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梗阻性肾病患者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30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对其行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在7~10d拔管,未见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梗阻性肾病患者,给予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怀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静脉炎的临床治疗现状

    静脉输液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方式,由此引发的静脉炎比较常见。治疗与护理的措施主要有硫酸镁湿敷、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短波紫外线照射等五个方面,中医治疗包括:如意金黄散加鲜芦荟外敷、银丹膏外敷、牛黄解毒片加蜂蜜外敷;西医治疗包括:654-2加利多卡因湿敷和利凡诺湿敷配合微波理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包括:微波热疗加中药熏洗、红花酒精纱布外敷、喜疗妥软膏加马铃薯片。本文还比较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有效率。

    作者:张鹏;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仁怀市城南社区10000名居民基础资料以及收集1850例慢性疾病患者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在疾病管理中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并对本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居民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实施网格化管理后(88.24%),与未实施前居民档案管理相比(78.6%),明显优于未实施前。结论:网络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居民用户档案健全率,是慢性疾病管理中较为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林淑君;李明万;陈龙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生带教

    心血管内科(以下简称心内科)是临床科室中理论性强、专科性强、病情复杂、抢救机会较多的一个大科室,而在心内科实习、工作更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做好此阶段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作者:徐学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慢性肾衰竭西医药剂临床路径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慢性肾衰竭西医药剂临床路径的应用情况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病人6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遵照西医药剂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总有效率达到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2%,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病人遵照西医药剂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计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小儿支气管炎180例,分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与非哮喘性支气管炎,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检测两组MP-IgM抗体结果,并将观察组患儿根据MP-IgM抗体阳性、阴性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转归哮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44例,阴性4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48.89%,对照组患儿MP-IgM抗体阳性24例,阴性66例,MP-IgM抗体阳性率为26.67%,观察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8例,未转归为哮喘2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40.91%;非暴露组转归为哮喘10例,未转归为哮喘36例,哮喘转归发生率为21.74%。暴露组哮喘转归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存在相关性,并且对转归为哮喘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作者:钟义君;胡燕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论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对50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访问,了解到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细心计划、耐心治疗及暖心沟通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周菊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以昏迷为表现的地瓜子中毒1例

    以昏迷为症状的地瓜子中毒并不多见,偶有突然死亡病例,昏迷患者临床较为容易误诊,本文结合一例地瓜子中毒患儿的诊治体会,总结经验,为该类中毒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岑曲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清洁灌肠对灌肠次数、灌肠时间、灌肠液总量、肠道清洁度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比较。方法将需行电子结肠镜检查76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清洁灌肠,实验组采取改良法:清洁灌肠前使用开塞露通便,清洁灌肠时垫高臀部10~15cm,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插管长度增加至20~25cm,灌肠后自左下腹向右沿结肠的解剖位置进行逆行按摩腹部。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灌肠液总量少,肠道清洁度佳,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更能彻底清洁肠道,缩短灌肠时间,减少灌肠总液量,减少病人多次灌肠的痛苦,增加病人满意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陈燕芳;陆艳兴;赖雪英;巫巧丹;李凯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压疮的病因、预防及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也叫褥疮,易发生在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跟部等。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失?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冀超宏;高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护理探究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然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显示,60例患者经过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以后,损伤出现的时间推迟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的程度、愈合的时间等都有明显的缩短。结论:研究表明,在放射性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放疗过程中和放疗以后采用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皮肤的损伤,提高皮肤的愈合率,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许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截肢病人的护理及功能恢复重要性

    目的:1、关注截肢病人的心理,做到术前告知,术后疏导;2、提高截肢病人的术后指导功能训练。方法对本院骨科近五年来不同截肢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方式及术后功能锻炼恢复的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总截肢病人50例,有良好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及术后正规功能锻练的患者42例,患者恢复良好,行装假肢手术后活动良好,生活质量有保障。另外8例患者由于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原因未能接受良好心理疏导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预后较差:3例精神异常,常常烦躁、抑郁等表现,另5位患者患肢功能明显减退,生活质量差。结论对截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同时正确指导截肢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对截肢病人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蒋骏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